(完结)从阁楼上摔下来后,我的堂妹温若若便像是换了个人一般

发布时间:2025-07-23 03:14  浏览量:1

一夜未眠。

翌日温若若像往常一般,又来给我送小点心。

我屏退了众人,开门见山地问道:「若若,你是否心悦王爷?」

温若若的脸色刹那间变得惨白。

她慌忙摇了摇头:「姐姐,我是你妹妹,又怎么会喜欢自己的姐夫。」

见我不说话,她又焦急道:「姐姐若是不信,若若今日便可以搬走,此生不再踏入晋王府半步。」

我缓缓合上眼。

温若若的这种反应,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王爷是个好人,你心悦他,也是人之常情,只是……」

我顿了顿,抬眼看着温若若:「王爷可以娶任何一个女子做妾,但唯独不能是你。」

堂姐妹共事一夫,这种事情于男子而言,或许是段佳话。

可于女子娘家而言,却是丑闻一桩。

没有哪个好人家,会把姐妹俩同时嫁给一个男子。

我可以接受自己的夫君娶任何一家的女子做妾,却绝不能接受他娶自己的堂妹。

哪怕今日站在这里的,是真正的温若若,我亦会如此。

11

温若若的父亲还未到京城,我自然也没有让她搬离晋王府。

许是她将我的话听了进去,那日之后,倒是再也不曾主动去找过王爷。

端午前夕,温若若的父亲,也就是我的二叔一家终于赶到京城。

二婶一到京城,便亲自来晋王府,想要将温若若接回去。

我正要答应,王爷的声音却突然从门外响起——

「温大人一家刚到京城,想必还未安顿好,不如就让若若先在王府住着,等温大人安顿好后,再将若若接回去也不迟。」

二婶呼吸一滞,随即婉拒道:「王爷的好意臣妇心领了,只是小女离家已久,家中长辈甚是想念,所以才让臣妇过来,将她接回去。」

听二婶这么说,王爷也不好勉强,只道:「今日天色已晚,二夫人不如也在王府歇下,明日一早,本王便派人送你与若若回温家。」

方才二婶已经拒绝了他一次,如今自然不好再拒绝,只能硬着头皮应下。

待王爷走后,二婶便满脸慌乱地问我:「思言,王爷他是不是……」

12

温若若离开后,王爷连着好些天都宿在书房里。

侍女为我感到不平:「王爷这般打王妃的脸,难道就……」

「住口。」我及时呵止侍女的话,「王爷岂是你能编排的?」

正想训斥她几句,却听门口响起了王爷的笑声——

「王妃的丫鬟如何编排本王了?」

王爷抬脚迈了进来。

未等我开口,他便又道:「后日是本王的生辰,正好王妃与若若也有些时日不曾见面了,不如也给她下个帖子,有她在,想必本王那几个兄弟也能开开眼。」

我愣了愣,勉强笑笑:「是。」

为了见温若若,王爷甚至连这样的借口都找了出来。

有那么一瞬间,我其实想问一问他,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

可话到了嘴边,瞧见王爷那藏都藏不住的期待,我却又说不出口了。

情之一字,非人力所能控制。

我能挡得住一时,可我能挡得住一辈子吗?

13

王爷生辰这日,温若若来得比谁都早。

她依旧和侍女们打成一片,陪着她们一起布置。

「若若还是头一次为姐夫庆生,定要让姐夫过一个难忘的生辰。」温若若信誓旦旦地道。

侍女一脸忧愁,几度欲言又止。

我微不可见地摇了摇头,道:「由她吧。」

宴席设在晚上。

温若若指挥着侍女们将王府布置得十分喜庆。

其他皇子王爷看到后,都十分惊叹。

十皇子口无遮拦道:「六哥生辰,怎的反倒是六嫂的妹妹如此尽心?莫不是问温二姑娘对六哥……」

他并未将话说完,只是笑得意味深长。

「十弟。」永王淡淡地瞥了他一眼,道:「慎言。」

十皇子撇了撇嘴,到底还是收敛了些。

温若若并不知晓这段小插曲。

她指挥着侍女将准备好的菜品端上来,又大大方方地向众人行了礼。

可我注意到,她的视线在永王身上停留得要比其他人都久一些。

酒过三巡,温若若突然拍了拍手:「今日若若还为姐夫准备了另一个惊喜。」

她的话音刚落,便有侍女端着个我从未见过的东西进来。

温若若起身,将上头的罩子取下,露出这个「惊喜」的真容。

「这是生辰蛋糕,是若若亲手为姐夫做的。」

14

正如王爷说的那般,有了温若若的加入,今日前来的王爷皇子们都十分尽兴。

只是温若若不知为何,待永王似乎有些不同。

并非男女之间那种,而是隐隐带了些许讨好的意味。

永王离开时,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

我低垂着头,佯装不曾发觉。

「今日天色已晚,若若便在府中歇下吧,你先前住的院子,侍女们已经打扫干净了。」王爷语调温和地道。

温若若「嗯」了一声,眉眼带笑:「今日为姐夫准备的惊喜,姐夫可还满意?」

「十分满意。」王爷并未掩饰自己的欢喜。

我轻咳了一声,道:「时辰不早了,王爷还是让若若去歇着吧。」

王爷仿佛这才意识到我还在。

他有些尴尬地道:「本王还有些公务要处理,王妃先歇着吧。」

说罢,便与温若若一道离去。

我目送他们离去,身上的血液似乎一点点变凉。

明明已经是夏日,可我却感觉到浑身冰冷,如坠冰窖。

我下意识往温若若居住的院子走去。

正如我预想的那般,原本说要去处理公务的晋王殿下,眼下却出就在了温若若的院子里。

温若若一身红衣,美得不可方物。

王爷一手揽着温若若的纤腰,一手扣在她的后脑勺上。

月光下,两人正吻得忘我。

15

在出声打断他们,和掉头就走,假装无事发生之间,我选择了等他们亲吻完。

我就站在院门口,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堂妹和自己的夫君将额头抵在一起,互诉衷肠。

许是太过忘我,以至于我在门口站了许久,他们都不曾发觉。

好在王爷理智尚存,并未与温若若一同进屋。

「王妃?」看到我时,王爷明显有些慌张,「你怎会……」

我勉强笑了笑,道:「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王爷,我们换个地方说话吧。」

一路沉默到书房。

王爷几次张嘴,最终都化成了一声叹息。

我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问道:「王爷与若若,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王爷看着我,试探性地问道:「王妃都看见了?」

我点了点头,并未开口。

王爷沉默了半晌,才道:「对于若若,本王也不知是何时开始上心的,只是在外头看见有意思的小玩意儿,便想给她带回来,看见好吃的,便也想着她……」

他虽在看着我,却更像是透过我,去看温若若一般。

这种感觉让我很不舒服。

「这种感觉,还从未有过。」王爷笑了一下,「本王也知道若若是你堂妹,可情意这种东西,却非人力可控。」

我的双眼有些酸胀,喃喃道:「是啊,情意这种东西,又岂是人力所能控制的?」

16

在与晋王定下亲事前,我与他其实不过只有两面之缘。

第一次相见,是在宫宴上。

那时只觉他比起皇子,更像是个风雅的读书人。

第二次相见,是在市集上。

有个小乞儿偷了别人的包子,正在挨打。

晋王让人制止了店家,还亲自给那小乞儿买了一锅包子。

那时我便觉得,嫁给这样一个人,似乎也不错。

所以回去之后,我便去见了父亲。

温家虽只有大房一脉从军,可父亲手握重兵,又屡立奇功,已隐隐有功高盖主之嫌。

上次宫宴上,皇上便隐晦提起了我的婚事,想将我留在京中为质。

只是皇上到底还是顾及父亲的功绩,给我留下了可以自由选择的权利。

所以我便选中了当时还是皇子的晋王。

成婚以来,晋王待我极好,无论是在外头,亦或者是在府里,都给足了颜面。

在温若若来之前,我本想如此度过此生倒也还算舒坦。

可我做梦都没想到,他有朝一日,会爱上我的堂妹。

17

我去宣平侯府见了沈六娘,将王爷生辰那日发生之事,隐晦告知了她。

沈六娘听后,目瞪口呆道:「你那堂妹可是个穿越女啊,竟然会爱上自己的姐夫?这太离谱了。」

震惊过后,她又问:「思言姐姐,那你打算怎么办?我知道这个时代的贵族三妻四妾是常事,可温若若这样,以后王府只怕不会太平。」

她顿了顿,又补了句:「在我们那个时代,法律规定是一夫一妻的,虽然也有人会给别人当外室,但我觉得,她应该不会想给别人做小。」

「正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我今日才会来见你。」我坦言道。

若晋王只是个普通的侯爵公子,和离一事,倒也不难。

可他贵为王爷……

沈六娘沉思片刻,道:「思言姐姐,若我是你,我便会不顾一切和离。」

「晋王已经娶了你,如今又看上你堂妹,说明在这件事情上,他根本就没考虑过你的感受和颜面,日后也只会让你受委屈。」

沈六娘拉起我的手,语重心长道:「思言姐姐,你如今还很年轻,往后的日子还长着呢,你难道想一辈子困在那后宅里,任人欺辱?」

18

从宣平侯府回来后,我便写了封信,让人加急送去了边关。

同时我还让人去请了二婶来王府。

「王爷身份贵重,三妻四妾很正常,只是若若如今还待字闺中,还望二婶留心些,免得将来发生不可挽回的事情,让温氏一族都颜面扫地。」

对于温若若与王爷亲吻一事,我并未隐瞒。

他们今日能亲吻,说不准明日情到浓时,便可无媒苟合。

温氏一族还有不少尚未婚嫁的姑娘。

我不想因温若若一人之过,惹得其他的姐妹们被退亲,遭人非议。

二婶闻言,咬牙切齿道:「这混账东西,竟做出如此丢人就眼的事情……」

二婶说着,眼泪毫无预兆地滚落下来。

那天之后,温家便没再让温若若踏进过晋王府。

可奇怪的是,王爷竟也不曾问起过温若若。

19

眨眼便到了中秋。

宫宴上,我远远瞧着温若若,似乎清减不少。

我下意识侧头看了王爷一眼。

如我想的那般,他的目光亦不由自主地落在了温若若身上。

我端起酒水,抿了一口,低声问道:「王爷心中可怨妾身棒打鸳鸯?」

王爷猛然回过神来,他面露苦涩:「王妃这是为了本王和温家,本王又岂会不知?只是即便没有王妃从中阻止,本王与她也……」

他再次抬头看向温若若的方向,苦笑道:「这件事情,本王也许从一开始就是错的。」

看到王爷如此,我心中不由感到一阵痛快。

在与王爷来往期间,温若若不知怎么想的,竟时常对永王献殷勤。

往晋王府送来的新奇小玩意儿,永王府也永远都会有一份。

也不知道是图什么。

见王爷有些醉了,我主动道:「今晚外头的月色正好,王爷可愿与妾身一同出去走走?」

20

王爷确实醉了。

「王妃可知,若若曾暗示过本王,将来登上那个位置的人,会是永王。」

他仰头望月,口中却还在说着温若若的事情。

我心头一跳,连忙道:「你们先下去,我与王爷单独走走。」

王爷的话虽然让我大吃一惊,但却又隐隐觉得,温若若说的,或许是事实。

就连穿越这种事情都发生在我眼前了,还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呢?

如果是这样,那温若若两面讨好的事情,倒也有了合理的解释。

王爷还在苦笑:「起初靠着她的预言,本王确实让永王吃了些闷亏,可后来本王才发觉,天命难违。」

王爷的话让我想起了他与永王近来的争斗。

永王那一派的人,前阵子确实倒下去了好几个。

可王爷看似赢了,反而却越发不得圣心。

若非如此,他今夜也不会在宫宴上喝醉。

「那个位置有什么好的?还不如……」在边关逍遥自在。

虽掌握着别人的生杀大权,可却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

甚至就连喜好都不能表露出来,以免有心之人利用。

21

待王爷酒醒后,我们才重新回到殿中。

只是殿内的气氛却有些剑拔弩张。

礼部侍郎正站在殿中,扬声道:「沈六姑娘年纪轻轻,莫说是京城了,恐怕就连沈府的大门都没出过几次,又如何能做得出这种气势磅礴的诗词?」

「怎么回事?」我低声问侍女。

「回王妃,方才陈昭仪提议让沈六姑娘当场作诗,可六姑娘作出来之后,陈侍郎却怀疑这首词是抄的。」

「陈昭仪?」我微微蹙眉。

前阵子陈家曾去宣平侯府提过亲,想为家中庶子求娶沈六娘。

莫非这是被拒后恼羞成怒,所以故意想报复沈六娘?

还未等我想出个一二三来,就听沈六娘道:「陈大人这是看不上闺阁女子?我虽没出过京城,可我与晋王妃乃是闺中密友。」

沈六娘侧身朝我笑了笑,继续道:「我是没去过塞外,亦不曾见过战场,可晋王妃从小就生长在边关,我时常听她提起边关的战事,虽未亲眼所见,却也能想象得出大致的模样。」

说到这里,沈六娘面露讥讽:「你们作不出来,不代表我也不行,还是说陈大人今日故意往我头上泼脏水,只是想出口恶气,毕竟前些日子,我刚拒了陈家的求娶……」

闻言,我缓缓勾起唇角。

这倒像是她能说出来的话。

那陈侍郎被堵得哑口无言,沈六娘却突然语出惊人:

「说到底,一切皆因所谓的才名而起,既如此,从今往后,我沈六娘便不再作诗,免得给自己招来祸端。」

22

中秋宴后,没过两日,便听闻陈侍郎惹恼了圣上,被罢了官。

就连宫里的陈昭仪,也跟着被降了位份。

倒是沈六娘,因此捡了个便宜,被封成了县主。

「如今你被皇上封为县主,日后在宣平侯府的日子,想必应当不会太难过了。」

我由衷为沈六娘感到欢喜。

「我本来是想借着这个机会,名正言顺地给自己找个以后不作诗的理由,没想到还能建个县主来当当。」沈六娘笑得跟只偷了腥的猫似的。

「如此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若非陈家想仗势欺人,沈六娘也没这机会。

沈六娘眨了眨眼,道:「昨日温若若去宣平侯府见我了,我那天当着她的面抄诗,所以她知道我的来历了。」

「不过她倒也还算厚道,并未打算拆穿我,只是言语间暗示了我一些事情,我怀疑她可能不只是穿越,很有可能是穿书。」

「穿书?」沈六娘的话让我不由愣住,「何为穿书?」

沈六娘皱着眉头道:「大概意思,就是这个世界可能只是一本小说,而温若若在穿越前,很有可能看过这本小说。」

她左右看了看,凑近我的耳畔,低语道:「她说将来登上帝位的人是永王,暗示我即便不讨好,也最好不要得罪永王一派的人。」

听到沈六娘这么说,我心里对温若若倒是有了些许改观。

最起码,她心里还是惦记着她的同乡的。

沈六娘又道:「只是我看她比之前好像瘦了很多,脸色也不大好看,不知道是病了还是怎么样。」

24

沈六娘走后,我决定去一趟温家。

我要见见温若若。

她确实瘦了很多,脸色也不似以往在晋王府时那般红润。

我以为她是因相思所致,犹豫再三,终究还是不忍心,于是便道:「你若是爱慕王爷,不妨再等一等,我可以让你如愿。」

谁知温若若却摇了摇头,道:「姐姐,我与晋王殿下已经绝无可能了,而且……」

她顿了顿,低声说了一句:「我心里,已经只有永王殿下了。」

我差点被她这话给砸懵了。

正想细问,温若若又道:「我曾问过王爷愿不愿意娶我。」

她用愧疚的眼神看着我:「我说我想做正妃,但他拒绝了。」

我面色微沉,这件事情,我并不知晓。

温若若似乎并不在意我的反应,她继续说道:「王爷说你是他明媒正娶的正妃,这些年将王府打理得井井有条,虽未有子嗣,却也助他良多……」

「所以他可以允我侧妃之位,但若要将你贬为侧妃,他是万万不能的。」

温若若的眼眶有些泛红:「从那时起,我与王爷的关系便开始变得生疏,是永王殿下,陪伴我度过了我此生中最难熬的一段时日,所以……」

温若若欲言又止,但我也明白了她的意思。

她与永王之间的情意,便是在这段时日中生出来的。

25

女子大都是感性的。

永王生得俊美,虽位高权重,却愿意放下身段,陪伴一个小小的文官之女。

若换作是我,恐怕也会忍不住动心。

只是……

「永王可知晓你的心意?」我沉声问道。

温若若点点头,红着脸道:「知道,我与他……已有了肌肤之亲。」

我险些没忍住想动手的欲望。

「糊涂。」我骂了她一句,「你知不知道你在干什么?他若真心待你,又岂会如此轻浮?」

我觉得自己快要被温若若给气疯了。

明明都是穿越女,可沈六娘却能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在这边混得风生水起。

而反观温若若,却始终沉溺于情爱之事。

先是晋王,接着又是永王……

这家人对她的吸引力就这么大?

温若若低着头,道:「姐姐,我知道这样不对,可情到浓时,又岂能控制得住……」

我强压下心里的怒意,道:「此事断不可声张,你不顾自己的颜面名声,也总该为温家其他的姑娘想一想。」

若是事情传出去,势必会连累温家女子的名声。

届时没成婚的必然会被退婚,甚至连已经婚嫁的,都有可能被休……

温若若一脸苦涩,眼眶也红红的:「姐姐,对不起。」

我咬了咬牙,道:「就在说对不起有什么用?你与王爷之事,万不可让永王知晓,否则……」

可我的话还未说完,温若若便凄凉一笑,道:「晚了,姐姐,永王已经知道了。」

26

我眼前一黑,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

豆大的眼泪从温若若的眼中滑落,她哭着说道:「永王殿下不仅知道了我与王爷的旧情,还知道了我曾经透露过他的事情给王爷的事儿……」

温若若拉着我的衣袖,可怜巴巴地道:「姐姐,我该怎么办?永王殿下他不要我了。」

看到温若若这副模样,我其实想说一句活该。

可话到了嘴边,却终究还是不忍心。

不过是个十几岁的小姑娘,事已至此,说这些已经没有意义。

我单独见了二婶,将温若若与晋王和永王之间的牵连告诉了她。

「她不能再留在京城了,若是走漏了风声,等待她的,只怕就是宫里头送来的三尺白绫或是青灯古佛,更何况温家也丢不起这个人。」

永王是有正妃的。

永王妃乃是镇国公府的嫡女,她不可能容得下温若若。

即便她能容得下,镇国公府和皇后娘娘也不会让她受这个委屈。

「若早知她竟如此胆大妄为,当初二婶就该与她一同留在老家。」二婶哭得极为伤心。

看到二婶这般模样,我虽无奈,可却也不敢贸然提起如今的温若若,早已不是她的女儿。

胆大妄为的是那个取代若若的穿越女。

27

温若若被连夜送回了庆州老家。

我也亲笔给庆州的祖母写了封信,嘱咐她务必要对温若若严加看管。

她在京城时,敢周旋在两个皇子中间。

到了庆州,若无人看管,谁知会闹出怎样的事情来。

我不敢拿温氏一族的名声来赌。

所以和信一去送去庆州的,还有我的一个心腹丫鬟。

那是父亲留给我的。

不仅识文断字,拳脚功夫也不输那些江湖高手。

由她看着温若若,我才能真正放心。

……

最先发就温若若被送走的,不是永王,而是晋王。

「本王与若若已经毫无瓜葛,王妃又何必要将她送去庆州?」

「王爷这是在责问妾身?」我挑了挑眉,心道他可真是个贱骨头。

后院里那些一心守着他的人,他连看都懒得多看一眼。

温若若左右逢源,却让他惦记至今。

晋王面上的神色缓和了些。

他解释道:「本王没有这个意思,只是此去庆州,路途遥远,若若身子又弱,怕是……」

我直接开口打断了他的话:「王爷若是心里仍放不下她,大可以派人去把她追回来,然后去向父皇求一道恩旨,给她一个名分。」

晋王面露尴尬,却还是嘴硬道:「王妃又何必曲解本王的意思?若若是你的妹妹,便如同是本王的妹妹,本王关心她的身体,难道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王爷还知道她是你妹妹?」我讥讽道。

晋王终是被我激怒,拂袖而去。

28

冬日的第一场雪后,我母亲终于赶到京城。

看着母亲风尘仆仆的模样,我心中感到阵阵酸涩。

「女儿不孝。」我对着母亲跪了下去,「连累母亲……」

话还未说完,母亲便将我拉了起来。

「思言,此事并非你之过错,莫要自责。」

母亲抬手为我擦去面上的泪痕,轻笑道:「这于温家而言,又何尝不是一个机会?只是苦了你了……」

我摇了摇头:「女儿并不觉得苦。」

这是事实。

在晋王府这些年,我与晋王之间虽无太深厚的感情,却也相敬如宾。

再加上我父兄又都有功绩在身,即便是皇后娘娘见了我,也都客客气气的。

母亲温柔地摸了摸我的脑袋:「在进宫前,母亲还想问你一句,你可想好了?」

29

翌日一早,母亲便顶着风雪进宫面圣。

母亲在宫里待了约莫有两个时辰。

母亲用先皇所赐的丹书铁券换取了一封我与晋王的和离书。

母亲将和离书交到我手中,轻笑道:「赶紧让侍女们收拾收拾,咱们今日便从晋王府搬出去。」

我眨了眨眼,道:「行李已经收拾好了,咱们随时都能走。」

母亲当即让侍女们将我的行李先搬去马车上。

「至于你的嫁妆,今日怕是来不及了,明日再来搬。」

我看着手中的和离书,心中的巨石总算落了地。

「父亲告老还乡的折子,陛下可恩准了?」我压低声音问母亲。

母亲摇了摇头,道:「当今陛下重文轻武,他虽想将咱们温家的兵权收回去,可却苦于找不到人接替你父亲。」

「这于我们温家而言,倒是一件好事。」

我本想借着这个机会,让父亲告老还乡,一家人回庆州老家。

可既然陛下不准,那便说明,他至少暂时是没打算动我父亲的。

30

我离开晋王府时,晋王拦住了我。

他不敢置信地问道:「王妃竟恨我至此?为了与我和离,竟然连温家的丹书铁券都拿出来了?」

这一次,他甚至没有再用本王自称。

我摇摇头,坦言道:「我不恨王爷。」

只是没办法再与他一起生活了。

「我从小便习惯了无拘无束的生活,在晋王府这些年,我其实过得并不开心。」

我心中时常想念在边关那种无拘无束的日子。

我淡淡一笑,道:「当初留在京城,本是想为了温家,牺牲自己的自由,可后来王爷与若若之事,让臣女明白,这样的牺牲并无意义。」

正如沈六娘所说的那样,我往后的人生还很长。

我不想一辈子都困于王府后宅内,替晋王管家管女人。

塞外的天很蓝,草很青,我想再去看看。

31

冬日时常下雪。

母亲留在京城与我一道过了个年。

开春后,我们便启程赶往边关,去与父兄团聚。

临行那日,二婶前来为我与母亲送行。

二婶对着我行了个大礼:「思言,是二婶和若若对不起你,若非二婶没管教好若若,你与王爷也不会……」

我连忙制止二婶,道:「二婶莫要自责了,这种事情,若王爷无意,光凭若若一人,也成不了事。」

晋王身份贵重,若是他不愿意,温若若一个弱女子,又怎能勉强得了他?

二婶哭着递给我一封信,颤声道:「若若自打去了庆州后便一病不起,这是她写给你的信。」

闻言,我不由一愣。

我将信接了过来:「庆州的大夫若是不行,便从京城请个大夫送去庆州吧。」

终归是条生命。

二婶摇了摇头,道:「并非庆州的大夫不行,若若她这是心病。」

我叹了口气,自作孽,不可活。

32

离开京城后,我才拆开温若若给我写的信。

她在信中同我忏悔,说自己不该爱上晋王。

母亲见我情绪不高,这才道:「你若是担心,咱们可以绕路去一趟庆州。」

我当即摇头:「不必了,还是直接去见父亲和兄长吧。」

我虽可怜温若若,却也还未大度到原谅她的程度。

我们这一路走得很慢,沿路走走停停逛逛逛。

原本两个月的路程,硬生生走了四个月,这才赶到边关。

刚进家门,便听管家来报,温若若没了。

「大夫说是思虑过重,时常寝食难安,半月前没的。」

母亲叹息道:「这不就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嘛。」

正说着,管家又道:「对了,大姑娘,前几日还有位京城来的姑娘来府里寻过您,只是那时您与夫人还未回来,所以她便给您留了句话,说让您回来后,去祥福找她。」

京城来的?

「那位姑娘姓什么?」我连忙问道。

管家想了想,才道:「好像是姓沈。」

33

管家说的人是沈六娘。

我没想到自己会在边关见到她。

沈六娘一见我,便欢天喜地地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

「思言姐姐,明明是你们先出发的,怎的这么晚才到?」

我笑了笑,说:「沿路游玩了一阵,这才耽误了些时日,你怎会来此?」

沈六娘面上的笑容顿时变得有些古怪。

「我离家出走了呗。」沈六娘耸了耸肩,「你与晋王和离后,晋王妃的位置便空了出来,我父亲想让我嫁去晋王府,所以我便离家出走了。」

说到这里,沈六娘露出可怜兮兮的表情,道:「谁知道我后面出发的,中途还迷了路,都到这里了,思言姐姐居然还没到。」

「你呀……」我一时间不知该说什么好,「也真是大胆,京城离这里路途遥远,若是遇上贼人,你怎么办?」

沈六娘俏皮地笑了笑,说:「我这一路都女扮男装,又伪装成农户的模样,即便于是贼人,也不会抢我这种人的,毕竟一看就没什么油水。」

34

沈六娘在边关留了下来。

为了防止被沈家人找到,母亲便将她收为义女,还改了姓氏,与我一同姓温。

庆州那边也来了信。

听闻温若若死后,永王亲自去了一趟庆州。

想以侧妃之礼下葬,但被我祖母拦了下来。

「若若是温家的人,永王殿下莫不是想陷我温家于不义?」

六娘听后,啧了一声,道:「原以为皇家都是些冷血无情之人,没想到居然还能连续出两个恋爱脑。」

听到她的形容,我顿时乐了。

「兴许他们长了两个脑子呢。」我玩笑道,「一个只知情爱,一个用来争斗。」

温若若死后,永王和晋王之间的争斗便越发明显。

可最后胜出的,正如温若若预言的那样,是永王。

永王被封为太子之后,沈家来了人。

从始至终,沈家其实都知道六娘在哪里,只是我母亲将她收为义女,让宣平侯觉得有利可图,这才没有将她带回去。

但六娘并未跟沈家人一起回京城。

「即便没有晋王,也还会有其他人,我回去干嘛?给沈家当棋子?」六娘态度坚决。

沈家人被她打发了回去。

「只不过这样一来,我那个便宜爹估计会迁怒于温家。」六娘有些发愁。

她挠了挠头,道:「我别的不会,但是挣钱的点子倒是有不少,不如我们一起做生意吧?我要用钱把宣平侯府的人给砸晕!」

35

六娘是个行动派,说做就做。

她的鬼点子也确实多,几乎每一样,都让我们赚得盆满钵满。

但她十分会讨人欢心,和商户们的关系处得格外好。

自己发财的同时,也不忘教一教周围的商户。

一来二去的,那些个商户们见了她,竟是比见了我父亲还要欢喜。

沈家的人后来又来了一次。

来的是宣平侯嫡子沈二郎。

六娘用一万两银子,买断了她与宣平侯府的关系。

「从今往后,你们便当沈六娘死了吧。」六娘平静地道。

沈二郎却不能接受她的态度。

他寻了处宅子,打算在此地长住,劝说六娘回心转意。

可六娘早已铁了心,自然是不会与他回京的。

反倒是沈二郎,在见识到了六娘在这里的生活后,主动离开了。

临别前,沈二郎与六娘道:「无论如何,你都是我妹妹。」

他没有收六娘准备的那一万两银票,宣平侯府也再也没有人来打扰过六娘的生活。

只是每逢岁末,沈二郎都会派人送一些年礼过来。

六娘与他的关系倒是有所缓和。

许是我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母亲也歇了为我择婿的心思。

「为了温家,你牺牲得已经够多的了,往后余生,你怎么欢喜,便怎么过吧。」母亲笑着同我说。

兄长在一旁道:「日后等我有了孩子,便让他为你养老送终。」

「倒也不必。」我默默地报了一个数,「这是我与六娘一年挣的钱。」

兄长顿时不说话了。

过了半晌,他才幽幽地道:「思言,日后为兄便靠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