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车古井水姻缘传奇 | 作者 徐增仁

发布时间:2025-07-08 16:53  浏览量:1

炮车关帝庙的井水,质软而甘甜清凉,受到广大居民的青睐,所以来担水的人络绎不绝,在担水的过程中,也发生过不少动人的故事, 其中一个故事流传至今未被人们遗忘。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民国初年的一个冬季,腊月二十的下午,天阴沉沉的,西北风刺骨,天气特寒冷。这时有一对男女青年来井沿挑水,看年龄都十八九岁,男青年高高个,身体健壮,一表人才。到了井沿,很快把两桶水提了上来,女青年才提一罐水,男青年担起水挑刚起步,“咣”的一声,后面的水桶碰破了女青年的瓦罐, 罐破水流,男青年呆呆的看着,女青年面红耳赤,四目相视,局面尴尬,这时天又飘起了雪花,雪越下越大,女青年提着一只空瓦罐,不好意思的离开井沿往回走,男青年立即担起水挑,紧跟女青年身后, 足足走有一里多路,把水送到女青年家中。

仔细一看,两间小草屋,靠东墙搭一间窝棚,窝棚前有一个泥瓦缸盛水,男青年一桶水正好倒满一缸,另一桶水只好倒在盆里、空罐子里,倒完水转身就走,也顾不得满身雪花。又连忙来到井边,急忙提水,挑起水桶就大步流星的往家里赶。一到家母亲就问这挑水怎么担那么长时间。男青年一五一十的说明了缘由。父亲在一旁听了,连声说:“好事,好事,把我给你街上二叔箍的两只新桶还给人家。” 这时天也快黑了,母亲就说明天还吧。

男青年家姓李,父亲有一手好木工手艺,在炮车镇是个有名气的木匠师傅,家中的木工活长年做不完,为人处事厚道,是个老实人。母亲王氏,乐善好施,吃斋念佛,为人贤惠,两位老人年近半百,就这个独生子,因家庭富足,把儿子当成掌上明珠,百般疼爱,因孩子是在龙年出生,小名就叫龙龙。龙龙快二十岁人了,说媒的挤破门, 他拍门不入,也出去相过亲,几十个大姑娘他一个也没相中。父母亲在为龙龙的婚事终天发愁,听说撞坏罐子的人是个女孩子,长得身体苗条、瓜子脸、双眼皮,面色红晕,是个美丽姑娘,心里也就有数了。

第二天一大早,早饭刚吃过,龙龙就提着两只新木桶往女青年家走去,因为一夜大雪,路上积雪尺把深,龙龙就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走,顾不得寒冷,但心里却热乎乎地。到了女青年家门口,他推开柴门,女青年正在打扫雪,见了龙龙来,微笑着,转身走向屋里,不多会儿,女青年母亲到门前,连忙要龙龙进屋暖和暖和,龙龙到屋里一坐下就说:“受父母之命前来还桶,请伯母原谅。”说完就要起身告辞,老人拉着龙龙的手,激动地说:“一只泥罐子值多少钱?你赔俺两只大木桶,太过分了。”龙龙说:“没什么,应该的。”说完又想走,老人没有松开手,这时她把龙龙上下打量一番,心想,好一个标致小伙子。问了龙龙年龄和姓名才松开手叫龙龙走,在龙龙和老人对话时,女青年在内间,通过门缝,把龙龙的俊模样看得清清楚楚,两个人说了什么话,听得明明白白,心里暗暗高兴。

女青年家姓田,是山东人,早年从山东逃荒,来到此地,那时女青年才两岁,逃荒路上父亲得了瘟疫,没钱医治而病亡。母女相依为命,沿路乞讨来到炮车,被街南的姓张富户收留,在张家推磨、烙煎饼、办饭,女儿名叫小凤,年龄太小,就跟在母亲身边,稍大点就帮助张家小妾看下孩子。母女俩在张家住的两间车屋,屋外用秫秸夹的小院,正北留个门,靠东墙搭个锅棚,外间草房里没有像样家什,一张吃饭桌还是三条腿,用土坯垫上少的那条腿,靠后墙是土坯垒的长方形高台,分两层,高层放些碗筷等杂物,下层是一些盐坛酱罐,外屋没有什么设施,内间就可想而知了。母女俩虽然生活清贫,倒也安稳,凤姐一年比一年长得叫人喜欢,现在十八九了,亭亭玉立,如出水的芙蓉,鲜灵灵的,多少媒人来提亲,凤姐都不答应。

说说明天就二十三了,二十四祭灶,过小年了。晚饭后龙龙母亲说:“龙龙,你说碰坏罐子的人家贫穷,明天你送点年货给人,一是赔礼道歉,二是给人家的老人拜拜年,探听下老人的口气,能和人家姑娘搭上话更好。”龙龙一听娘说这番话,心里像大伏天吃了凉西瓜一样,别提多自了,满口答应明天早去。

龙龙赔桶回家后,凤姐母亲心里总嘀咕着,心想:“丫头如果能嫁给这样的小青年多好啊,是前世修来的福分。”老人是这样想的, 但没有跟凤姐说,老人是过来人,这几天从凤姐表现上看,那高兴的样子,她心里也就八九不离十了。

二十三日上午,龙龙用土车子(木制独轮小车)推了满满一车东西来到小凤家,一回生二回熟,不等凤姐出门来迎,小车一直推车草房门前。老人看到龙龙来了,激动得伸出手,把龙龙两手紧紧握住, 说:“天这么冷,你怎么又来了?”龙龙说:“要过年了,母亲要我送点东西给你,表示碰坏罐子的一点歉意,快过年了给一点东西,表示我们的心意,二是提前给您老人拜年„„”老人连忙催凤姐把车上的东西拾下来,有新炸的丸子,头晚才煮的猪肉,出锅不久的白面馒头和粘糕,还有一袋面,以及一张新方桌,四条板凳。凤姐收拾好东西,龙龙就要走,临走时叮嘱老人多多保重,老人叫凤姐送送龙龙到了门口,四目相视,互相微笑告别。

有了以上几次接触,双方老人都心领神会了,两个小青年也产生了爱慕之心,就等心灵间那张纸一戳破,大事就告成了。

俗话说度日如年。特别谈婚论嫁的小青年,到了这个节骨眼上, 真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新年一过,从初三开始是请春酒的日子,各家都要安排宴席,请本家合户,请至亲好友、接姑姑姨姨等来家相聚,互通情况,交流思想,增进友谊,互相祝福,新的一年全家平安,五谷丰登。

龙龙家也决定初六请凤姐娘俩来家做客,初六一大早,龙龙就梳洗打扮好,推着土车子,车上放一个圆形蒲草垫子(专门接客用的), 直奔凤姐家中。一到家,凤姐娘俩刚吃过早饭,凤姐在刷洗碗筷。龙龙在外屋落座后,开门见山地说明来意,要老人家赏光,应邀赴宴。老人看在姓李一家人这样真诚、热情的份上,满口答应,叫凤姐梳洗打扮一同前往,凤姐一听扭身转回屋里,不管母亲怎么劝说,也不愿随母亲去,母亲只好作罢,收拾好上车,到龙龙家赴约,临走时,凤姐把龙龙送到门外,眼含泪花,挥手告别。这是激动的泪花,这是幸福的泪花,这更是满怀期待的泪花!

不多会儿,龙龙推着老人来到家里,家中老人热情相迎。龙龙母亲牵着凤姐母亲手,来到堂屋的太师椅上坐下,龙龙端上热茶,先是老人们互相问候,接着拉那些家长里短的事。中午宴席准时开始,两位老人坐在上座,四位陪客分坐两边,龙龙坐在下位,负责斟酒、倒水、端菜,龙龙母亲在厨房忙着做饭菜。凤姐母亲不会喝酒,只能以茶代酒。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当面锣,背面鼓地把龙龙与凤姐的婚事提出来了,双方老人都非常同意,也非常满意。四位 陪客提出:“大正月里,天 天都是好日子,我们选个双 日子,请媒人把定婚礼办了。” 凤姐母亲说:“两个孩子的 婚事,是因在关帝庙井里挑 水引起的,千里姻缘一线牵, 两个孩子的姻缘与井水有关,就以井水为媒,不要再订婚礼,选个日子,带上香烛,和生鲜果品作祭祀,祭奉井神,表明心意就行了,那天两个孩子也来井边叩头,谢谢井神,再拜天地,婚姻大事就完了。”大家一听老人说的话言之有理,不是因在井边碰坏泥瓦罐,哪有这桩姻缘。

这真是:

井台挑水两青年一龙一凤结姻缘

水井为媒传佳话龙凤呈祥万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