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我的未婚夫在扬州城惹了桩风月
发布时间:2025-05-18 06:08 浏览量:5
妇人拉着我的手千恩万谢,褪下腕上玉镯就要套到我手上,我百般推辞谢过,最后收了孩子兜中一颗板栗。
闹了这一出,我有些乏了。出去酒楼,也没了逛街的心思,正准备上车回客栈休息。
没想到却被人叫住。
谢时景从后追上来,漆黑眸中映照,皆是Ṭŭ₄我的身影。
他素来桀骜潇洒,不喜欢别人强加给他的婚事。
但遇见出众又貌美的女郎,结段良缘,自然又多出一桩美谈。
刘青山适才拦他那一下,更激起他的胜负欲。
「谢某今日刚盘下这个铺子,若是闹出人命,只怕往后生意不好做。适才多谢小姐相救,不知是哪家府上的小姐,谢某定当……」
他忽然顿住了。
眼睛死死望向我身后。
我晓得,他认出了洛川宋家族徽。
身后传出一声,女声娇蛮,无不快意。
「谢公子听好了,我家小姐姓宋名白芷,出自洛川宋家,府上三代忠良,天下无人不知。」
谢时景满脸震惊。
他瞧中一件珍宝,刚想收藏,却被告知,这珍宝原就是他的,只是他素日不喜,致使明珠蒙尘。
提到被祖父强压下拖了十九年的婚约,谢时景下意识就是不喜。
这不喜盖住了他想同女郎结缘的心思。
但他到底在外历练这么些年了,不过几息就整理好心绪,拱手道:「原是宋家小姐,是在下眼拙。宋小姐一路奔波,可有找好下榻的地方?这上京城谢某也算熟悉,所有用得着在下的地方……」
他嘴中这样说着,一边心念极闪,若干个念头齐齐划过。
她来上京了。
她来上京做什么?
是……为了他找了个外室要讨个公道?
刚刚种种都是设套吗?
宋白芷竟寻到他新开的铺子这里,要知道,他自知在扬州娶花魁玩得有些过火,回来这一趟为着给阿娘个惊喜消消气,连家都没先回,可是有人走漏了他的行踪?
他正暗中顾虑重重,不想那女声锋利如刀,如同苍穹最亮一道闪电,一下将他龌龊思绪尽根斩断。
「不劳谢公子费心。我家小姐已与谢家退去婚约,男女有别,谢公子还请自重。」
竟是快意横生!
谢时景生生愣在原地,面色一下被劈得雪白。
沉默片刻,哑然道:「退婚了,什么时候的事?」
阿昭望了望天色,抱臂讽道:「左不过一个时辰,谢公子现在赶回家去,恐怕还能听个新鲜热乎。」
谢时景脸上血色褪尽。
恰逢华灯初上,街上人流如织。
李芃芃提着裙子追出来,见谢时景同一女郎站在一处,面色颓败。她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在风尘中打滚多年,对气氛里那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最为敏感,心中当即警铃大作,极维护地抓住谢时景一条手臂,低声唤道:「谢郎……外面风大,咱们回去吧。」
谢时景被她扶住,神色一凛,他指尖僵硬着动了动,到底没拂开。
我平静地望着他,低声道:「事情走到这一步,宋谢两家过往皆断。公子适才谢我,实是谢错了。事关人命,白芷出手相救,与公子并无什么相干。至于这位……夫人,想来未曾生育过,日后若是有了孩子,花生这类小食,还是等孩子大些再吃。」
他选李芃芃,或心生爱慕,或为反抗家族,或为了他素来行事出挑的性子。
总归他没有选我。
我尊重他的选择,称他外室一声夫人,已是留了十足体面。
李芃芃平时自诩是谢时景身边唯一一个女人,但谁人不知,她出身风尘。旁人面上敬她,背地里讥她,如今听我尊称她一声夫人,当即面色有所缓和。
无人知晓,她能和谢郎走到如今,有多么不容易。
李芃芃心中松快几分,一脸笑意望向她的谢郎。
却发现谢时景牙关紧咬,根本没有看她,双目紧紧盯着马车驶去的方向。
可这偌大的长安街,马车一旦驶离,立即淹没在人海。
她再也不会回来。
4
我在凤仪宫拜见了皇后娘娘。
她叫我抬起头来看看。
与想象中的雍容华贵不同,皇后娘娘虽上了年岁,但形容干练,落在我身上的目光平和坚定,一眼叫人瞧出,她曾是习武之人。
我心里忽然飘忽过一个念头:倘若我阿娘还在世,约莫也是这个样子。
皇后娘娘打量我许久。
最后叹道:「你的眼睛很像沈辣子。」
世人说起我母亲,多半尊称一声宋夫人。
其实她做事雷厉风行,脾气火爆,性情坚毅。
皇后娘娘叫我母亲的诨名,语气充满怀念,没有半点不敬。
只这一句,叫我想哭。
娘娘抬手招我上去同坐。
我自小学礼数,在深宫大内,怎敢僭越。
皇后娘娘见状,也不强求,只是淡淡笑着说:「本宫这里倒是没有那么多规矩。」
她问道,「你同那谢家公子的事,本宫都听说了。你——用了那懿旨没有?」
我摇头说没有。
皇后娘娘说的懿旨,是我母亲替我求来的。
当时看来,谢家是门好亲事。只是我父兄过世,宋家凋零,阿娘看尽世间冷暖,特意拖着病体上京,替我求了道懿旨。
若是日后我不喜谢家,许我无条件退婚,若已成婚,赐两家和离。
此事甚秘,知之者甚少。
没想到谢家凉薄至此,我退婚一场,懿旨都没用到,不过三言两语就说定了。
皇后娘娘听后,一言不发,良久方道:
「好孩子,苦了你了。本宫虽执掌中宫,可谢家在前朝根基深厚,本宫即便有意为你讨个公道,也是有心无力,你莫要怪罪本宫。」
我本一介孤女,谢家家大势大。
本是人之常情,只是我有些讶然皇后娘娘的坦诚。
静默片刻,我说道:「谢家富贵已极,恐难长久,娘娘无须为我费心。」
「哦,此话怎讲?」
「谢家公子的事迹,臣女来时路上也曾听过一些。他确是人中龙凤,处处出彩,可惜他既为谢家下任家主,心志不坚,为人好大喜功,干一行,成一行,弃一行,如此行事,焉能长久?」
「想不到你竟如此通透,你既看得开,本宫也放心。只是那谢家放着不管也罢,本宫与你娘亲相识一场,也不能眼睁睁看着你受欺。本宫替你除了李芃芃如何?」
除去李芃芃?
我眼睛微微睁大,有一瞬间茫然。
这条路我从未想过,可是细细想来,也不无可取之处。
我的未婚夫君养了个花魁外室,说心里不膈应,怎么可能?
倘若除掉她,一来报复谢时景,二来可泄我心头之愤。
只是……
我闭上眼睛,半晌,摇了摇头。
「多谢娘娘关心。只是……那扬州花魁沦落风尘,遇见好的恩客,自然要咬住往上爬。人往高处走,她也是替自己打算。」
我自嘲笑笑,「倘若易地而处,我未必有她做得好。此事根源还在谢时景,既已退婚,臣女想着,还是向前看的好。臣女实是不愿再与他们纠缠了。」
一番话说完,无人应声,室内骤然静下来,唯有娘娘身边随侍宫女,轻手轻脚打着团扇。
皇后娘娘不说话,我也就低着头任凭她看。
我不知我的未婚夫君是个什么人,不知则无爱,但有期待,我曾期待,我的夫君从京都带着数十担聘礼,敲锣打鼓,一路从京都吹奏至洛川,骑着高头大马来接我回家。
我等了许久,等到十九岁,终于认清,我的未婚夫君约莫并不想来娶我。
我的命数不好,所遇非良人。
好在阿娘早早替我寻下退路。
我还有重拾获自由身的可能。
我这般想着,眼眶涩然一片,一只温暖的手轻轻落在我发顶。
「沈辣子生了个好姑娘。你有这般心胸,倒真是那谢家小子不配。好孩子,你且在本宫这里住两天,陪本宫多说说话。」
宋家孤女进京一趟,做的第一件事是退了谢家的婚。
这事成了街头巷尾一桩闲谈。
有说这婚退得好,那谢家公子,养个扬州瘦马弄得尽人皆知,实非良人。婚前如此,婚后又当如何?
也有人说这婚退得不好,那谢时景三代单传,谢家将来是要交到他手上的,宋家今非昔比,能攀上这样一门好亲,已经是天大的福分,不如睁只眼闭只眼嫁过去,做个谢家主母,一辈子享不尽荣华。
这都是外面的流言,我住在皇后娘娘这里,倒是落得清静。
我是自幼学医的,日日去太医院借医书看,日子也好打发。
没人的时候,娘娘让我叫她姨母。
她说当年同我母亲,都是将门女,不打不相识,打来打去,倒惺惺相惜。
可惜各有各的坎坷。
我阿娘早早故去,而她进了深宫,再也没摸过枪。
皇后娘娘同我说起的时候,神情难掩黯然。
她说这宫里我略住住就好,瞧个新鲜,住久了会发现,这偌大紫禁城,实是天底下最闷的去处。
我知道皇后娘娘留我同住的意思。
我一介孤女,又退过婚,恐难再嫁。
她约我同住,实是为我抬身份。
皇后宫里出来的人,无人敢不尊。
娘娘大恩,我无以为报,唯有更加小心侍奉。
既住在娘娘处,她的两个皇子是避不了见的。
太子谦和宽厚,早已成家。
至于那五皇子,小我几岁,是个极俊俏的少年。
十三四岁的年纪,正是活泼好动,他听我是武家出身,头一回来就要试我的身手,我哪里经得住他偷袭,只一下就差点卸了我的胳膊。
他自知闯祸,连凤仪宫大门都没进,一下子就溜了。
两日后的黄昏,我正坐在窗前看书,窗框却突然被人叩响。
我推开窗去,只见五皇子做贼似的猫在窗下,见到是我,他一脸心虚站起来,十分讨好地递过来一包糕点。
「阿姐,你没告诉我母后阿……我还以为定然要被母后责罚了,哎,是我对不住你,我不知道你不会武,实在抱歉,你没事吧。」
我莞尔一笑。
「哪有那么娇气,擦点跌打药就好了,你阿姐学医的,没事。」
「我那天没控制住力道,下手重了些,你没事我就放心了。阿姐,你尝尝这个糕点,我特意从望月楼买的,上京城里最好吃的,你且尝尝,权当我给你赔罪。」
我伸手够了一小块,塞进嘴里。
「好吃,多谢五皇子。阿昭,你替我收起来,我要慢慢吃。」
阿昭站在我背后,见此情景,眼睛都瞪直了。
若是在平时,她心直口快,肯定要说些什么,只是此刻身处宫中,她咬了咬牙,干巴巴道:「五殿下真是有心……」
偏五皇子浑然不觉,他见我收下了,笑呵呵道:「哪里哪里,我尝过好才给阿姐的,阿姐喜欢就好。下回我来母后这里,还给你送。」
阿昭:……
我哑然失笑,原以为这事就算完了,没想到几日后,五皇子又敲开了我的窗。
相比上回,他显得面红耳赤,抓耳挠腮,半天才支支吾吾开口。
「阿姐……你、你和那谢家公子……我平时忙着学骑射也不关心这些……你怎么不早说……我……我……我是真不知道……」
我笑道:「这有什么,都过去了,何况确实是很好的糕点。」
「阿姐,我这一次两次对不住你……你是我母后请来的人,我又亏欠你,你放心,我肯定跟你站在一头。」他十分傲然地拍拍胸脯,继续道,「那望月楼本殿下决计不会再去了。」
我哭笑不得,心上一阵感动。
可是还未等我说话,就被他一句话劈在原地。
「阿姐,那姓谢的不好,我把我凌大哥介绍给你吧。」
秋风起,卷下几片树叶,打着旋飘下来,惊走两只寒鸦。
我听见自己生硬道:「倒也不必。」
五皇子急了。
「白芷阿姐,我凌大哥很好的!你见过就知道了。」
「多谢殿下……但是,确实不必了。」
五皇子原地默默一会儿,突然脸红起来。
「你难道还喜欢谢时景?你……是为了气他,才到我母后这里吗,我听说那谢公子前些天回府发了好大一场脾气……哎,你……你们……」
我有些惊讶,退了婚,该是如他所愿才是,也不知他发什么脾气,想来与我无关。
「他发不发脾气,同我无关。小殿下,我们已经退婚了。」
五皇子一副将信将疑模样。他这个年纪的男孩子,对情爱懵懂,说懂也不懂,说不懂又懂得很,我突然反应过来,自己真是闲得慌,干吗要同他一个小少年讨论自己的感情问题。
不知为何,我突然也有些脸红,头一次僭越,不顾礼数伸手关了窗。
「我困了,小殿下请回吧。」
窗户外头,五皇子仍在不依不饶。
「诶?阿姐,我凌大哥真的很好的!你考虑下啊!」
我用背抵住窗,恨恨地想——
凌大哥凌大哥。
你凌大哥又是哪位?
5
八月金桂飘香,皇后娘娘在秋水池畔设了琼华宴。
宴请京中世家适龄男女,男女分席,各自赏花。
这样的宴会,其实也是为各位贵女公子搭桥结缘。
若是能被皇后娘娘相中,一举嫁入皇家,那真是天大的喜事。
一时之间,作诗的作诗,抚琴的抚琴,好不热闹。
我无意争春,只捡了僻静的角落坐。
不知是谁提议,击鼓传花。
一炷香后,那枝金桂,落进了我手里。
无数道目光落在我身上,如今我是皇后娘娘的座上宾,京中贵女对我都客气得很。
只是,也好奇得紧。
一介孤女,她有什么本事,同谢家退婚?
「久闻白芷姐姐出身骁勇,我们都是久居京城只知道绣花的,姐姐何不做支剑舞,叫姐妹们开开眼。」
抬眼望去,是一位着紫裙的贵女,眼中含有淡淡敌意,我并不认识她。
有人小声提醒我,这是张尚书家的嫡女。
我心下了然。
谢母中意于她。
无论她喜不喜欢谢时景,这婚能不能成,如今谢家与我退了婚,流言蜚语既施加于我,何尝不施加于谢家,又何尝不连带她?
谢家被我当街登门退婚,若是再与她议亲,无形中……好像她低我一等。
我摇摇头:「白芷自小身子不好,不会剑舞。」
「既不承家族技艺,白芷姐姐看来也同我们这些不出门的闺阁弱女子别无二样嘛。」
我不通武艺,书画诗文也籍籍无名。
她是琴画双绝,名冠盛京。
张小姐眸中不无得意,即便要退婚,那也是她退谢家,哪有谢家被人退了,再来娶她的道理。
我默然不语,自袖子中取出一管竹箫。
是我兄长教我的,他最喜欢的曲。
曲名破阵。
只刚起了个调,就有贵女惊呼。
曲调杀伐激烈,如万马奔腾,雄兵厮杀,勒石燕然,威震九天。
听得人血脉激昂。
吹了一阵,瞥见池中一朵落花,调子打了个旋,又陡然悲凉下来。
适才吹的是我父兄平生凌云抱负,如今吹的是我今生所见所感。
我吹的是,父兄马革裹尸,曲终人未还。
我吹的是,一将功成万骨枯,落木萧萧下。
我吹的是,史书寥寥几笔,尸骨如山。洛川宋家浴血边关,早已被人遗忘。
我吹的是,一介孤女,自幼失怙,半生飘零。
此时座中又起骚乱,只闻一池之隔,凭空横出一道笛音。
笛声凌厉高昂,杀伐之气更甚,不死不休,战意激昂,正是《破阵》下半首。
我听着陡然拔高的笛声,心中一凛。
失意苦闷尽去,整理好心绪,跟着那笛声,转调追上。
见我追上,那笛音凌厉之气骤减,曲调轻快,别有一种豪迈洒脱。
正所谓,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一曲毕,我环顾四周,冷声道:
「天佑七年,洛川一役,我军击溃靖军。将士死伤无数,我父亲重伤,濒死之际,瞧见乱石野滩,有名为白芷柔花一朵,染血傲立,以此赐名。我阿娘闻得夫君重伤,动了胎气早产,故我生来体弱。
「自我入京,流言不止。有人云,洛川宋家,早已败落,不过尔尔。宋家门楣,由我祖上三代浴血杀敌得来,这门楣来得不易,白芷一介孤女,自然撑不起。
「只是,白芷虽不承得家传武艺,却自幼学医,我父兄杀敌护国,白芷治病救人,一样为国为民。我母亲在洛川设下武堂,宋家兵法剑法,无一藏私,后继有人。白芷在,宋家在,烈日旗在!我宋家虽无男丁,但我宋家家训,代代相传,永不停息!若谁说宋家亡了,宋家白芷在此,请君赐教!」
满堂寂静。
无人敢言。
唯长空大雁高鸣,白虹贯日,秋风飒爽。
良久,皇后娘娘站起来,其声朗朗。
「宋家有女白芷,出身将门,外柔内刚,有青云之志。默识闺闱之教,明征图史之言,实乃女子之范。今收为本宫义女,封号——昌平。」
6
上京城的风歇了又起,从未停歇。
宋家有女人不识,一朝名扬天下知。
想同我结亲的公子多不可数,帖子一沓沓送到皇后娘娘这里,只求同我一见。
雪中不见送炭。
锦上总有添花。
我都拒了。
其中有一些是谢时景写的。
大意无非是,那婚是同他母亲说定退的,他不承认。
我请人把那道已经泛黄显旧的退婚旨意送去给他。
再往后,谢时景没来过信。
至此,再无联系。
冬日第一朵梅开的时候,我同皇后娘娘辞行。
上京城的繁华看了太久,我该回洛川了。
那才是我的家。
临走那日,皇后娘娘亲自为我梳妆。她送了我一杆长枪,乃是昔日所佩。
她说这枪留在深宫,她也用不到了。
不如随我同去洛川,若是遇见有缘人,再上得一回战马,也算无憾。
我从未想到谢时景会在宫门处等我。
我一出宫门就被他叫住。
他瘦了许多,头发虽束得规整,仍有一股颓然之意扑面而来。
刘青山想也没想就要上去请走他。
如今再见,我为上他在下,依旧三步外,连身也不得近。
谢时景越过刘青山望向我,笑得勉强。
「你我之间何至于此,青天白日我能把你怎样?我只同你说几句话。」
我忽然想起初见之时,他美人在怀,是何等的意气风发。
忆起琼华宴,谢时景眼底仍有惊叹。
「我没想到,你的箫吹得这样好。」
我淡淡道:「我的箫一直很好,只是你不知道。」
「那破阵曲,我在军中也常听。那年我十五岁,离家参军,我不想路过洛川,特意北上,去了崔将军处。你说……那年要是我往南走,早早识得你……会不会有不一样的结局?」
谢家和张尚书家的婚事到底没成。
至于那李芃芃,这一阵种种事情动静闹得太大,谢家脸面被折辱在地,谢家老爷迁怒于她,亲自发了话,叫她回扬州țű̂₉四井巷的宅子去,今生不得入京,再踏进谢家主宅一步。
谢时景兜兜转转一圈,只握住风里一把沙。
随手一扬,便什么也没了。
长风吹起他的衣摆,骄矜如谢时景,此刻也终于不得不承认。
他一子错,满盘输。
失意懊悔像一把钢刀插进他的胸膛。
他像是有所了悟,茫然问道:
「这算报应吗?」
我抬眼望向他,有些讶然。
少顷,我告诉他,不算。
「谢时景,你无非错过我,这不是你的报应。
「正如我同皇后娘娘所说,你的报应是你的性格。
「你不喜欢家里安排好的路,总想要另辟蹊径,博得一个满堂彩。
「可成功贵在坚持。
「你纵有经世之才,也架不住事事半途而废。
「你天资聪慧,又有家族助力,想得到一样东西从来太容易,因为太容易,所以你不珍重,美好的东西你一样也抓不住,这就是你的性格。
「也是你的报应。」
我朝谢时景缓缓行过一礼。
「此去天涯路远,与君各自珍重。
「后会无期。」
距京二十里,渐闻笛声。
笛声豪放不羁,如碧海潮生。
这样好的笛声,我只在琼华宴上听过。
我凝神听了良久,最后取出箫来。
箫声舒缓,顺潮而生明月,是支答谢曲。
那日琼华宴上,我一时想岔了,生出伤逝之意,多亏他以笛声开解。
又行百米,至松山亭。
亭前有人着玄色劲装,一双长腿利落收至黑靴中。眉如剑,眼如漆,不过一人一笛,凭栏而立,竟生出睥睨天下的气势来。
我叫刘青山停车,沿着山道行至他身前。
双手搭扣腰侧,行了极端庄的礼。
那人停了曲子,竹笛在他手中打了个转,凤眸微挑,略勾了唇,似笑非笑望向我。
「闻得宋家小姐今日出京,在下特来相送。」
我略诧异,浅浅后退一步,提起裙摆,又行一谢礼。
「多谢公子相送,只是不知公子如何称呼?」
那人神情恣意,眼底波光浮动,隐有笑意。身后太阳耀目,尽数驱散冬日严寒。
「宋小姐记好了,在下姓凌,单名一个渊字。
「此去山长水远,然山海可平,路有穷尽。
「宋小姐慢走——你我二人,后会终有期。」
番外
谢时景自幼便知,自己日后要承父亲的爵,再娶洛川宋家小姐为妻。
他生来背负这样的使命,不容行差踏错半步。
第一次尝到叛逆的快感,是在八岁那年。
府里有棵极高的石榴树,从小他便被耳提面命,那棵树太高,爬不得。
那有天夜里他睡不着,偷偷从屋里溜出去。
不仅上了树,还爬到最高处,摘了枝头上最大最红的那颗果。
那日他睡在树上,一面枕着头看天上的星星,一面漫不经心剥着石榴吃。
——原来,树是可以爬的。
无非高些。
——只要他小心些,便不会摔下来。
第二天一早,阿娘起来梳妆,桌案上一颗石榴,红得似火。他阿娘吓了一大跳,把他叫来,咋咋呼呼打了一顿。
谢时景挨着打,咬紧了牙,半声也不讨饶。
阿娘最后打累了,摆摆手,放他回去闭门思过。
他拖着一身是伤的身子穿过花厅,听见下人小声惊叹:「这么高的树,成年男子爬着都费劲,也不知小少爷是怎么上去的。」
谢时景面无表情,咬破的齿畔一股生涩铁腥味。
他舔舔唇。
心想:【石榴这样甜。】
凡事有一再有二,十五岁那年,他出去骑马猎雁,回来又遭家里人训斥。
「你这般顽劣不堪,难成大器。
「得亏托生在好人家,纵使文不成武不就,家里数不尽的金山,又有爵位世袭。等来日成了亲,定下心性,也算叫父母放心些。」
藤条一下下落在身上,他揉揉眉心,无不倦怠地想:【桩桩件件强压于我,还要叫我感恩戴德。既如此,这爵位我不要,这婚谁定的谁去成。】
文不成武不就?
他咬咬牙,心头忆起石榴清甜。
于是考功名,挣军功。
往后数年,他执着于同父母较劲证明自己。
父母贬他讽他,他偏行险处,一鸣惊人。
一路从上京往扬州去,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
至于那扬州花魁,的确生得一副好相貌,他年少风流,同她喝过几回酒。
花魁等闲不轻易见人,偏生对他谢时景另眼相待,他那些酒肉朋友酸得牙疼,谢时景叫人恭维得头晕,兴致上来了,也曾为花魁一掷千金。有回遇见她被恩客刁难,还出手替她撑过一回腰。
但也就到此为止了。
谢时景确实没想到,李芃芃会替自己赎了身,又到老宅求见祖母,得了祖母的认可。
谢时景自己就是行事悖逆的,到这里,才正眼高看李芃芃两分。
李芃芃做了他的外室,当然,她也做不得他的妻,他无非是想气气他那古板强硬的父母。他们破格摆了酒,宴请宾客那天,他很意外地想起了自己那个远在洛川的未婚妻。
武家出身,听说身子弱,不曾习得刀剑,又无才名彰显。莫不是,像他那些表了又表的表妹,一副娇滴滴弱不禁风模样,许了夫家,只等着做菟丝花。
何其令人生厌。
真正见到宋白芷是在上京城,那时他带着李芃芃秘密回京,一回来就撞见了。
那是个气质卓然的姑娘,临危不惧,还救了一条人命。
他将将生了结识的念头,没想到,被隔在三步外,连身也不得近。
宋家孤女,居然孤身一人当街登门,抢先一步同他退婚了。
谢时景向来心高气傲,头一次被人弃若敝屣。
再然后就是琼华宴了。
退婚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谢家势大,竟然逼得一介孤女亲自上门退婚,落座时,无数道目光似有似无落在他身上,多有不屑。
谢时景冷笑一声。
这婚退了便退了,他谢时景岂能败在一个女人手里。
直到一池之隔,箫声骤起。
京中盛行靡靡之音,而这箫声凌厉破空,豪气万丈,千军万马摧枯拉朽,如海潮般袭来!
满座哗然惊叹。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世间男子,谁不曾梦想,披甲挂帅,于万千人中取敌军上将首级。
那宋家小姐究竟何许人,竟吹得出这样的乐章,让人一闻心折。
众人颇有默契地望向谢时景。
谢时景沉浸在箫声里,他是实实在在上过战场杀过人的,时至今日,依旧能想起那些火光里的厮杀呐喊。
比起旁人,这曲子更能勾起谢时景那些藏在血脉里的沸腾杀意。
这就是……他原本的妻?
箫声转为苍凉,谢时景莫名心痛,正欲做些什么,忽觉一道冰冷视线落在自己身上。
旋即一道笛声响起。
抬眼望去,凌渊已收回那冰冷轻视的目光,正横笛在前,一副护持之意。
凌渊何许人也?
谢家显赫,凌渊更甚。长公主之子,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
他十四岁上战场,在西北历练十二载,甚少回京。崔将军每每提起凌渊,推崇备至,说凌将军年少有成,杀伐果断。得将如此,国之大幸。
谢时景也见过那人临阵摔碗,不问关山的模样。
不得不服,也不得不承认。
崔将军所言,字字非虚。
这次不知怎的,凌渊竟肯来这琼华宴。
他旁边有道小身影,定睛望去,乃是当今五皇子。
此刻他正一脸自豪。
只是不知,他是自豪他凌大哥,还是自豪他白芷姐姐一鸣惊人。
宋白芷被封昌平郡主。
谢时景大概他自己也没想到,竟有一Ŧüₛ日,自己成了上京笑柄。
他年纪轻轻尚未承爵,一无功名傍身,二无显赫军功, 又行事放荡, 如何能配昌平郡主?
桩桩件件事情闹得厉害, 谢府清名扫地, 父亲同母亲大吵一架。
父亲指责母亲妇人短见,只图眼前富贵,轻易与宋家退婚,竟不知百年世家,声誉是如何的重要。
母亲气极反笑。
「谢大人不愧谢家家主,满口仁义道德, 一派清风明月模样。既如此,宋家败落后,何曾见你拜见过你宋家嫂子一回?」
父亲哑然, 拂袖而去,一连几日不归家。
唯有谢时景失魂落魄。
李芃芃虽好,但二人相处, 多谈些风月。
再深些, 便是他想,家国天下事, 同一花魁也不知从谈起。
外界种种非议讥笑他并不在乎,只是心中悔恨如藤蔓生长, 叫他痛不欲生。
那日回去以后他叫人去查了宋白芷的事。
谢家大少爷高高在上, 第一次静下心, 凝神去听他未婚妻的生平。
宋白芷父兄皆战死,她母亲一个人带着她, 还要苦撑宋家门楣,小时候过得很不好。
京都歌舞升平,不闻洛川战马嘶鸣。
听闻她兄长战死时, 身中七箭, 半条手臂被削去。
由宋白芷和她母亲收殓入棺。
那是宋家最后一个男丁。
彼时她才几岁, 就见过这样惨烈的场面。
便是谢时景第一次上战场时,也被血肉横飞的场景吓得睡不着觉。
宋白芷有没有哭?或许她见得太多, 早已经流不出眼泪。
这么些年,谢时景忙着同家里抗衡, 对她这个未婚妻不闻不问。
母亲去世后,宋白芷一个人活得辛苦。
她拜了当地名医为师, 治病救人。
她是那样好的姑娘, 如同宁折不弯的枝头寒梅,傲然挺立。
才不是等着夫家依靠的菟丝花。
只是学医又岂是那么好学,哪有高门贵女干这个的。
同脓血断肢为伍, 又有染疾风险, 光是想想就足够吓人了。
最难的时候,她有没有想过他这个远在京城的未婚夫。
有个显赫的未婚夫,多少算条退路,也是个念想。
宋白芷有没有期待过?
谢时景不得而知。
他这一生都不得而知了。
京城里想同宋白芷结亲的公子如过江之鲫, 而他本可以拥有的。
他失去了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姑娘,却连自己究竟是什么时候失去她的都不知道。
正如宋白芷所言,他们二人历尽千帆——
后会无期。
他早已不配为她夫君了。
-完-
- 上一篇:杜工部1
- 下一篇:对比当下城市下岗工人,我觉得很多农村人都不可怜,甚至活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