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真性情”撞上“心机茶”,晴雯袭人过招谁能胜出?

发布时间:2025-05-16 08:26  浏览量:4

晴雯和袭人,都是怡红院里的一等大丫鬟,两人性格迥异,行事作风更是天差地别,两人之间的明争暗斗一直是《红楼梦》中的精彩片段。今天我们就来复盘一下两人之间最经典的一场过招吧!

在第三十一回,这一段时间宝玉都不太顺,先是因为元春送的端午节礼物和清虚观打醮,和黛玉闹了别扭,后来又因为口不择言说“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惹得一向温柔得体的宝钗大怒;然后,又跟金钏打情骂俏被王夫人呵斥,回怡红院的时候还下起了大雨,到门口竟然半天叫不开门,把赶来开门的袭人踹了一窝心脚。桩桩件件都不顺心。

这一天正好是端午节,王夫人安排了宴席,但是大家心情都不太好,草草就散了。喜散不喜聚的黛玉还说:“人有聚就有散,聚时欢喜,到散时岂不清冷?既清冷则生伤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开时令人爱慕,谢时则增惆怅,所以倒是不开的好。”但是,宝玉的情性只愿常聚,生怕一时散了添悲;那花只愿常开,生怕一时谢了没趣;只到筵散花谢,虽有万种悲伤,也就无可如何了。因此宴席无兴散了,宝玉心中闷闷不乐,回至自己房中长吁短叹。

这时候房中只有晴雯在,就来伺候宝玉换衣服,哪知道不小心把宝玉的扇子失手掉在了地上,将股子跌折了。这在往常,也不算什么事儿,可“扇子”谐音“散”,宝玉又想起了刚刚林妹妹的聚散言论,就不免叹道:“蠢才,蠢才!将来怎么样?明日你自己当家立事,难道也是这么顾前不顾后的?”

注意这里宝玉只是“叹”,说晴雯是蠢才,也只是有点儿“老父亲”式的唠叨,担忧以后“真散了”,晴雯还是这么毛手毛脚的,没有自己照顾,可怎么独立生活呀?

可晴雯听了不高兴了,她是出了名儿的心高气傲,哪受得了这个气,于是冷笑道:“二爷近来气大的很,行动就给脸子瞧。前儿连袭人都打了,今儿又来寻我们的不是。要踢要打凭爷去。就是跌了扇子,也是平常的事。先时连那么样的玻璃缸、玛瑙碗不知弄坏了多少,也没见个大气儿,这会子一把扇子就这么着了。何苦来!要嫌我们就打发我们,再挑好的使。好离好散的,倒不好?”

晴雯的意思是不满意宝玉的态度,自己心情不好,就拿丫头撒气,连袭人都踹窝心脚,现在又来找自己的茬儿,你成熟点吧!不要动不动就迁怒别人,这是好心劝导。可她后面又使性子补了一句,说是不是宝玉想打发她们走,再挑好的使。“好离好散”,简直是哪壶不开提哪壶,直接戳到了宝玉的肺管子上啊!宝玉听了这些话,气的浑身乱战,因说道:“你不用忙,将来有散的日子!”

袭人因为被宝玉踹伤了,在一旁躺着休息,其实早已听到了,但是没想到现在吵得这么不可开交,只好赶过来,对宝玉说:“好好的,又怎么了?可是我说的:‘一时我不到,就有事故儿。’”

袭人本来是来劝架的,可她这话说得,好像这个怡红院离了她就不转了似的。如果大家在办公室听到有个同事这么说,你恐怕也会琢磨了,那我们就那么废物,不会做事尽添乱?!更不要说晴雯这种暴脾气的,于是直接怼袭人:“姐姐既会说,就该早来,也省了爷生气。自古以来,就是你一个人伏侍爷的,我们原没伏侍过。因为你伏侍的好,昨日才挨窝心脚;我们不会伏侍的,到明儿还不知是个什么罪呢!”

对对对!怡红院里我们这一群丫头都不做事的,历来都是你一个人伏侍的,那就都你来吧,你伏侍得那么好,还挨窝心脚,我们这些伏侍得不好的,罪过更大!

袭人听了这话,又是恼,又是愧。她也意识到自己刚刚说的不妥,原本只是劝个架,无奈嘴笨呀,让晴雯抓着漏洞了,何苦来呢?于是就想和稀泥,推晴雯道:“好妹妹,你出去逛逛,原是我们的不是。”

晴雯听他说“我们”两个字,自然是他和宝玉了,不觉又添了酸意,冷笑几声,道:“我倒不知道你们是谁,别教我替你们害臊了!便是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事儿,也瞒不过我去,那里就称起‘我们’来了。明公正道,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去呢,也不过和我似的,那里就称上‘我们’了!”

按理说,袭人之前都说错过一次话了,冷静下来,不应该再次说错话。一个丫头跟主子说“我们”,这不合礼数,这时候王夫人还没默认袭人姨娘的身份呢,袭人那么贤良的,怎么会不懂礼数称“我们”呢?

所以,晴雯直接怼她,你是宝玉的妻还是妾?你连个通房丫头都没挣上去,就当自己是主子了?而且还爆猛料说你跟宝玉做的那些鬼鬼祟祟的事儿(偷试云雨),她都知道。你偷偷摸摸做见不得人的事,想上位,我都替你害臊!

晴雯是骂舒服了,可是直性子的她,哪里知道这个“我们”是袭人给她挖的一个坑呢?袭人就是故意这么说的,原本只是两个丫鬟直接的拌嘴,但袭人知道自己嘴笨呀,那不如把宝玉拉入自己一方,二对一,胜算更大。

果然宝玉听到晴雯说出他和袭人的秘密,又看到袭人羞的脸紫胀起来,立马就发飙了,说:“你们气不忿,我明儿偏抬举他。”袭人又赶紧装好人,说晴雯不过是个糊涂人,叫宝玉不要和她一般见识。袭人就是要激怒晴雯,一个人生气了就容易口不择言,晴雯果然冷笑:“我原是糊涂人,那里配和我说话呢!”

袭人一看上钩了,立马对晴雯进行“道德绑架”,袭人说:“姑娘倒是和我拌嘴呢,是和二爷拌嘴呢?要是心里恼我,你只和我说,不犯着当着二爷吵;要是恼二爷,不该这们吵的万人知道。我才也不过为了事,进来劝开了,大家保重。”

我这也是为了你好,你要是觉得我哪里不好,你就直接跟我说,我改就是了!你要是不满意二爷,一个丫头跟主子拌嘴本来就不对,我不过是来劝劝你,你这样做也不合适,对宝玉、对你自己的名声都不好。

“茶香四溢”啊,大家有没有同样的感受?顶级绿茶的道德绑架,不仅把过错都推给了晴雯,还站在所谓的“道德制高点”上,展示了自己的贤良和大度,让宝玉站在自己一边。

宝玉被闹得乱了分寸,对晴雯说:“我何曾经过这个吵闹?一定是你要出去了。不如回太太,打发你去吧。”说着就要去找王夫人,把晴雯打发出去,袭人一看,这又过了,这么气冲冲地去回王夫人,王夫人一问,刚刚吵架的内容,尤其是自己和宝玉那些事不就闹得人尽皆知了吗?赶紧劝宝玉等气消了再去。

晴雯也懵了,就是寻常的争吵,怎么就变成自己想要出去了?袭人的心机确实高明,但是自己也不能认怂,还是要说清楚,你们不要道德绑架我,我根本不是那样想的。于是晴雯哭道:“我多早晚闹着要去了?饶生了气,还拿话压派我。只管去回,我一头碰死了也不出这门儿。”

宝玉是真生气了,坚持要去回王夫人。袭人一看也真的慌了,于是又来了一招“以退为进”,带着伤病的身子,直接跪了下来。 碧痕、秋纹、麝月等众丫鬟见吵闹,都鸦雀无闻的在外头听消息,这会子听见袭人跪下央求,便一齐进来都跪下了。

不得不说,袭人这一招高啊!这一跪不仅暂时平息了争吵,阻止了宝玉去找王夫人;而且,也让外面偷听的人知道,这个事情很严重,今天吵架的内容,切不可出去乱说;更重要的是,让宝玉和在场的所有人(不包括晴雯),看到自己“以大局为重”,忍辱负重维护姐妹们的形象。

宝玉忙把袭人扶起来,叹了一声,在床上坐下,叫众人起去,向袭人道:“叫我怎么样才好!这个心使碎了也没人知道。”说着不觉滴下泪来。袭人见宝玉流下泪来,自己也就哭了。晴雯也在旁边哭着。

宝玉是真心碎呀,他只是希望大家和和睦睦的,一直在一起,不要分开。这一场闹剧最后在黛玉的一句玩笑“大节下怎么好好的哭起来?难道是为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逗得袭人和宝玉都笑了后结束。

火爆直率的晴雯对上心机绿茶袭人,这一回合的过招,晴雯似乎真没有占到多少便宜,最终以袭人的“胜利”告终。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情也时常发生,晴雯和袭人的过招,代表着“真性情”和“心机茶”的比拼,也是两种生存哲学的碰撞。

“心机茶”的袭人是现实派,善于算计,懂得适应规则换取利益;而“真性情”的晴雯是理想派,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那么,作者曹雪芹对这两种生存哲学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在曹雪芹对晴雯和袭人的结局设定中,其实就藏着答案。

袭人,尽管用尽心机,却没能留在宝玉的身边,可是也逃过了贾府被抄家后流离失所的命运,嫁给戏子蒋玉菡,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晴雯,最终被赶出了贾府,可她并没有低头求饶,至死都保持了自己的纯真和刚强,最终去了天上做“芙蓉花神”,贾宝玉也为她作了传世之作《芙蓉女儿诔》。

在曹公的心里,袭人这样的“完美丫鬟”,看似无害,实则深谙生存法则,她的“茶言茶语”本质上是对规则的妥协与利用。而晴雯的暴脾气、真性情,其实是对虚伪规则的反抗,她跟黛玉一样,活得真实却注定悲剧,因为在那个时代,容不下这样的“异类”。

所以,曹公给二人设定的结局告诉我们,在那个时代,“心机茶”能生存下来,而“真性情”才是他心中的白月光,纯粹得让人怀念。就好像“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