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罪与罚:《浪史》揭开绣榻上的浮华,与枕畔的空洞

发布时间:2025-10-20 17:27  浏览量:2

(钱塘,元朝至治年间,公元1321-1323年)梅素先,字彦卿,年方一十八岁,是当地一个小秀才,因他生性喜好流连风月场所,人们便给他起了个绰号叫浪子。他的父亲曾官至谏议大夫(一种高级言官),但因得罪了权臣铁木御史,被英宗皇帝罢免官职,返回乡里,不久后夫妇双双离世,留下浪子和一个抱养来的妹妹俊卿相依为命。俊卿那年十六岁,与浪子虽非亲生,却情同手足,平日里二人守着一份家业,日子倒也过得去。浪子家境尚可,不必为生计奔波,他便整日闲逛,寻些乐子,这性格在钱塘一带早已传开,人人都知他是个风流种子。

这一日,正值清明佳节,天气乍暖还寒,细雨初歇,阳光微露,街边的柳树绿意盎然,桃花盛开,黄莺和紫燕在枝头鸣叫,一派春意融融的景象。浪子在家中闲坐不住,便对妹妹俊卿说道:“今日天气晴好,我出去走走,散散心便回。”俊卿性子温顺,只点头应道:“哥哥自去便是,早些归来。”浪子随即整理衣冠,唤来两个贴身小厮陆珠和晋福跟随。陆珠那年十六岁,生得眉清目秀,聪明伶俐,浪子平日待他亲厚,几乎如兄弟一般;晋福则是个老实仆人,只管伺候起居。三人出了大门,往东边走去,一路上游人如织,扫墓的、踏青的络绎不绝。

走着走着,忽见前方来了一群衣着鲜艳的妇人,簇拥着几顶轿子,原来是西门王监生家眷前往北门外扫墓归来。浪子回避不及,只得站在街边阶侧,偷眼观瞧。那群妇人中,有一个穿白衣的年轻女子,约莫二十出头年纪,眉眼如画,气质脱俗,仿佛瑶台仙子一般,浪子一见之下,顿时心神恍惚,呆呆立了半晌,心中暗想:“这世上竟有如此人物,若能与她相识,便是死也甘心。”晋福在一旁瞧见浪子模样,暗自偷笑,低声道:“相公今日又看痴了。”浪子回过神来,忙吩咐陆珠:“你去悄悄跟着,打听那是谁家女眷,细细问明来历,回来报我。”陆珠应声而去,不多时转回,禀报道:“那穿白衣的是王监生的正室李文妃,今日扫墓归来,随行的还有张婆子,是个女待诏,常出入王家,与李文妃关系密切。”浪子听罢,心中暗喜,思忖着如何接近这李文妃。

回到家中,浪子心绪不宁,茶饭不思,满脑子都是李文妃的影子。次日,他便唤陆珠去请张婆子来家中篦头(一种梳理头发的服务)。张婆子是个中年妇人,靠替人梳妆为生,见识广博,能言善道。浪子借机问起王家事,张婆子笑道:“李文妃年纪轻,性子活泼,最爱热闹,我常去她家中走动,她待我如亲人一般。”浪子便取出五两银子,塞与张婆子,道:“我有一事相求,你若能成全,必有重谢。”张婆子见钱眼开,连声应允。浪子压低声音,说出对李文妃的倾慕之情,张婆子眼珠一转,附耳道:“这事不难,李文妃平日也爱看街景,你只需每日打扮齐整,从她门前走过,我自有办法牵线。”浪子大喜,再三叮嘱张婆子谨慎行事。

自此,浪子每日身着华服,手持折扇,挂上香囊,由陆珠陪同,故意从王监生家门前经过。李文妃果然如张婆子所言,常在门首珠帘后观望街景。那日见浪子走过,生得俊俏风流,心中不免一动,问张婆子道:“这少年是谁家子弟?”张婆子趁机夸赞:“这是梅谏议的公子,才貌双全,最是知情识趣。”李文妃听罢,沉默不语,眼中却流露出几分好奇。接连几日,浪子皆准时出现,李文妃越看越觉中意,心中暗生情愫。张婆子见火候已到,便寻机将浪子事先写好的书信悄悄丢在李文妃帘下,假意拾起,递与李文妃。李文妃拆开一看,竟是浪子表达思慕之情的私书,心中既惊且喜,面上却佯装恼怒,将书信藏入袖中。

李文妃回房后,唤来心腹丫鬟春娇和张婆子,低声道:“这梅相公倒是个有趣之人,我也有意与他相识,只是需得隐秘行事。”春娇机灵,提议道:“后门住着赵大娘,她家清静,平日受娘娘照顾,若许她些银两,必肯行方便。”李文妃便取银四锭,交与张婆子去打点。张婆子找到赵大娘,说明来意,赵大娘初时推辞,但见银子丰厚,又念及李文妃平日恩惠,最终应允。李文妃随即亲笔回信,约浪子于十三日夜在赵大娘家相会,并附上香囊为信物。张婆子将书信香囊转交浪子,浪子如获至宝,欢喜不已。

到了约定之日,王监生恰巧赴郡中友人家祝寿,不在家中。李文妃吩咐仆从各自安歇,只留春娇在房伺候。入夜后,浪子悄悄至赵大娘家等候,李文妃乘隙而来,二人相见,俱是脸红心跳。浪子见李文妃身着素衣,容颜娇媚,心中激动;李文妃见浪子风度翩翩,亦是心潮澎湃。二人叙礼毕,坐下闲谈,起初还有些拘谨,但很快便话语投机,从诗词歌赋说到家常琐事,越说越觉亲近。春娇在外把风,张婆子则帮忙打点。浪子取出李文妃所赠香囊,细细把玩,李文妃亦将浪子所赠玉簪插在发间,二人互诉衷肠,直至深夜方散。临别时,李文妃叮嘱浪子日后常来,浪子满口答应,依依不舍而去。

此后,浪子与李文妃时有往来,皆通过赵大娘家暗中相会。浪子感念赵大娘相助,常送银两谢她。赵大娘年三十三岁,守寡在家,带着女儿妙娘度日。妙娘年方十六,生得标致,人称赛西施。浪子见赵大娘风韵犹存,妙娘青春貌美,不免又生心思。一日,浪子至赵大娘家送礼,赵大娘设酒款待,席间言语暧昧,浪子会意,二人渐生情愫。赵大娘久旷之身,见浪子年轻俊俏,心中爱慕,便留浪子住宿。浪子本就风流,半推半就,与赵大娘有了私情。妙娘年幼,初时不解世事,但见母亲与浪子亲近,也渐渐明白几分。赵大娘为笼络浪子,竟撮合他与妙娘相识,浪子见妙娘天真烂漫,更是心动,终与妙娘也有了瓜葛。

李文妃的丫鬟春娇,常往来传递消息,见浪子与赵大娘母女纠缠,心中不平,却也无可奈何。一日,春娇至赵大娘家取物,偶遇浪子,浪子见她乖巧,便以言语挑逗,春娇本是怀春少女,经不住浪子殷勤,二人也暗通款曲。至此,浪子周旋于李文妃、赵大娘、妙娘和春娇之间,靠著银钱和甜言蜜语维持关系。李文妃虽知浪子行径,但因深陷情网,只能隐忍;赵大娘为得浪子欢心,纵容女儿;妙娘和春娇则各怀心事,暗争风吃醋。

浪子这般行径,在钱塘渐传开来,但无人敢公然指责,只因他家中尚有几分势力。他每日依旧读书闲逛,表面是个秀才,内里却沉溺风月,妹妹俊卿虽有所闻,却因性格柔顺,不便多言。浪子自以为得计,殊不知这般作为,早已种下祸根。然而,这些都是后话,当下浪子仍逍遥度日,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