螭柄鸡首青瓷壶:融合之器见证娄氏兴衰

发布时间:2025-09-19 19:48  浏览量:1

这是一件青瓷器,是南北朝时期的典型器物,高48厘米,腹径23厘米,出土于娄叡墓。

这壶真漂亮,脖子细长,肚子鼓鼓的。出口处,是鸡首。壶顶是圆口,敞开。壶柄是细长的螭颈,螭口衔着壶沿,螭颈顶部还有一只鬣。壶肩两侧各有一个突出的部分,上有两孔,估计用来系绳。壶颈有三圈弦纹,让细颈轻俏起来。壶腹上有莲花和忍冬花,花下有棱,棱下有四只展翅欲飞的凤鸟。壶通体施黄绿釉,釉上有冰裂纹。

山西在7000年前有了陶器,人们在烧陶过程中,可能是偶然间烧出了原始青瓷,慢慢总结出了烧瓷的方法:原料要用瓷土,要用12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烧制,器表上要施一层釉,这样的瓷器光滑,不易污染,且吸水率低,很实用。

最早的原始青瓷发现于运城夏县东下冯遗址,青绿色,器型有罐和钵,距今4300~3900年,属龙山文化范畴。春秋战国时期,青瓷技术发展迅猛,轮制法普遍使用,纹饰多样。真正的青瓷出现在东汉时的浙江地区。到南北朝时,南方六朝有越窑、婺州窑、德清窑等名窑址,都有精美瓷器出现。北方北魏孝文帝时,集中南北方风格,烧出了北方特色的青瓷,釉色青中泛黄,装饰技法有刻花、印花、模印、贴花、堆塑和条彩,装饰题材以莲花为主,北朝盛行佛教,自然器物也就贴上了莲花。北齐时,还生产出了白瓷。北魏到北齐,是北方瓷器的重要发展阶段。

这件鸡首壶的技法就是贴花法。贴花法受中亚和波斯影响,先制成单体饰件的阴纹陶范,再将坯泥片放入范内压实,取出后用泥浆粘贴在所装饰的器物表面。

多位专家说到,鸡首壶可能是祆教礼器。

祆教的创立者是波斯人琐罗亚斯德,是二元论宗教,主题是善必将战胜恶。祆教的传播伴随着波斯帝国的扩张,后来成为粟特人的信仰。祆教传入中国在南北朝之前,是随着粟特商人进入内地的,太原地区在北朝地位重要,胡人云集,粟特商人的往来,确实有利于祆教的传播。虞弘石棺就有祆教元素。鸡首壶也有祆教元素。

鸡首壶本身是南方器物,又叫天鸡壶,与古越民族中盛行“鸡卜鸟占”风俗有关,他们把展翅欲飞的鸟儿看作沟通天地人神的使者,传入北方后,和草原民族的皮囊结合生成新的鸡首壶,鸡吉同音,又代表吉祥,因此,鸡首壶在南北朝很受欢迎,既能日常使用,也能陪葬地下。

壶上的忍冬花,因凌冬不凋而得名,南北朝时也是主题装饰。

总之,这件鸡首壶是南北方融合、东西方融合的“混血儿”,是瓷器史的代表性器物,也是南北朝的代表性器物。

出土鸡首壶的娄叡墓在王郭村,虞弘墓也在王郭村,这个王郭村可了不得。包括王郭村在内,晋阳古城周边的村庄以及西山东山上下的祠堂庙宇,还有墓葬群,一起构成了中古时代的晋阳盛景。

高欢生于公元496年的北魏,他的祖上虽然曾做过官,但到了高欢时,他的家族已经成了个破落户。没有家世的高欢每天和鲜卑军人混在一起,看不出有什么前途,鲜卑女娄昭君却看上了他。

娄昭君祖上一直生活在大同,祖父是北魏真定侯娄提。《魏书》卷八十七有娄提的记载,拓跋弘在世时,娄提被提拔为内三郎。内三郎是北魏初期设置的近侍官,多选拔宗室及其他子弟中有能力者担任,负责宫廷宿卫等职责,能参与皇帝的一些重要事务和行动,在北魏宫廷政治及军事活动中有一定的作用。拓跋弘死后,娄提就对人说,圣主都死了,自己还活什么呢?说完就拔出佩刀要自杀,此举获得了文明太后的青眼,还赏赐给他二百匹布。娄提的行为艺术,取得了好结果,娄家富甲一方,“家僮千数,牛马以谷量”。

娄昭君的父亲叫娄内干,“有武力,未仕而卒”,这人虽没做官,但有娄提那样的父亲在,死后还是袭了真定侯。

娄家是北魏八大家族之一,倒也不是因为娄提有军功,而是这八大家族是鲜卑族起步时的八大姓,如慕容、独孤、拓跋等,还有匹娄,汉化改革时,改姓“娄”。

娄昭君是历史上有名的美女。她出生于公元501年,在北魏的王城里看到了武将们的粗俗野蛮,也看到了北魏的行将就木,她心里有自己的算盘。有颜值,有家世,提亲的人自然络绎不绝,她的鸿鹄之心看不上这些燕雀,全部拒绝。直到有一天,她从平城去怀朔镇,看到了守卫城墙的高欢,一下子,心头小鹿乱撞,“此真吾夫也”,就是他了。因为这个简单的一见钟情,后人们纷纷猜测,高欢的颜值堪比当代小鲜肉,但我想不是的,混迹于军人中的高欢,必定是英伟魁梧的,只不过比那些人又举止文雅些。

娄昭君派婢女向高欢表达爱慕。哎呀,天上掉下来一个大馅饼,高欢马上就同意了。这次相见,妥妥的影视剧情节。

自此,娄昭君成为高欢的贤内助,给他钱财助他起步,隐在幕后出谋划策,俨然智囊团首脑,连高欢需要娶外族女子平衡关系时,娄昭君都能让出自己位置。直到高欢手握大权,娄昭君随他住在晋阳,遥控朝廷事务。高洋建北齐,昭君成为太后。高欢、高洋能把晋阳经营成“霸府”“别都”,与娄昭君长袖善舞有很大关系。

这个昭君,与汉代的王昭君走上了不同的命运路途。

娄叡是昭君侄儿,年少失怙,是娄昭君弟弟娄昭养大的,早年就随着高欢起兵,初为高欢帐内都督,后以军功授安东将军、光州刺史等,也算从龙之臣。北齐建国后又授领军将军,迁瀛州刺史。武成帝高演即位以后,他一路封官晋爵,封东安王,进位司空,拜司徒,又为太尉,北齐天统二年(566)封为大司马,统领全军,很快又转为太傅、太师,成为宰辅重臣。北齐武平元年(570)去世。娄叡也做过并州刺史,晋阳少不了他的身影。

有这样的家世,娄叡本人又骁勇善战,北齐也不会薄待他,有丰富的陪葬品并不意外。娄叡死后7年,北齐被北周所灭,永远消逝于历史长河。

北齐共28年,娄昭君的3个儿子当过皇帝,大儿子高澄不是皇帝胜似皇帝,她死后,不在晋阳,与高欢合葬在邺城西北义平陵。

娄氏与北朝并行在历史的天空,而高欢对晋阳影响甚大,晋阳出土的几座大墓都与他有联系。

一把鸡首壶,藏着许多信息。

并州新闻 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