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漾在县城作家群中的献媚文学
发布时间:2025-05-16 09:45 浏览量:3
原创 听风15838105960 文艺听风 河南
献媚从来不会出自伟大的心灵,而是小人的伎俩,他们卑躬屈膝,把自己尽量的缩小,以便钻进他们趋附的人物的生活核心。——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献媚文学古亦有之,不仅仅中国文学有献媚传统,即使是欧美国家也不例外。如今,无论是什么样体裁的文学形式都陷入到了贫乏干枯的怪圈,究其原因是文学创作者为了投市场所好,向流行的价值观献媚,把文学创作需要的文学想象搞成了肤浅直白的意识形态宣传,搞成了文学创作者与读者之间互相投喂,互相讨好,这才是毁掉文学这门艺术的元凶。
在文学献媚方面,县城的作家群更甚。如果遇到一个官僚出身的县作协主席,就会特别注重“正确的价值观”。县城的作家必须接受他的价值观审查,否则,就会失去在县作协刊物发表的机会。
这就像刚出生的孩子,吃了一口品牌奶粉,今生只认定此奶粉囗味最正;文学创作者发表的第一篇文章被人设定了价值观桎梏,今后再也无法突破了。毕竟,文学创作起码要让人有自由思考的空间,起码要允许读者引入个人眼界、经验和知识背景,产生一些因人而异的感受,说一些因人而异的话。如果被官僚变身的县作协主席过分地强调“正确的价值观”,向县城的作家们灌输不正确的文学观,那么,这个县的作家今后只会按照宣传口径照本宣科,这种喉舌型的文学作品,拧干水分就剩下一两句干巴巴的口号,是没有什么生命力的。又怎么能走出县城,融入更大的文学舞台?
人们说,县城作家群里荡漾着献媚文学之风,确实是有根源的。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作家要同底层人打交道,接纳他们占便宜、献媚讨好、算计,同时欣赏他们的进取、野心和不守规矩。文学的想象力就会受到限制,反而从底层人生活发现献媚的好处,就有了为献媚创作的动力。
有人说,“和基层人打交道,接纳他们八卦、幻想、浅薄,同时欣赏他们的知足常乐;和中产们打交道,接纳他们爱慕虚荣、攀比、虚伪、势利,同时欣赏他们的情商周全、左右逢源;和精英们打交道,接纳他们傲慢、刻薄、好高骛远,同时欣赏他们的博学、钻研、永不言弃;和修行人打交道,接纳他们无欲无求,同时欣赏他们清净无为,心如止水;和顶层打交道,接纳他们的严苛无情,冷漠决绝,同时欣赏他们的正直包容、杀伐果断。”这并不是人为划分等级,而是说和不同的人物打交道,就会有不同的社会化改造。作家生活范围的环境,影响作家创作的视野,是已经印证了的文学逻辑。
生活在要求献媚的环境,甚至不献媚就无法生存,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必然有献媚取向。比如,献媚领导可以获得升迁,献媚邻居可以获得和睦,献媚校长可以让儿女获得好的教育条件。长期的献媚让献媚的基因滋长,并铭刻到骨子里,作品不敢有任何的“出圈”,唯恐别人对号入座,给自己招来灾难。如此思维,县城作家创作出献媚文学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