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闻天的妻子刘英有多美?性情温婉娇小可人,相伴41年恩爱如初!

发布时间:2025-07-15 22:28  浏览量:1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在我国近代史中有一个人被称作“不争权的红色教授”,曾被毛主席赞誉为“开明君主”,这个人就是赫赫有名的张闻天。

张闻天将毕生心血都奉献给了党和国家,对于他来说只要是利于国家的发展自己是何身份、在何位置都不重要,因此当毛主席夸赞他不争权时,张闻天表示这是对他最好的评价。

在他的生活中除了工作以外,还有一个人对他也十分重要,这个人就是妻子刘英,两人的感情就连孙女都直言表示“伉俪情深”,那么在私人感情中张闻天又是如何的呢?

张闻天一直所尊崇的就是“真理在谁的手中,他就跟谁走”,因此在他主持中央工作期间对毛主席是绝对尊重与维护的。

在他看来毛主席的一言一行都是切实在为人民和国家考虑,在他的方针策略中民族权益大于一切,因此他也选择和毛主席一起同舟共济,共同面对革命未来的“风暴”。

在张闻天出任党最高领导人的八年中,共产党的变化也是巨大的,可以说他亲眼看着一个稚嫩并不成熟的党派一路成长、经历磨难,从而变成坚不可摧又团结的共产党。

或许你都很难想象张闻天的家庭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富裕的农民家庭,可在他身上却全然看不到一丝“大少爷”的气息,反而是他体恤民生多艰,懂得百姓苦难的模样。

张闻天在共产党前行的路上之所以能够有着开明的想法和丰富的阅历都是取决于他的个人经历。

在1920年他就前往了日本东京留学,两年后又辗转前往了美国旧金山半工半读,在1925年加入共产党后他就前往了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他了解亚洲的局势,也看过发展国家的优势,因此在后来共产党的前行路途中张闻天才能积极总结经验,并且提出高效有用的战略方针。

众所周知在共产党的发展之路上遵义会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是拯救了党也挽救了中国的革命。

而在这场会议中张闻天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说他是促成此次会议并使其能够落实到实处的“主要人物”都不过分。

不仅如此,在这场会议中张闻天力挺毛主席,确立了毛主席的领导地位,而这也都是基于他对毛主席的尊重与信任。

在张闻天的决策中,大事都是参考毛主席的意见,关于毛主席提出的策略方针他都是非常赞同的,两人也是革命奋斗中惺惺相惜的好友。

而这段真挚的情感不仅仅只在工作中,在两人的日常生活中也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往来,并且在张闻天与刘英结婚当天,毛主席还曾亲自赋诗一首以表祝贺。

张闻天和刘英的感情一直被大众看作是“模范爱情”的代表,殊不知在这段感情开始前张闻天还曾经历过两次婚姻。

第一次是在他即将奔赴苏联学习之前,原配夫人名叫卫月莲,他们的婚姻就是典型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虽说此时张闻天并不满意包办婚姻,但碍于父母的面子与想法他还是选择了接受,在1919年就将卫月莲娶回了家中。

两人在婚后虽说没有太多感情基础,但也一直相敬如宾,婚后卫月莲也没有辜负公婆的期许,接连生下了两个女儿。

女儿分别取名为张维英和张引娣,只是令卫月莲没想到的是这份感情并没有因为自己的生育而稳固,最终还是以离婚收场。

这段婚姻在张闻天心中始终都有“一根刺”,在五四运动开始后张闻天也受到了影响,他将内心对包办婚姻的不满无限放大,选择离开发妻来终结这段本就不应该开始的婚姻。

张闻天的第二段婚姻虽说是自己做主并且夫妻二人的感情非常好,但后来也因为种种因素不得已只有选择含泪别离。

他的第二任妻子名叫安娜·古尔宾斯卡娅,是苏联红军后勤部的一名办事人员,他们二人相遇的期间正好是张闻天在中山大学任教期间。

两人在初次相遇后就对彼此颇有好感,短暂相处以后也决定相爱,两人在1928年就确定了关系,之后安娜还为张闻天生下了一个混血宝宝。

可以说起初的生活是非常甜蜜的,善解人意的妻子,聪慧可人的宝宝,一切仿佛都在朝着张闻天所期许那般发展,然而分别的到来总是突然又令人难以接受的。

在1931年1月张闻天即将归国,他怀着忐忑的心情将此事告诉了安娜,对于张闻天来说他一直希望安娜能够带着孩子和他归国,一起去面对未来,一家人只要在一起就是幸福的。

可是安娜作为母亲也有自己的考量,孩子尚且年幼,中国的形势如何她并不清楚,一旦陷入险境自己和孩子又将何去何从。

因此哪怕她深知张闻天的期许可最终却还是选择“放弃”这段她梦寐以求的感情,含泪别离了张闻天选择独自抚育孩子。

就这样张闻天的第二段恋情就在革命开启前夕而终结,尽管两人相爱,可面对未来的困境,两人都有不同的考量,这也体现了革命感情的艰难。

在结束第二段感情后张闻天就开始投入到革命的征途中,他的感情生活也空窗了好几年,直到在长征途中他遇到了刘英。

同样有着留苏的经历,并且有着共同的革命信仰,这样的缘分也让张闻天尘封已久的感情再次活跃。

虽说两人之间相差了五岁,但是张闻天的名声刘英早已听过,她对这位“红色教授”也十分仰慕,因此在刘英前往中央苏区工作以后,张闻天就迫不及待的给她打去了电话。

虽说电话里只是表示想要请她吃饭,但张闻天早已沦陷在刘英的温柔与爱慕之中。

随着两人的相处刘英对张闻天也越来越欣赏,时常会带着部下一起前往张闻天那里“打土豪”,有时候发现了巧克力这样不常有却好吃的美食,她也会分享给部下们。

张闻天看着她放着好吃的不吃,选择分享给其他人,内心也十分感动,他对面前这个活泼又乐于助人的姑娘产生了别样的情感。

只可惜刘英此时并没有发现张闻天对她也十分爱慕,因此迟迟没能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说出来,张闻天第一次按耐不住自己的想法暗示了刘英还是在盛夏一个普通的夜晚。

刘英像往常一样前去找张闻天请教问题,结果却发现张闻天的床边没有蚊帐,这让刘英十分震惊,毕竟那时正值盛夏,加之赣南的蚊子非常多,大部分人都会用蚊帐来避免蚊虫的叮咬。

刘英十分疑惑于是问张闻天为什么不挂蚊帐,虽说此时的他正在写作,突如其来的问话把他吓了一跳但是看清来者是刘英之后,张闻天也没有责怪而是露出了十分喜悦的神情。

面对刘英的询问他的回答显得有些“牛头不对马嘴”,他直言道“因为我没有老婆”,此话一出刘英也被弄得十分疑惑,但是内心深处却还是不敢往男女之情上想。

张闻天此次试探以后见刘英一直没有反应,他的内心也按耐不住了,在两人独处时张闻天就说出了自己想法,询问刘英是否愿意和他更进一步。

刘英虽说此时想要答应,但是奈何担心自己的感情和日后万一有了身孕会影响部队行军,因此哪怕心中煎熬为了革命奋战,她还是选择了拒绝张闻天。

而令刘英没想到的是,张闻天尽管被拒绝了,但刘英的想法却被他牢牢记在了心里,直到1935年10月19日,红军长征顺利结束,中央机关也终于安定下来。

张闻天就再次询问道刘英,现在不影响了,可以结婚了吗,刘英也被张闻天的坚守深深打动,同意了这门亲事。

虽说婚房只是一处普通的窑洞,但在夫妻二人心中却胜似糖甜,两人的婚礼没有请客也没有铺张,但是身为革命战友,博古、邓颖超等人还是来到婚房内给他们送上了最真挚的祝福。

就连刚从前线归来的毛主席心中也非常高兴,他一直都十分关注张闻天的婚事,因此在知晓他结婚连喜糖都没有时,更是直接前往两人的住处,准备“闹洞房,要说法”。

毛主席嘴上说是因为两人没有请客吃饭从而去闹洞房,但实际上也是借此机会给两人送去他最真挚、热烈的祝福。

为了缓解两人无钱请客的尴尬局面,毛主席还送上了一首诗,“风流天子李三郎,不爱江山爱美人。当今洛甫做皇帝,爱江山又爱美人。”

其中的洛甫说的就是张闻天,这是他曾经所用的别名,毛主席的一首打油诗,不仅缓解了两人的尴尬,还让其他人在欢笑声中传递出了自己的祝福。

两人婚后感情生活一直非常好,在他们孙女张东燕的回忆中也表示他们夫妻的性格十分互补,爷爷内向,奶奶则外向,她就像是张闻天对外界沟通的桥梁一般。

这段感情经历了革命的浪潮,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然而最后还是随着张闻天的离世而宣告终结,在1976年张闻天因冠心病发作而离世。

在追悼会上同为张闻天好友的陈云和邓小平也赶来参加,起初刘英是打算让陈云致悼词,因为两人的关系非常好,然而陈云考虑到张闻天对党和国家贡献,因此选择了拒绝。

并且提议由邓小平来致悼词,这样规格更高,也更能凸显出张闻天对国家的重要地位,毕竟那时邓小平已经身居高位,这样的安排可谓是既严谨又体现了对好友的尊重。

张闻天临终的遗愿是一次上交四万余元的党费,而在刘英逝世后她也选择上交党费数万元,对于她来说这是向丈夫看齐也是向民众、祖国做了最后的交代。

新浪财经——张闻天最后的党费2024-09-06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不争权的红色教授”——张闻天【4】 2015年12月04日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张闻天刘英结婚 毛泽东赋诗“闹”洞房 2013年02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