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青周创投30强收获定向指导,完成一对一项目辅导

发布时间:2025-09-22 21:56  浏览量:1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金然

创作是一条孤独的道路,但是所有的创作者都知道,当创作之路走到一定阶段,从独自创作的“房间”走出来,去交流、去倾听、去分享,或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成为项目有效破局的助力。

浙江创投为30强入围项目特设“项目一对一辅导”环节,前期根据每个项目特质,为其匹配最佳导师人选,为入围项目打造出与行业前辈对话交流的专属场域。

9月21日全天,浙江创投30强全数收获定向指导,一对一项目辅导圆满完成。

导师龙飞

“真实感和绝对真实是有区别的。”

“真实”是龙飞导师在指导过程中的关键词。在其中一场辅导中,龙飞导师在不同的视角和语境下,共提及“真实” 20次。

关于创作者自己眼中、剧本创作的真实,与抵达观众的真实,龙飞导师聊到:“写剧本时,你所写的是你经历过的,那些东西太熟悉了,你就会觉得真实。往往我们说真实的东西会让观众更有代入感。但是我后来在创作中想追求的,其实并不是绝对的真实,而是一种真实感。”

在真实的基础上,如何去把握电影艺术的趣味与魅力。或许是如学员所提及的:“需要把生活里的动人细节先过一遍筛。”

导师沙漠

“这是一个花哨的东西,还是有用的东西?”

在辅导项目时,沙漠导师记得主要人物的姓名、其人物背景,并就此展开“实战派”的指导。

当项目提及在剧情发展存在多个线索时,沙漠会与项目共同探讨哪些线索,是真实有用的设计。当剧本中出现通过主人公回忆的方式来交代剧情的设定时,他会提醒:“这是常见的错误,我们太着急跟观众交流了,有点像说明书。” 此外,沙漠也会引导项目,通过多次叙述故事梗概的方式,筛选项目的关键要素与精髓。

在辅导中,沙漠始终在捕捉剧本优化的机会点,与背后所需要思考的问题、提供可能有帮助的视角与素材。

导师滕丛丛

“凭空去想象的话,它的根基就会很薄。”

生活经历与电影创作的紧密相连,是滕丛丛导师的关注点之一。

“因为你的作品是你真实经历过的,很多感受只需要你表达出来。如果我们同时去创作这个主题的话,这就是你比我更有优势的地方。”

很多年轻电影创作者的创作都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和人物。

她建议创作者走近自己的“主人公”,花几天时间与他相处,去观察他的言行,聆听他的故事。写到爱慕之情,要能交出心底的声音,让观众真正地相信你。去触碰社会性问题时,就要警惕自我想象,避免走向一种失真。

导师徐汉强

“恐怖片像是把一个道德探索夸张化的结果。”

恐怖片作为一种电影类型,存在着典型元素。但在徐汉强导师看来,好看的恐怖片是将这些元素都“抽掉”以后,依然能让观众毛骨悚然的作品。

“我会把电影中想要谈论的这一个主题,做成一个连自己都很难回答的问题。当主题成为没有人可以完全回答的问题时,才能够真正透过多个角色的观点,去讨论这一个主题。”

在辅导的现场,生活的细节与背后的思考被频频分享。从地铁上的着装到性别视角的差异,从童年学钢琴记忆到成年再拾回钢琴的细节……

导师袁媛

“找准你最想要对观众说的那一句话。”

针对千禧创作者,她最先给出的建议,在获得肯定、增长自信的同时,更需要保持平常心,去慢慢消化所听见的声音。面对动画赛道的项目,袁媛导师鼓励到:“你不用先考虑条件的限制。而是去考虑,什么是这个电影的最佳表现成果。抓准最核心的东西,才能够有更大的弹性宽容度。”

回到创作本身,袁媛提醒需要关注故事的支点:“写了两三万字的剧本,到最后,你其实想要对观众输出的,就是一句最想说的话。你必须找到,对于故事,在灵魂中,最重要的那个支点是什么?”

此外,部分选手收获了来自著名监制、浙江国际青年电影周总顾问王红卫老师的亲自指导。

王红卫

对于改编项目,王红卫老师提到,保持原著精神之余,也要考虑在改编上满足观众的需求和观影情绪。并且,在每一个环节要牢牢把控住电影本身的主题。这个主题可能和原文本是不同的,也许是延展的或者更具象化的。

针对处于剪辑阶段的WIP项目,王红卫老师不断和大家强调“剪辑节奏”的问题。这个节奏,很多时候并非单个镜头或者单场戏,更多的是关于内容和本质的思考。面对剪辑工作,要用更全面的视角去看待。

6位导师,30组电影项目,深入而专注的交流,推动青年创作者的步步迈进。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