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年前欧洲惨烈师生恋:才子被阉割当太监,才女被迫进修道院!

发布时间:2025-07-20 05:34  浏览量:1

在十二世纪的巴黎,夜色笼罩着修道院的尖顶,也笼罩着一段注定要被铭刻在历史中的爱情。她叫爱洛依丝(Héloïse),一位才华横溢、博学善辩的少女;他叫 阿贝拉尔(Pierre Abélard),当时欧洲最耀眼的哲学家和神学家。两人因学问相识,因思想共鸣而相爱,然而在一次秘密幽会之后,她怀孕了;在一场残酷报复之后,他被阉割。

阿伯拉尔与爱洛依丝于1115年相识,当时阿伯拉尔在巴黎圣母院的学校任教,而爱洛依丝年龄在十五至十七岁之间。阿伯拉尔承认早在他们相识之前,爱洛依丝就已经是巴黎久负盛名的才女。爱洛依丝在早期的情书中将自己描绘为追求者,是她自己在圣母院的数千人中认定阿伯拉尔,并选择他作为她唯一的朋友和情人。

由于作为一名年轻女性,爱洛依丝被禁止与男学生交往或正式进入巴黎圣母院的大学学习。因此她舅舅富尔贝尔安排爱洛依丝接受彼得·阿伯拉尔的私人辅导,以代替大学学习。阿伯拉尔当时是西欧顶尖的哲学家,也是巴黎圣母院最受欢迎的世俗教士学者(教授)。阿伯拉尔此时恰巧正在寻找住所,双方也就达成协议。

他们随后就发展出了师生间的秘密恋情,这段关系一直持续到爱洛依丝怀孕。阿伯拉尔被迫将爱洛依丝从富尔贝尔身边带走,送到他姐姐德尼兹家里。在那里,爱洛依丝生下了一个男孩。阿伯拉尔同意与爱洛依丝结婚,但条件是婚姻必须保密,以免损害阿伯拉尔的事业,因为阿伯拉尔最近刚加入宗教团体成为高级神职人员。

爱洛依丝最初不愿同意任何婚姻,但最终被阿伯拉尔说服。两人在巴黎秘密结婚。作为协议的一部分,她继续住在舅舅富尔贝尔家中。但是富尔贝尔却开始虐待爱洛依丝,最后阿伯拉尔将她救出,送到阿让特伊修道院。富尔贝尔为了报复,安排了一伙人,在一天晚上闯入阿伯拉尔的房间将他阉割。

阉割之后,阿伯拉尔满怀耻辱,在巴黎的圣德尼修道院出家为僧。在阿让特伊的修道院,爱洛依丝则戴上了修女的面纱。这是当时爱洛依丝唯一的选择,因为只有这样能发挥自己的才华,同时还能够与阿伯拉尔保持联系或使其受益。果然爱洛依丝在教会中步步晋升,先成为阿让特伊修道院的副院长,然后又成为直辖隐修院院长,获得了相当于主教的级别。

爱洛依丝后来写给丈夫阿伯拉尔的信件,在法国文学史和女性主义表征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前3封信都是私人事务,爱洛依丝将自己的爱描述为“无辜的”,却又矛盾地“有罪”于招致了惩罚(阿伯拉尔的阉割)。她拒绝为所谓的“罪过”忏悔,坚称上帝只是在她们结婚并已远离所谓的“罪”之后才惩罚了她。爱洛依丝对婚姻持批判态度,将其比作契约式的卖淫,而不是“纯粹的爱”。在她看来,妻子这个称号还不如情妇或者姘头。

此外,爱洛依丝还对阿伯拉尔面临的遭遇表示痛心,但也责备他在遭受袭击后的多年不和妻子联系,因为阿伯拉尔在法律上仍是爱洛依丝的丈夫,最后爱洛依丝鼓励阿伯拉尔的哲学工作,而阿伯拉尔回信建议她将注意力转向作为真爱之源的耶稣基督,并从此完全献身于她的宗教圣召。

后面的4封“指导书信”中,主要是学术上的探讨,特别是第7封信中,爱洛依丝提出了42个关于圣经中难解段落的问题。后来阿伯拉尔对这些问题一一解答,为修女们提供了一套规则。后来在20世纪70年代,又发现了100多封疑似爱洛依丝和阿伯拉尔的通信。其中15封基本是真实的,而且是爱洛依丝和阿伯拉尔在最初热恋时的情书。

她博学且时而充满情欲的书信是德语“成长小说”体裁的拉丁语基础,是古典书信体文学的典范。她的文学创作影响力了很多后世作家,包括乔叟、伏尔泰、卢梭等。绝大多数学者将爱洛依丝与阿伯拉尔的关系故事解读为一场自愿的悲剧性恋情。然而有研究者认为,爱洛依丝虽然爱慕阿伯拉尔,但是强烈反对发生性关系,而阿伯拉尔则是通过威胁和殴打占有了爱洛依丝。

爱洛依丝的埋葬地点不确定。阿伯拉尔的遗骨在他去世后被移往圣灵修道院礼拜堂,爱洛依丝于1163年去世后,她的遗骨也被安放在他身旁。这对恋人的遗骨后来被多次迁移,但即使在法国大革命的风暴中也被保存下来,现在据称安葬在巴黎东部著名的拉雪兹神父公墓的墓穴中。传统上,情侣或失恋的单身人士会在墓穴留下信件,以向这对恋人致敬或祈求找到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