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如何戒除性欲?
发布时间:2025-05-17 23:39 浏览量:4
2025年第二站洞穴文化带你去意大利感受文艺复兴的光辉。看百年前的觉醒火种,如何照亮现代人类。
当人类第一次勇敢地以自身为尺度丈量世界时,整个文明的轨迹就此改变。
性欲是生存意志的核心,是一切欲望的焦点,所以我把生殖器冠名为“意志的焦点”。不独如此,甚至人类也可说是性欲的化身,因为人类的起源是由于交合行为,同时两性交合也是人类“欲望中的欲望”,并且,唯有借此才得以与其他现象结合,使人类绵延永续。
诚然,求生意志的最初表现只是为维持个体而努力,但那不过是维护种族的一个阶段而已,它对种族的热心、思虑的缜密深远,以及所持续的时间长度,均远超过对个人生存所做的努力。性欲是求生意志最完全的表现和最明确的形态。
为使我的基本理论更加清楚,在这里且以生物学方面的说明作为佐证。我们说过,性欲是一种最激烈的情欲,是欲望中的欲望,是一切欲求的汇集,而且,如果获得个人式性欲的满足,针对特定的个体,就能使人觉得有如拥有一切,仿佛置身于幸福的巅峰或已取得了幸福的王冠;反之,就感到一切都失败了。
这些事情也可与生理学方面取得对照:客体化的意志——人体组织中,精液是一切液体的精髓,是分泌物中的分泌物,是一切有机作用的最后结果。同时,由此可再认识:肉体不过是意志的客体化,它是表象形式的意志。
01 恋爱的激情
恋人之间爱情的增进,不外乎是希望产生新个体的生存意志而已。不但如此。在情侣们充满爱慕的眼神相互交接的那一刹那,已经开始燃烧着新生命的火焰,像是告诉他们:这个新生命是个很调和、结构良好的个体。为此,他们产生需要融合为一体而继续共同生存的热望,这种热望在他们所生育的子女中得到实现,二人的遗传性质融合为一,在子女身上继续生存。
反之,男女间若难以激起情愫,甚或互相憎恶怨恨,即使可以生育,其子女的内在体质,亦必是不健全、不调和的。所以,在加尔特隆笔下,尽管先把莎密拉密丝称为“空气女郎”。但后来仍把她描写成谋杀亲夫的恐怖女人,这里实在隐含着深刻的意义。
归根结底,两性之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紧密的联系,是种族求生意志的表现。这时的意志,已预见到他们所产生的个体,很适合意志本身的目的和它本质的客观化。
这个新个体,意志是遗传自父亲,智慧遗传自母亲,而同时兼容两者的体质。但大致来说,姿容方面比较接近于父亲,身材大小方面则多半类似母亲。这是根据试验动物的变种所产生的法则,这个法则的主要立论基础是:胎儿的大小依据子宫大小而定。至于各人特有的个性究竟如何形成,我们还无法说明,正如我们亦无法解释热恋男女那种特殊的激情一般。
我想两者在本质上并无不同,只是一者较含蓄(指个性),而另一者较露骨(指男女激情)而已,至于新个体开端是如何,其生命的要点如何,那就要看他父母在互相爱恋的瞬间是何等情况了。一如世人常说的,当男女以憧憬的眼神互相交会的那一瞬间,便已产生新个体的最初萌芽。当然,这时的幼芽也像一般植物的新芽,脆弱易折。
这个新个体,就是柏拉图式的理念。一切理念都是非常贪婪激烈地猎取经验材料,努力掌控现象界。同样,人类个性的特殊理念,以最大的贪欲和最激烈的态度,在现象界中实现它的目标。这种贪欲的激烈程度取决于恋人之间的情热。
02 爱与憎
人在恋爱的时候,往往呈现滑稽的、悲剧的现象,当事者已被种族之灵所占领、所支配,已不是他原来的面目,他的行动和原本的个性完全不一致。恋爱达到更深一层的阶段后,他的思想不但非常诗化并带着崇高的色彩,而且也具有超绝的、超自然的倾向,所以,整个人看起来完全脱离人类本来的、形而下的目的。
何以如此?因为恋爱中的人受种族之灵的鼓舞,了解他所担负的使命远较个体事件重大,受种族的特别依托,指定他成为“父亲”,他的爱人成为“母亲”,具备他们两者的素质,才可能构成将来无限存续的子孙的基础。此时尽管客观化的生存意志明显要求他们制造子孙,但这种恋爱,并未轻易应诺。怀着这种超绝感情的恋人,他们的心灵已超越凡俗之物,飞扬在比自己更高的空中,所以,在原本是形而下的肉体欲望中,也罩上了庄严的色彩。
为此,即使一个一生生活最平淡的人,他的恋爱也是很富诗意的插曲。这种情形下的恋爱故事,多半是喜剧。种族中的客观化意志所担任的使命乃是为堕入情网中的男人的意识蒙上“预想”的面具——若和她结合,必可获得无限幸福的预感。当恋情达到最高度时,这种幻想迸发出灿烂的光辉,如果不能与爱侣结合,即顿感人生空虚乏味,连生命也丧失所有魅力了,此时他对人生的嫌恶已战胜了对死亡的恐惧,有时甚至自寻了断以求解脱。
这类人的意志,不是被卷入种族意志的旋涡中,就是种族意志的力量太强,以致压倒了个人意志。所以,他们如果不能以前者的资格活动(即不能发挥种族意志),他们也拒绝在后者的情形下苟活。但这时候的个体,作为种族意志的无限憧憬的容器,实在太脆弱了;“自然”为了挽救此人的性命,就使他疯狂。如果疯狂的面纱仍无法压住绝望状态的意识,那只有以自杀或殉情收场了。
恋爱的激情是以一种迷妄为基础,使人误以为本来只对种族有价值的事也有利于个人。但这种幻想,在种族的目的达成后,随即消失无踪。个体一旦被种族之灵遗弃后,回复到原来的贫弱和受诸多限制的状态,回顾过往,才知道费了偌大气力、经过长期勇猛努力的代价,除了性的满足外,竟无任何收获!而且,和预期相反,个体并不比从前幸福。于是对此不免感到惊愕,并且了悟原来是受了种族意志的欺骗。
所以,忒修斯遗弃奥里亚蒂娜一点也不足为怪。如果彼特拉克的热情曾得到满足,他的诗歌也该像产卵后的母鸟一样,声音戛然而止,沉寂无闻了。
03 恋爱结婚与凭媒撮合
恋爱的结婚是为种族的利益,而不是为个人。当然,这情形当事者并无所知,还误以为是追求自己的幸福。不过,由于它真正的目的在于他们可能产生的新个体上,因此当事者知道与否,并无关紧要。他们由这目的而结合,而后再尽可能努力取得步调的和谐。但激情的本质是本能的迷妄,由此而结合的夫妇,其他方面有许多相异之处,前述的迷妄一旦消失,相异的素质便昭然出现。所以恋爱结婚,通常结局都是不幸的。
西班牙有一句谚语说:“恋爱结婚的人,必定生活于悲哀中。”因为婚姻本来就是维持种族的特别安排,只要达成生殖的目的,造化便不再惦念婴儿的双亲是否“永浴爱河”,或只有一日之欢了。
由双方家长安排、以实利为目的的所谓“利益婚姻”,反而往往比爱情的结合幸福些,因为此种婚约,能顾虑到各种条件,不管这些条件何其繁多,至少它很具体而实在,不会自然消失;并且,它总以结婚当事人的幸福为着眼。当然,它对后代子孙是不利的。
但从另一角度来看,若面临婚姻抉择的男人只着眼金钱而不顾自己情热的满足,这是为个体而生存,并非为种族;此种表现是违反常理、违背“自然”原则的,所以,容易引起他人的轻蔑。反之,为了爱情,不顾父母的劝告而毅然结婚的女人,在某种意义上是值得赞扬的。因为当她父母以自私的利己心做忠告时,她却抉择了最重要的原则,并且遵循了造化的精神(应该说是种族的精神)。
照以上所述来看,当结婚时,似乎是鱼与熊掌无法兼得,一定得牺牲个体或种族两者中的一方。是的,事实的确如此,因为爱情和现实的顾虑能够携手并进是一种罕有的幸运;同时,大多数人在智慧、道德及肉体上,都有瑕疵,结婚时原就无法基于爱情或纯粹的选择,往往是从各种外在的顾虑而决定,或在偶然的状况下结合。话说回来,利益婚姻,也可以在讲究实利之余,兼顾到某种程度的爱情,这就是所谓的和种族的守护神取得妥协。
众所周知,幸福的婚姻并不多,因为结婚的本质,其目的并不为现在的当事者,而是为未出世的儿女着想。但性爱若附加上“性向一致”的友情——虽然不多见——也可缔结真正白首偕老的夫妻,这是从完全不同的根源所产生的感情,双方以最柔和的心情,互相慰藉。
然而它的发生几乎都在性爱获得满足而消失之后才表现出来。性爱的发生,是男女以未来的第二代为主要着眼点,在肉体、智慧、道德方面取得互相弥补和适应,幸福的婚姻则更加上精神特性的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