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岳霖:一生逐林而居,深情守护林徽因,君子之风山高水长

发布时间:2025-10-17 04:09  浏览量:2

坊间流传着一则关于金岳霖、林徽因与梁思成的故事:

金岳霖住在梁家后院时,一日,梁思成风尘仆仆从宝坻调查回来。

一进门,林徽因迎上来,哭丧着脸对他说:

“我苦恼极了……我同时爱上两个人,不知该怎么办。”

梁思成怔在原地。

那一夜,他睁眼到天亮,把自己、金岳霖和林徽因三个人反复放在天平上衡量。

第二天,他向林徽因表示:

“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金岳霖,我祝你们永远幸福。”

林徽因把这话告诉了金岳霖,金岳霖沉默良久,决心退出:

“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去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

这故事充满了戏剧性的张力,满足了世人对于八卦绯闻的想象。

可讲这故事的人,是林洙——梁思成的续弦。

而且,林洙两次提及此事,时间前后矛盾,一次说是1931年,一次说是1932年。

然而,1931年7月20日,金岳霖启程赴美访学,身边还带着他的美国女友。

之后,有将近一年多的时间,他根本不在国内。

而梁思成去宝坻考察,时间区间是1932年6月11日到6月17日。

那时候,林徽因正在香山养胎,即将生产。

6月14日,她还在给胡适的信里,沉痛悼念徐志摩。

试问,一个沉浸在丧友之痛里、身子沉重的孕妇,会在3天后丈夫回家时,说出“苦恼极了,同时爱上两个人”吗?

而一向稳重负责的梁思成,又怎会丝毫不考虑即将出世的儿子,轻言“放手”?

只能说,林洙讲故事的时候,林徽因、梁思成、金岳霖都已不在人世了,也就任人编排了。

孤证不立。这故事,终究立不住脚。

可流言之外,金岳霖一生逐林而居,却是事实。

那么,金岳霖和林徽因、梁思成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

要理解金岳霖的选择,必须先了解他的生平、为人和性情——

01

金岳霖生于1895年,湖南人,清华毕业,留学欧美。

学成归国后,他一手创办了清华大学哲学系,成为第一任系主任。

他是将近代逻辑学引入中国的第一人,也是哲学知识论领域的拓荒者,其著作《论道》《逻辑》《知识论》早已成学术经典。

可这位大学者不慕名利,不愿做行政工作,厌烦与人周旋。

所以,当冯友兰来到清华,他立刻让出系主任之位,如释重负。

挚友冯友兰,认为金岳霖有晋人之风,天真烂漫,率性而行

金岳霖的“痴”与“憨”留下了无数趣谈——

有一回,国学大师吴宓被爱情折磨得苦不堪言,竟将情诗公开发表在报纸上。

那句“吴宓苦爱毛彦文,三洲人士共惊闻”,一时引来满城风雨。

金岳霖认为吴宓有失师道尊严,不成体统,便跑去劝吴宓:

“你的诗好不好,我们不懂。可里面写的是你的爱情,还牵扯毛彦文,这就不是能公开发表的事。这是私事,不该登报宣扬。”

他顿了顿,打了个比方:

“譬如,我们天天早晨上厕所,可我们并不为此而宣传。”

吴宓一听,勃然大怒,拍案而起:

“你休在这里胡言乱语,我的爱情不是上厕所!”

又有一回,西南联大跑警报,众人皆仓皇逃散。

唯有金岳霖专注于学问,竟浑然未觉,端坐书桌。

所幸他住的宿舍楼幸免于难。

待警报解除,大家冲回废墟寻他,只见他仍提着笔,一脸茫然地问:

“刚才发生什么事了?”

更奇的是,金岳霖连自己的名字都会忘记。

一次他访友,朋友家女佣问他:

“先生贵姓?”

他愣在原地,竟扭头想去问司机自己姓什么。女工张着嘴,惊得半晌说不出话。

02

这样一个“痴”“憨”之人,他的情感世界,自然也清澈如溪。

留学美国时,金岳霖遇见了外国女友Lilian Taylor(中文名秦丽琳)。

秦丽琳是个前卫又独立的女子,她“主张不结婚,却对中国的家庭生活充满好奇,想从内部亲身体验”。

恰巧,金岳霖那时正深受罗素“试婚”理念的影响,对此也跃跃欲试。

于是,两人一拍即合。

1925年11月,金岳霖回国,秦丽琳也随之来到北京,开始了他们的同居生活。

可两个决心不婚的人,相伴的路,终究走不长。

1931年7月20日,秦丽琳随金岳霖一同返回美国访学。

1932年下半年,恋情走到尽头。

金岳霖独自一人,踏上了回国的航程。

就在那时,通过徐志摩的引荐,他在北平结识了林徽因与梁思成。

金岳霖骨子里是个自由主义者,他渴望思想的独立与共鸣,追求那种“朋而不党”的君子之。

而林徽因家那个著名的沙龙——“太太的客厅”,正是这样一个闪闪发光的灵魂集合体。

金岳霖几乎瞬间就融入了那里。

后来,他索性搬进了北总布胡同的梁家后院。

金岳霖比梁思成大6岁,比林徽因大9岁,在那个小圈子里,他像个令人安心的老大哥。

以他那样的性情,爱上林徽因,几乎是命中注定——

林徽因不仅拥有令人心折的美貌,更有过人的聪慧、敏锐的艺术感觉和永不枯竭的创造力。

她心直口快,爱憎分明,从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她“生怕从此平庸处世,做妻生仔地过一世”,她“不会向悲哀投降,什么时候都相信倔强的忠于生”。

这一切,都深深吸引了金岳霖。

他打从心底里欣赏她、认同她。

在给美国友人费慰梅的信中,他毫不吝啬地赞美林徽因:

“人所渴求的她应有尽有,除却学究气。学究气的反面是丰富多彩,一个人学究气越重也就越丧失色彩。我宁愿自己更富于色彩,看看徽因多么丰富多彩,而可怜的我!如此苍白,彻头彻尾的苍白!”

03

以金岳霖的性子,从来就不在乎旁人怎么看。

他对林徽因的欣赏,坦坦荡荡,无需遮掩。

这份感情,当时的朋友圈里,几乎人人心知肚明。

如果说,徐志摩爱上的,是他用诗人情怀勾勒出的梦幻林徽因;

那么金岳霖爱上的,却是那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优点也有脾气的、最真实的林徽因。

许多年后,金岳霖谈起徐志摩,语气里带着惋惜。

他说徐志摩太放纵感情,毫无遮拦:

“林徽因被她父亲带回国后,徐志摩又追到北京。临离伦敦时他说了两句话,前面那句忘了,后面是‘销魂今日进燕京’。看,他满脑子林徽因,我觉得他不自量啊。林徽因梁思成早就认识,他们是两小无猜,两小无猜啊。两家又是世交,徐志摩总是跟着要钻进去,钻也没用!徐志摩不知趣,我很可惜徐志摩这个朋友……”

这番话,不经意间也道出了他自己的立场。

在他心里,林徽因与梁思成青梅竹马、门当户对、志同道合,自始至终都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由始至终,他从未想过介入。

他只想以一种安静而不打扰的方式,陪在林徽因身边。

所以,金岳霖会欣赏、会守护,却从不会越界。

像林洙讲的那种故事,根本不可能发生。

从北平的北总布胡同开始,金岳霖几乎一生都与梁家毗邻而居,是梁家最亲密的朋友。

“他们住前院,大院;我住后院,小院。我的中饭、晚饭大都搬到前院和梁家一起吃。”

梁家厨子做中餐,金家厨子做西餐,两家的午饭常常并作一桌,热闹得像一家人。

金岳霖是梁家沙龙里的“定海神针”,林徽因侃侃而谈时,他是最专注的听众,也是她思想的碰撞者。

当林徽因被病痛与生活的重压折磨,苦到“想要去死”时,他用幽默与理性为她拨开阴霾,成为“她的创造性的完美的接受者和可心的鼓舞者”。

抗战时期,流亡昆明,金岳霖一到就在梁家新宅边,给自己盖了间“耳房”。

林徽因体弱,他就主动养鸡,保证她每天有鸡蛋吃,还亲手杀鸡为她补身体。

他还帮着照顾林徽因的两个孩子,他用一口纯正的牛津音,教梁从诫和梁再冰英文,两个孩子都喜欢他、信任他。

金岳霖爱林徽因又爱梁思成,当这对夫妇迁居四川李庄,他购买昂贵的进口奶粉和药品寄到李庄支援他们的生活。

战后三人陆续回到北京,又在清华大学新林院做了邻居。

那时林徽因已极度虚弱,金岳霖雷打不动,每天下午必去探视。

文洁若的一位同学曾亲眼看见,他体贴入微地把那个年头非常稀罕的一盘蛋糕给林徽因端来,并不避讳任何人。

这份坦荡的守护,也换来了梁思成完全的信任与深厚的友情。

他们三人之间,形成了一种在世人看来不可思议,于他们却无比自然的“组合”。

萧乾的评论最为精当:

“林徽因坦荡,金岳霖克制,梁思成宽容,三人皆诚信磊落之君,没有见过这样的‘三角’。”

04

这份坦然,没有人比梁思成林徽因的一双儿女更清楚。

1955年,林徽因去世。

1972年,梁思成也溘然长逝。

金岳霖的世界,一下子空了。

然而,那份由他亲手播种的深情,得到了最动人的回馈——

两年后,林徽因、梁思成的儿子梁从诫,携家搬去与金岳霖同住,以照顾孤单的老人。

午后阳光里,一只大黄猫舒舒服服窝在金老的床上,眯着眼打盹。梁从诫和妻女在旁轻声说笑。屋里陈设简单,却暖意融融。

她不禁为金岳霖的晚年放下心来:

“这屋里不是一姓的三代,却自然融洽如一家。”

金岳霖自己也说:

“我现在的家庭仍是‘梁、金’同居,是北总布胡同的继续。”

后来的金岳霖,一直与梁从诫生活在一起,并由梁从诫为其送终。

这不是简单的报恩,而是真正亲情的延续。

这份没有血缘却胜似亲生的亲情,是人间至善至美的证明,也是对金岳霖一生守护最温暖、最庄重的回答。

05

金岳霖终身未娶,一直到生命终了,他把自己完全归属于梁家。

他总是说,梁思成、林徽因是我最亲密的朋友。

林徽因去世后,梁思成续娶林洙,开始有了新的生活。

岁月流转,记得林徽因的人,渐渐少了。

有一年,金岳霖突然召集一帮老朋友,到北京饭店一起吃饭。

众朋友收到通知,都不解,老金为何请客?

到了之后,金岳霖郑重宣布:

“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一桌人顿时沉默了,随即陷入一片唏嘘与感怀的沉默中。

金岳霖,这个连自己名字都会忘记的人,却从未忘记过林徽因的生日。

难怪后来梁思成都忍不住感叹:

“最爱林徽因的人是金岳霖。”

金岳霖对林徽因无疑是爱慕的,刻骨铭心、至死不渝。

他的学生说,金老的书桌上,很长时间都一直摆放着林徽因的照片。

但当有人请他为林徽因写篇东西时,他沉默良久,最终一字一顿道:

“我所有的话,都应该同她自己说。我没有机会同她自己说的话,我不愿意说,也不愿意有这种话。”

他将所有汹涌的情感封存于心,如一座沉默的塑像,守护着不曾褪色的记忆。

06

回顾金岳霖的一生,他是一位开宗立派的学术大师,更是一位将深情与理性、自由与责任完美融合的君子。

他活得自由,爱得真诚,守得温暖。

年轻时,他信奉试婚,与秦丽琳大胆同居;

遇见林徽因后,却用一生诠释了另一种深情。

从北总布胡同到昆明耳房,再到清华新林院,金岳霖一生“逐林而居”,成为梁家生活的一分子。

这份情,不是占有,是懂得;不是冲动,是陪伴。

对此,金岳霖曾清晰地辨析:

“爱与喜欢,是两种感情。它们常统一,也常不统一。爱,是父母夫妇兄弟姐妹间自然的感情;喜欢,是朋友之间的喜悦。我这一生,几乎完全是朋友的生活……从1914年起,我就脱离了亲戚的生活,进入朋友的生活,至今如此。”

金岳霖不曾娶妻,却拥有最丰盈的情感;不曾生子,却得到子女的奉养送终。

金岳霖用他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一种近乎传奇的“君子之风”:

发于情,止于礼,成于义,归于仁。

他像一座沉默的山,守护着一片绚烂的园林;

他又像一轮清澈的月,用自己的方式,照亮并温暖了他所爱之人的一生。

在这个故事里,没有输家,只有三个无比丰盈和高贵的灵魂。

他让我们相信,这世间真的有一种深情,可以超越世俗的界定,成为一种永恒的精神照亮。

01《风雨琳琅:林徽因和她的时代》——陈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