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生两段婚姻,17个女友,晚年患病孤单猝死,葬礼仅一人参加

发布时间:2025-09-22 19:20  浏览量:2

1917年,21岁的罗隆基路过二哥厢房,听见门内传来娇喘不止的声音。

他瞬间耳根发红,转身小跑离开,却和二嫂撞了个正着。

罗隆基魂都吓飞了,二嫂似乎看穿了什么,并无大声吵闹,而是牵着他的手,走到庭前月光下。

两人静默片刻,罗隆基愣神的功夫,二嫂轻轻在他的额头印下了一个吻,一声叹息后,嘱咐他:“隆基,你要好好读书,将来做个有出息的人,不要像……”

谁能想到,这句没说完的话,和这个静谧的月夜,交织出一种致命的错觉,伴随了罗隆基的一生,不止影响了他的学业,还有爱情、伦理····

罗隆基出生在一个没落的书香世家,父亲是清末秀才,饱读诗书,却屡屡落榜,郁郁不得志,只能混个私塾先生当。

父亲对罗隆基抱有复兴家族的希望,因此管教得十分严厉。

然而母亲是慈母,不忍儿子吃苦,总是一味地宠溺,和父亲对着干。

可惜,母亲在他不到7岁,就去世了。“严厉”的父亲连母亲离世的锅,都扣在了他头上。

”都怪你娘太宠你了,不然怎么会这么短寿?“

在父亲眼中,罗隆基做什么都不能让他满意。

后来,父亲娶了继母,没空瞧他了,继母更是没把他放在眼里。

一次罗隆基发高烧,深夜独自蜷缩在被子里, 烧得迷迷糊糊,喊了半天“娘”,没人理他,他才反应过来,鼓足勇气,喊了”爹“。

谁料,隔壁立马传来不耐烦的呵斥声,“半夜三更,号什么丧!”吓得罗隆基再也不敢出声。

后来,帮他熬过那一晚的,是二嫂。二嫂是二哥新娶的妻子,十分善良、美丽,听到吵闹声,走进了罗隆基的房间。

迷迷糊糊中,罗隆基感受到一双很软很暖的手,不间断地给他换了一晚热毛巾。第二天醒来,他好了。

从那天起,罗隆基才真正对家,有“温暖”的概念,

趁无人注意时,二嫂会偷偷塞到他手中的糖炒栗子;被父亲劈头羞辱后,二嫂会给他一个微笑肯定的眼神;新年伊始,二嫂会给他做唯一一套新衣裳···

1917年,21岁的罗隆基,即将赴美留学,他回家整理行囊。

半夜睡不着,他在宅院四处晃悠,路过二哥厢房时,听见门内传来女人娇媚的喘息。

他顿感耳根发红,转身离开,不料和站在月前的二嫂撞了个正着。

罗隆基的脸色从羞涩变成惊讶,二嫂似乎也看出来了什么事,她拉着罗隆基,一同走到庭院的石桌前。

月光把二嫂的影子拉得又细又长,充满了破碎感。周遭的静谧,令罗隆基越发煎熬。

终于,二嫂率先打破了沉默:“隆基,你要好好读书,将来做个有出息的人,不要像……”

二嫂,顿了顿,没说下去,只在罗隆基的额上轻轻吻了一下,独自离开。

殊不知,这个吻,不仅印在罗隆基的额头,还烙在了他的心上。

踏上前往美国的轮船,自由的海风,吹散了盘旋在罗隆基头上二十年的陈腐气息。

被压抑的这些年,他对权势、名利,还有像二嫂那样温柔的女人,充满渴望。

他期待着新生活,能归还过去欠他的。

很快,罗隆基收到了第一份偿礼:新加坡富商的女儿,张舜琴。

舞会上,灯光旋转,张舜琴穿着白色连衣裙,像一朵洁白的山茶花,罗隆基一眼相中,那是他想要的女子。

“我叫罗隆基。”

“我当然认识你,我们学校最有名的中国才子。”

完美的开场,两人几乎是一见钟情,彼此都满意极了。一个有才华,一个有家室,是同学眼中最登对不过的金童玉女。

罗隆基领到博士学位后的第十天,就向张舜琴求婚,他们直接在美国注册登记,展开了一场浪漫的蜜月之旅。

罗隆基笃定地相信,张舜琴就是那个能为他建立温暖家庭的女人。

怎料回国后,现实的耳光来得猝不及防。

罗隆基是才子,热衷政治,喜欢高谈阔论,常常把家里招呼得高朋满座,烟雾缭绕。

张舜琴却讨厌家里这么吵,要罗隆基陪她安安静静守着一方天地,谢绝打扰。

她欣赏罗隆基是个才子,但并不明白丈夫为了一篇社论通宵不眠的激情,也无法体会舌战群儒的酣畅。

“我们不缺钱,我只想和你好好过日子,享受生活。”

“妇人之见!这都是我的事业,我的理想!你不懂!”

张舜琴确实不懂,她只想要一个丈夫。

罗隆基看清了,张舜琴和父亲别无二致,都是想操控他。这样的家,比童年时的老宅,还要冰冷。

这时,另一个女人走进了罗隆基的世界,王右家。

王右家是当时社交场上赫赫有名的才女,漂亮,聪慧,更重要的是,她懂罗隆基。

罗隆基谈论时局,她能接上话;罗隆基写了新文章,她会是第一个读者,并给出最精准的评语。

和王右家在一起,罗隆基真切感觉到自己被理解,被崇拜,这是张舜琴富商千金也给不出的情绪价值。

还没等和张舜琴拉扯完离婚的细节,罗隆基已经迫不及待地和王右家同居。

他们住在上海霞飞路的一栋公寓里,把日子过成一首热烈的诗。

他们有说不完的话,仿佛要把前半生缺失的灵魂交流全都补回来。

离婚手续办妥后,罗隆基立刻娶了王右家。

婚礼上,罗隆基看着新娘明艳的笑脸,心想:这一次,该是结局了。

1945年,罗隆基和王右家的婚姻走到了第13个年头。

当初浓烈的爱早已变得平淡,但王右家依然是那个最懂罗隆基的人。

可惜,这份体贴,并不能满足罗隆基日益膨胀的虚荣和占有欲。

也许是童年留下的空洞和否定,罗隆基总是不断渴求,别人新鲜的崇拜和爱慕。

于是,他开始流连于不同的女人之间。

对此,他并无愧色,反倒理直气壮“她们都只是逢场作戏,只有王右家才是我的妻子。”

罗隆基一次又一次的试探着王右家的底线,似乎在享受着这种掌控感。

直到一封信,把他再次拉回现实。

“隆基,我累了。十三年,我为你耗尽了所有的热情和尊严。祝你以后幸福。”

罗隆基第一次感到了恐慌。

这时,他才发现,他失去的不是一个妻子,而是一个无条件包容我、崇拜我、把我当成全世界的女人。

王右家离开后,罗隆基一直不愿承认这个事实。他还在等王右家回头,却等来了王右家在香港改嫁的消息。

大受刺激的罗隆基,重重地病了一场:高烧不退,说胡话,像极了小时候那场高烧。

只是这次,他的身边,再无贴心照顾的人。

03 在花丛中迷失

病好后,罗隆基像变了一个人,不再相信任何感情。

他开始彻底地放飞自我,与其奢望一世一双人,不如尽情享受。

他周旋于不同女人之间,享受着她们为自己争风吃醋带来的满足感,和刺激感。他给每个情人写火热的情书,送贵重的礼物,让她们每一个都以为自己是唯一。

罗隆基就像个贪婪的孩子,不停地采摘新的花朵,却从不曾想过要为哪一朵停留,一旦对方已经完全属于自己,就迅速冷却那份激情。

他把自己的爱情经历都记到年谱里,除了两任妻子,后来又接连不断地记录了与十七个女人的情缘。

她们都是当时有头有脸的知识女性,律师、记者、名媛。在他笔下,他和每一个,都爱得轰轰烈烈。

然而,他的放纵,最终都成了反噬。

五十年代,狂风骤起。

罗隆基一夜之间,从一个备受尊敬的民主人士,变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为了划清界限,为了自保,那些曾经和他海誓山盟的女人们,争先恐后地站出来,揭发他,把他写的情书公之于众。

那些曾经熟悉的,亲手写下的字句,都变成一支支利箭,刺向罗隆基的心脏。

晚年罗隆基,反思自己的一生。

他想起童年时继母冷漠的脸,想起父亲严厉的戒尺,想起二嫂给他的温柔。

他最想寻找一个像二嫂般的伴侣,一个能无条件爱我、永远不会抛弃他的人。

或许,王右家是,但被罗隆基弄丢了。

之后的那些女人,都不过是他用来填补空虚的替代品。

所以,他注定孤独终老。

罗隆基曾对朋友感叹:“我这样的人,将来死了,恐怕都没人知道。”

不料,一语成谶。

69岁那年冬天,罗隆基独自在家,心脏突然剧痛袭来,他挣扎着想拿桌上的药丸,却两眼发黑,倒了下去。

药片撒了一地,他伸出手,拼命地想去够,手指在地上划拉着,总是差几厘米,直到完全没了力气。

数小时后,上门护士才发现他僵硬的尸体。

由于没有妻子儿女,罗隆基的后事极为简单,只有同父异母的弟弟为他善后,连一把骨灰都没有留下。

罗隆基的一生,像一出荒诞的戏剧,缺爱的童年,畸形的渴望,两段失败的婚姻,十七个有名有姓的情人...

他追求了一辈子爱,却终其一生都没有找到那个“无条件爱自己”的女人,因为他从未敬畏过爱,反而伤害了一个个真心待他的人。

俗话说:爱往者爱返。这世上从不存在“无条件爱自己”的人。爱是对等的付出,是你来我往的情感馈赠,想通这一点的人,才不会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