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帝国风云录——努尔哈赤的大贝勒代善为何两次无缘君位

发布时间:2025-09-26 04:18  浏览量:1

北京西皇城根南街7号——和硕礼亲王府

爱新觉罗·代善(1583年8月19日-1648年11月25日)满洲正红旗人,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嫡次子,生母为元妃佟佳·哈哈纳扎青。他历经三朝,骁勇善战,军功卓著,曾是努尔哈赤指定的后金汗位继承人,并在皇太极去世后一度成为大清帝国皇位的有力竞争者。但他两次错失良机,与君位擦肩而过,留下终身遗憾。折射出皇家权位争夺的暗流汹涌,触目惊心。这不是他随遇而安,无私无欲,而是他权衡利弊,顺势而为。代善的举贤让能稳住了八旗制度,维护了清室安宁。尽管代善无缘君位,但是其家族却在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中占了三个,成为努尔哈赤诸子中最为显赫的一支,流芳后世,荣耀百年。

清太祖努尔哈赤嫡次子——代善

一、战功显赫,一度代政

努尔哈赤起兵的那年,其结发妻子佟佳·哈哈纳扎青在建州左卫为他生下了第二个儿子,取名代善。万历二十七年(1599),16岁的代善第一次随努尔哈赤出征哈达部,凭借军功被封为贝勒,编入叔父舒尔哈齐的第三固山(黑旗)下。当时,建州军设三旗,努尔哈赤统领红旗,嫡长子诸英统领白旗。“贝勒”一词源于满语,代表结实坚固之意。最初贝勒是部落首长的称谓。在明末辽东,女真部落林立,其部长均称贝勒。万历二十九年(1601),在统一建州女真和大部海西女真后,努尔哈赤对属下人马进行整编,建立了黄、白、红、蓝四旗,各旗分别管辖十几个牛录,每牛录约三百人。努尔哈赤自己统领黄旗,弟弟舒尔哈齐统领蓝旗,长子褚英统领白旗,次子代善统领红旗。

努尔哈赤像

万历三十五年(1607),代善与兄长褚英率三千建州女真骑兵远征瓦尔喀部斐悠城,战胜了海西女真乌拉部的上万兵马,创下以少胜多的辉煌战绩。努尔哈赤赐予诸英“阿尔哈图图门”尊号,赐予代善“古英巴图鲁”称号。两年后,舒尔哈齐欲自立门户,分裂后金,被努尔哈赤囚禁后死于大牢。褚英凭借嫡长子身份与战功,被努尔哈赤授命执掌国政,成为早期建州女真政权的第一位继承人。但褚英生性残暴、心胸狭隘,霸凌兄弟,诅咒父汗,没有坐稳“太子之位”,先被夺权圈禁,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八月二十二日被父汗赐死,年仅三十六岁。随着褚英被废,代善成为努尔哈赤诸子中年岁最长者,加上骁勇善战,军功卓著,势力日益强大,成为仅次于努尔哈赤的第二位人物。

努尔哈赤嫡长子——褚英

万历四十四年(1616)正月初一,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创立汗国,国号金,年号天命,这就是后金。群臣尊努尔哈赤为“覆育列国英明汗”。努尔哈赤重新确立了八旗制度,将原四旗一分为二变成八旗,重新确认八旗旗主。正黄旗和镶黄旗由努尔哈赤自己统领,正红旗和镶红旗由代善统领,正白旗由皇太极统领,镶白旗由杜度(褚英长子)统领,正蓝旗由莽古尔泰(努尔哈赤五子)统领,镶蓝旗由阿敏(舒尔哈齐的次子)统领。代善与堂弟阿敏、五弟莽古尔泰、八弟皇太极被封为和硕贝勒,代善被称为大贝勒。按照当时后金的爵位,除了汗以外,地位最为尊贵的便是和硕贝勒。和硕贝勒既是旗主又是贝勒,而普通贝勒并不能独立掌旗,他们必须服从旗主贝勒的领导和管辖,并对旗主贝勒保持极高的敬畏。

努尔哈赤第五子——莽古尔泰

天命三年(1618),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誓师反明。代善先后追随努尔哈赤参与了攻占抚顺、开原、铁岭和著名的萨尔浒之战等。在战斗中,代善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为后金政权的巩固立下汗马功劳。努尔哈赤一度让代善代政,被当成后金汗国的继承人。努尔哈赤曾当着众贝勒的面说:"等我百年之后,我的诸幼子和大福晋,都交给大贝勒代善收养"。这基本就是册立太子的诏书了。而此时觊觎汗位最为强烈的竟是位居四大贝勒末位的皇太极。皇太极从父征战近二十年,智勇双全,聪睿过人,善用权术,功勋卓著。尤其他在满、蒙、汉三种语言和文字的修养上最为出色。他知道自己处于不利的位置,却一直在玩空心思,捕捉机遇。

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

二、丑闻缠身,痛失机遇

天命五年(1620),努尔哈赤侧妃德因泽告发大妃阿巴亥让贴身侍女给代善送蓝布。如果此事属实,无论是阿巴亥还是代善,都已构成了死罪。因为当时女真族有一项严格的禁忌,即不经丈夫同意,女人若将财物送人,就是欺骗丈夫。若是送给男人,就会被认为是倾心于该男子了。同时还揭发大妃除了送东西外,还曾一日两三次派人到大贝勒家,而且自己深夜也曾去过两三次。老汗王听后气得浑身发抖。原来代善获知父汗有“托孤”想法后,对阿巴亥有了爱慕之情。而阿巴亥也希望在大汗身后能找到靠山。两人难免往来频繁,互生情愫。正在为自己曾经幽弟杀子而心怀愧疚的努尔哈赤,并没有把这事捅破,仅以私藏财物名义,将大福晋阿巴亥逐出汗宫;又将代善骂的狗血淋头。

努尔哈赤大妃——阿巴亥

从此,代善失去了努尔哈赤的信任,与未来的汗位渐行渐远。天命五年(1620)六月,努尔哈赤迁居萨尔浒后给各贝勒指定兴建府邸的宅地。代善看到其长子岳托的宅地比自己好,强求岳托换地。岳托与二弟硕托生母是代善元配福晋李佳氏。李佳氏在产下硕托后不久,便不幸去世。代善的继室福晋叶赫那拉氏是皇太极生母大妃孟古的侄女,其对李佳氏所生的两个儿子尤为苛刻。代善素来偏信偏爱继室福晋,对前妻遗留下来的两位儿子亦无好感。努尔哈赤得知后,将两孙子交给皇太极的生母孟古抚养,与皇太极一起长大,彼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岳托早年投身戎马,屡立战功,先后被封为台吉、贝勒。

叶赫那拉氏孟古哲哲

面对父亲意欲强行霸占宅地,岳托气得差点拔剑自刎。努尔哈赤获知后当面训斥代善:"你连自己的儿子都坑,还能指望你善待兄弟侄子"?当年九月,代善的次子硕讬不堪忍受父亲及继母的虐待离家出走。代善向努尔哈赤告发:硕托与自己之妾私通,“恐合谋叛逃”,更有证人喀勒珠作证。而硕托被捕后,矢口否认叛逃。而代善竟多次向努尔哈赤请求说:若吾听从继妻之言,虐待硕讬,子是父非,则杀妻;如硕讬有叛逃等悖逆举动,就交给他将其处死。努尔哈赤派人调查且对喀勒珠进行审讯,结果显示,无证据表明硕托曾投靠明朝,其私通实属无辜。离家出走的原因是代善在划分部属时,将富裕的部属都留给了幼子,却把贫困的部属分给岳托和硕托,存在虐待前妻所留之子的行为。

代善长子——岳托

努尔哈赤自己从小受过继母虐待,代善的行为已触犯了他的逆鳞。他正式宣布废除代善的皇太子身份,并怒斥代善:“你也是前妻的儿子,何不想想我不是对你更亲近吗?你怎么就被后妻蒙蔽得虐待已长大成人的儿子呢”?为了自保并兑现自己的承诺,代善不得不亲手杀了继福晋叶赫那拉氏,以表达自己的悔罪之意。努尔哈赤命岳托、硕托与代善分家自立,代善保留正红旗旗主,镶红旗划归其嫡长子岳托执掌。自此,代善与皇太极等三位和硕贝勒平起平坐,共同位列一阶。努尔哈赤决定四位和硕贝勒“按月分值”政务,轮番执掌值班之事,辅佐汗王,共理朝政。

正红旗

三、审时度势,举贤让能

经过了诸英被杀、代善被废的两起风波后,努尔哈赤决定不再确立储君。天命七年(1622)三月初三日,努尔哈赤下达“汗谕”,宣布今后实行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制度,由八和硕贝勒会议,作为后金汗国的最高权力机构,在他身后由八和硕贝勒共议任置新汗,若新汗不行善道,则八和硕贝勒共议后将其罢免,另行任置贤者。努尔哈赤的这个“汗谕”,确定了后金最高权力的顶层设计方案,是他身后的政治遗言。天命十一年(1626)正月,努尔哈赤兵败宁远城,遭遇到其军事生涯最为严重的一次失败,给他的心理和生理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当年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未宣布自己的临终遗命,便撒手人寰。

宁远城

按照努尔哈赤的八王共治模式,此时的和硕贝勒有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四位大贝勒及杜度、岳托、阿济格、多铎四小贝勒。代善是正红旗旗主,阿敏是镶蓝旗旗主,莽古尔泰为正蓝旗主,皇太极系正白旗旗主。杜度领镶白旗、岳托领镶红旗,努尔哈赤自领的正黄、镶黄二旗已分归阿济格、多铎袭承。由于汗位继承为共同推举制,四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和皇太极手握重兵,举足轻重。其中二大贝勒阿敏是努尔哈赤的侄子,血统上不能继承汗位。 三贝勒莽古尔泰生性鲁莽,曾弑母邀宠,被人诟病,也不具备继位条件。代善作为长子,位列四大贝勒之首,其与长子岳托辖有正红、镶红二旗,实力强大;侄子杜度之父褚英是代善同母之兄,掌管镶白旗,唯其马首是瞻。

沈阳故宫——十王殿

四贝勒皇太极作为正白旗旗主,虽然实力与代善相比差一截,但是却得到诸多贝勒的支持。代善长子岳托与三子萨哈璘公开拥立皇太极,劝代善放弃登位。自己的儿子突然反水,让代善备受打击。更让代善焦虑的是后金面临岌岌可危的外部处境。兵败宁远城下,后金士气不振,明辽东巡抚袁崇焕利用宁远大捷,欲趁机收复失地。蒙古林丹汗跃跃欲试,准备联明反金。朝鲜更是联合明皮岛总兵毛文龙谋划从背后袭击,周围可谓四面皆敌。而后金内部阿敏素有割据野心,莽古尔泰桀骜不驯,阿济格刚强好斗,多尔衮虽小,也不愿甘为人下。代善自认为无法制服他们,而皇太极胸怀大志,智勇双全,机警聪睿,善用权术。思前想后,他终于作出支持皇太极继位的决定。

后金时期形势图

四、忍辱负重,顺势而为

九月初一日,皇太极在盛京(沈阳)大政殿即汗位。按照努尔哈赤的“汗谕”,皇太极虽然继承了汗位,但仍然同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三大贝勒“按月分值”政务,权力分散,事事掣肘,徒有“一汗虚名”。皇太极采用了谋士范文程“轰轰地继承,消消地变更”的策略,在大肆宣扬努尔哈赤的文治武功后,开始不事声张地推进封建化改革,以加强汗权。登基后不久,皇太极就对代善说:"既然是我当汗,就得有个汗的样子。以后朝会,你们都得给我行礼"。代善明知此举有悖于先汗的“汗谕”,但没敢反对。从此,皇太极得寸进尺,开始打压代善,以提高自己的权威。在一次朝会,因代善迟到,皇太极当场拍了桌子:"你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汗?"竟让代善在殿外罚站了一个时辰。

沈阳故宫——大政殿

皇太极对代善的打压引起时任明辽东总兵袁崇焕的关注。他认为这是分化瓦解后金汗国的机会。天启六年(1626)秋,袁崇焕偷偷派人给代善送一封信,说明廷拟封代善为"龙虎将军",赐他蟒袍玉带,助他挥师攻占沈阳,自立为汗。代善看了信后,明确对送信的人说:"回去告诉袁崇焕,我代善是后金的贝勒,绝不会跟明朝勾结"!随后他把那封信烧了。可他没想到,这事还是被皇太极知道了。有人在代善的帐外捡到了没烧干净的信纸碎片,一五一十地报告了皇太极。皇太极看后,把碎片收了起来。他早就想收拾代善,这下总算有了借口。

明辽东总兵——袁崇焕

天启七年(1627)正月,皇太极在朝会上突然发难,说代善"心怀不轨,私通明朝",还拿出了那些没被烧干净的信纸碎片当证据。代善吓得"噗通"一声跪在地上,连喊"冤枉"。阿敏和莽古尔泰都低着头,没人帮他说话。皇太极要的就是这个“杀鸡儆猴”的效果。但他没杀代善,却借故削去了他的部分爵位,把两红旗的兵权收了一半。在收拾了大贝勒代善后,天聪四年(1630),皇太极以二贝勒阿敏弃守永平等关内四城并屠城为由,夺去阿敏的爵位,将其幽禁高墙之中,使其抑郁而死。天聪五年(1631)八月,皇太极利用攻打明军据守的大凌河城时,三贝勒莽古尔泰因攻城方略与他发生激烈争吵,一怒之下拔刀相向,被指为“御前露刃”,被削去莽古尔泰大贝勒爵位,降为一般贝勒。

二贝勒——阿敏

至此,四大贝勒仅剩皇太极和代善两人。代善知趣的选择了退让。天聪六年(1632)元旦朝贺,皇太极南面独坐,专门在右侧设一横着的座位,让代善坐,并成为定制。皇太极由此正式确立了大汗权威,为其未来的称帝打下扎实基础。他仿照明制设立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以取代八旗制度,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天聪九年(1635)年底,皇太极令诸贝勒各自发誓修身,却说:“大贝勒老矣,只有数年之生,令其停写誓言”。代善还是写下了效忠皇太极的誓言。皇太极称帝的野心昭然若揭。天聪十年(1636)四月五日,代善带领众贝勒向皇太极劝进。 四月十一日,皇太极正式称帝,改元崇德,建国号大清。四月二十三日,皇太极册封代善为和硕礼亲王。代善长子岳托被封为和硕成亲王。

沈阳故宫——崇政殿

五、拥立新主,鞠躬尽瘁

崇德八年(1643)八月九日,皇太极突然病逝,再次引发了诸王争位的混乱局面。八月十四日,礼亲王代善主持诸王会议以确定皇位的继承人。他提出由皇太极长子和硕肃亲王豪格继承皇位。豪格执掌着两黄旗,他以为得到正红和镶红两旗的支持大局已定,便谦虚退让,自言“福小德薄,非所堪当”。没想到觊觎皇位已久的多尔衮顺水推舟说:既然豪格推辞,咱们就遴选他人。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与阿济格、多铎是同母兄弟。16岁初上战场便立了战功,后被皇太极封为和硕睿亲王,执掌正白旗。阿济格、多铎立马提出多尔衮继位。多尔衮却以退为进地说:“礼亲王代善德高望重,可继承帝位”。代善说:“睿亲王若允,我国之福,否则当立皇子,我老矣,能胜此耶”?眼见多尔衮的愿望即将实现,豪格愤而离场。

和硕睿亲王——多尔衮

突然,豪格执掌的两黄旗大将索尼、鳌拜佩剑上殿,大声扬言:“先帝对我们天大恩情。要是不立先帝的皇子,我们宁愿以死追随先帝于地下"!一场刀光剑影的火拼即将上演。此时,虽然作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侄子镶蓝旗主济尔哈朗不具备竞争皇位的实力,但他的向背却对其他各派有着重大影响。就在双方争执不下之际,为了大清王朝的稳定,多尔衮审时度势,提出让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继位,由他和济尔哈朗辅政。这样一来,既拉拢了济尔哈朗和他掌管的镶蓝旗,又满足了礼亲王代善及两黄旗大臣坚决让皇子继位的要求。皇太极方案一出,代善立马同意。诸王会议最终决定由皇太极六岁的儿子福临继承皇位,由济尔哈朗和多尔衮辅政。一场皇位争夺的危机暂时得以化解。

两黄旗大将——鳌拜

当天,代善牵头诸王、大臣誓告天地,效忠新君。但这个折中方案引发极大争议。代善的儿子硕讬和孙子阿达礼带头反对,企图推翻拥立福临的决议,改由多尔衮继位。阿达礼先往睿王府告诉多尔衮:“王如坐大位,我当从王”。硕讬也派遣亲信告知多尔衮:“内大臣图尔格及御前侍卫等,都赞同我的谋划,王可自立为君”。多尔衮沉默不语。八月十五日,他们一起对代善说:“今立稚儿,国事可知,不可不速为处置”。代善说:“既立誓天,何出此言?更勿生他意!”十六日,他们又来对代善说:“众已定议立睿亲王矣,王何默默?”代善怒斥:“何为再发妄言?祸必立至,任汝所为!”随后代善就向多尔衮告发了硕讬、阿达礼的言行。多尔衮为撇清干系,以阿达礼、硕讬“扰乱国政”,以叛逆罪论死。

沈阳故宫——凤凰楼

顺治元年十月初十,清军挥师入关,清廷定都北京。代善进京后住进了明朝外戚周奎的旧第(礼王府),享受无需对皇帝跪拜的礼遇。顺治五年十月十一日(1648年11月25日),代善薨逝,终年六十六岁。摄政王多尔衮以代善功高,破例给了一万两丧给银。康熙十年(1671)追谥代善为和硕礼烈亲王。乾隆十九年(1754)入祀盛京贤王祠。乾隆四十三年(1778)配享太庙。在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中,代善家族占了三位礼亲王代善、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岳托是代善的长子,勒克德浑是代善的三子萨哈璘的儿子。铁帽子王与其他亲王相比,享有三项特权:世袭罔替,隔代不降爵;俸禄优厚,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赐予铁帽子王府,世代相传。

沈阳故宫——太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