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藏家故事|Sasha:假如珠宝会说话

发布时间:2025-09-24 19:47  浏览量:1

/Sasha收藏的古董珠宝

作为一名视觉陈列行业从业者,Sasha平日的工作需要保持对美的感知,她对古董珠宝的喜爱源自五年前的一次博物馆之行,一枚雕刻着草叶花纹的古代戒指让她想起曾在书中看到过的一种图案,回去翻看后,不仅找到了图案的出处,更对古董珠宝萌发兴趣。寻觅过程中,Sasha迷恋上了“排戒”,这种古典款式的戒指分为五石、三石、二石等,镶嵌全钻,或用钻石与彩色宝石、珍珠搭配。

/排戒是Sasha最早收入的古董珠宝藏品

排戒中最经典的款式就是三石(Three Stone),寓意过去、现在和未来,象征着永恒,常被用作求婚戒指。排戒也开启了Sasha对“钻石工艺”的认知,她阅读与钻石相关的专业书籍,从头开始了解钻石历史,切割方式、产业结构等,探究一枚原石如何成为名媛手中熠熠生辉的名钻。

/ Sasha收藏的各类古董排戒

近日,流行乐坛天后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在Ins上官宣订婚,她手中一枚“老切钻石”求婚戒指刷屏了社交网络,也在珠宝收藏界引发热议。Sasha告诉我们,她正是因为迷恋“老切钻”而“入坑”古董珠宝收藏的。

/泰勒·斯威夫特的“老切钻石”求婚戒指

在古董珠宝收藏领域,人们常说的“老切钻”主要包括老矿切(Old Mine Cut)和老欧切(Old European Cut)两种。老矿式切割最早出现在18世纪——那个只能用眼睛测量和手工切割的时代,它保留了金刚石晶体更原始朴拙的状态,与现代切割相比台面更小,冠部更高,并且底尖被切成一个小平面。老矿切钻石保留了手工打磨的不对称痕迹,光线穿透时,并不会被台面直接反射,而是通过冠部小刻面反射,这使得它的火彩更为柔和,在烛火下温润动人。

/Sasha收藏的马眼切老钻戒指

/Sasha收藏的古董老矿切戒指

除了刚才提到的老矿切、老欧切之外,还有玫瑰切(Rose Cut)、马泽林切(Mazarin Cut)、法式切割(French Cut )等不同切工,甚至在两种切工之间还有非常多的“过渡切”,代表着工匠们对每一颗钻石的理解和表达。“现代钻石在我看来失去了那么一点温度,它们太精准了”,Sasha表示:“老钻石的不对称性和温润的质感,都是吸引我的要素。”

/Sasha收藏了不同款式和切工的老钻石珠宝

/采用盾牌式切割的老钻石

Sasha对古董珠宝的定义是“超过100年的珠宝”,至于那些不到100年的,假如它有独特艺术风格,折射出时代印记,也值得被纳入收藏。她热衷收藏来自英国的古董珠宝——从1714-1837年的乔治时期(Georgian era),到1830-1900年的维多利亚时期(Victorian era),再到1901-1910年爱德华时期(Edwardian era),以及装饰艺术时期(Art Deco)、复古时期(Rachel)等,不同时代风格的珠宝不知不觉都被她收入妆匣。

/维多利亚时期的珠宝用“银”作为基础材料

/Art Deco时期的珠宝拥有对称的线条

Sasha不赞成将古董珠宝封存在保险柜中,她希望让珠宝融入日常,成为一种抚慰情绪的方式。在日常的佩戴中,她形成了对艺术风格的判断力。比如维多利亚时期的项链、戒指、手链用“银”作为基础材质,再镶嵌钻石,经年日久,银色部分氧化成了黑色,钻石在黑色的承托下益发闪耀,拥有了现代珠宝所不具备的韵味。她手中的星芒头饰就诞生于维多利亚时期,顶端的星芒可取下单独作为胸针或吊坠佩戴。

/维多利亚时期的星芒发饰,星芒可拆卸单独用作胸针或吊坠

爱德华时期的珠宝材质和工艺经历了革新,铂金大量应用到珠宝中,蕾丝雕刻工艺更是精湛。Sasha收藏了一枚爱德华时期的铂金项链,精致的铂金蕾丝中嵌入颗颗华美钻石,犹如一件柔软织物,轻轻承托钻石的华彩,中间坠饰一颗马眼型的老切钻石,佩戴时随身体的律动呈现出不同状态的美。

/爱德华时期的珠宝以铂金蕾丝工艺著称

提到装饰艺术时期的珠宝,人们会想起爵士时代的Flapper女郎。对称几何线条从建筑延展到珠宝设计之中,Sasha在重看了《了不起的盖茨比》电影后,再次被女主角黛西佩戴的套装珠宝所吸引,为此特别在香港国际珠宝展购入了同年代的作品。

/Sasha收藏的与《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相似的珠宝套链

此外,Sasha也喜爱1940-1950年代那些充满力量感的戒指。彼时,女性刚刚摆脱紧身胸衣的桎梏,手提公文包、脚踏高跟鞋,大步迈入社会生产与工作的舞台。珠宝亦随之蜕变:体积更大、线条更硬朗,设计大胆张扬。“桥戒”作为流行单品备受瞩目,如微型桥梁横跨指间,仿佛将女性对平权的追求浇筑成一则宣言。

/复古时期的戒指,展现着女性的力量感

身为女性,喜爱珠宝几乎是一种天性。Sasha对珠宝的态度犹如对待一草一木、一只花瓶或一枚镜子——它们是构成日常的美好事物,并不因“古董”二字而被特殊对待。

/Sasha把珠宝视为构成日常生活的美好事物

工作日见客户、做演讲时她会戴一条Art Deco项链,用理性的几何线条替自己开场;周末约朋友喝咖啡,她会拆下一枚维多利亚时期胸针绑在手腕,让宝石像即兴游戏般参与日常。Sasha轻松地和这些古董珠宝相处,不设规则,只取悦自己。

/Sasha的古董珠宝日常搭配

对Sasha而言,收藏古董珠宝的意义可分两面:感性上,是“收藏另一个自己”——珠宝是人性格的延展,替佩戴者诉说心声;理性上,她查到的数据显示珠宝年化增长稳定,普通人可将其作为资产配置,高净值人群则将它视为文化传承的载体。

/收藏过程中偶得伦敦市政府颁发的一份官员委任信和职位戒指

/Sasha收藏的古董白珊瑚胸针

作为一名上班族藏家,Sasha认为收藏不能成为一种负担。“我们可以爱慕博物馆里的一件珠宝珍品,也可以从双金叠打滚珠边工艺的一枚戒指开始,感受设计之美。一件古董珠宝跨越百年时间,最终来到你身边,而我们只是暂时的拥有者”,Sasha感叹:“美的东西一定要被拿来使用、被观看。”

《100个藏家故事》视频栏目 每期锁定一位主角,围绕当代艺术、古董、珠宝、腕表、汽车、珍本、影像、设计、潮玩等多元主题展开。100段个人史,拼贴出收藏的多重光谱。我们记录选择,也追问选择,探讨收藏的各种可能性。以及,当一切回归日常,收藏将如何“塑造你的美感生活”?

本期制作团队

100个藏家故事100 Collectors ©️

制片人Producer:曹丹

监制 Executive Producer:李昕

导演 Director:孙瑞祥

摄影 Phtography:陈子豪

摄影助理Camera Assistant:刘敏灯光师Graffer:王夕阳

剪辑 Editor:陈子豪

设计 Design:孙语舒

采访/撰文 Text:李昕

后期 Post-production:Xiangsun Studio

全部藏品素材感谢藏家惠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