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统治夏朝六十多年,为什么被正史除名了?
发布时间:2025-09-17 23:37 浏览量:1
中国历史上唯一被消失的帝王—寒浞!
他曾统治天下六十年,为什么正史上却没有他的记载?
寒浞是两千多年前,夏朝的时期的一个人物,知道的人并不是很多。
但是寒浞的这个寒字,却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传承中没有弄丢,至今仍作为地名在使用。
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的这个寒,就跟寒浞这个人有直接的关系。
作为一个曾经统治夏朝长达六十年的天下共主,对于寒浞做过的事,比如杀后羿篡权、代夏执政,诛杀夏王相,建立寒国等关键历史事件,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仅用“帝相崩,子帝少康立”一笔带过。
史记不把寒浞列为帝或者王,主要是因为他是篡权者,血统不正,司马迁等一众正史流派,认定的夏朝历史脉络是,
夏禹、夏启、太康、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夏桀。
一共是14代17个帝王,传国约470年。
夏禹就是治水的大禹。
启是夏禹的儿子。
太康是启的儿子,太康继位之后,基本上没干过什么正事,整天就是吃吃喝喝,沉迷于声色酒肉之中。
太康这个人,特别喜欢打猎,有一次呢,他就带着他的狩猎队伍从夏都斟鄩出发,到洛水南岸去打猎,这一去就是好几个月,对朝政是不闻不问,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极度的不作为。
夏太康帝
太康的这些行为呢,就让曾经臣服于夏朝的大小诸侯蠢蠢欲动,他们心里就想,既然你不想当这个王,那不如换个人来当。
当时,东夷族有穷氏首领,叫后羿,就趁机造了反,并屯兵洛水北岸,
等到太康带着猎物高高兴兴返程时,就被后羿的部队拦住了去路。
太康虽然懒政,但是他不傻,一看苗头不对,掉头就跑,从此开始了他的流亡生涯。太康跑到哪去了呢?
戈地,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太康县一带。
太康一直在戈地待到死。
后羿赶走太康之后,并没有立即称王,因为他知道,自己在夏朝的势力还不稳固,便拉来太康的弟弟仲康当夏王,自己当起了摄政王。
仲康当了七年傀儡后暴毙而亡,后羿又让仲康的儿子相继位来继续当夏王。
这里颇有点曹操当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架势。
又过了七年,后羿觉得自己的羽翼已经丰满,时机已经成熟,就把这个夏王相流放到了帝丘,也就是今天河南濮阳一带,后羿正式在夏都称王。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太康失国和后羿代夏事件。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后羿并不是“后羿射日”成语故事里的后羿。
射日的人也叫羿,是一个神话人物,大约生活在尧帝时期。
后羿代夏称王之后,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寒浞隆重登场。
寒浞出生在夏王仲康年间,他从小酷爱打架斗殴而且是屡教不改,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这孩子很混,父母也管不了,寒浞十三岁的时候就被他的族人驱逐出境。
在流亡途中,寒浞听说后羿流放了夏王相,并自立为王,第一他觉得后羿了不起,很崇拜后羿,第二他觉得后羿这个人的骨子里跟自己很像,一样的离经叛道。
于是呢,寒浞便立志一定要去夏都斟鄩投奔后羿,冥冥中,寒浞觉得自己一定能够得到后羿的赏识。
斟鄩大约在今天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而寒浞当时的方位,应该处在今天山东的山东潍坊淄博一带。
投奔后羿途中,有一天,寒浞在一座大山之中的人家借宿,遇见了一位身怀绝技的世外高人。
寒浞聪明伶俐又敢作敢为的性格,让这位高人格外欣赏,决定收寒浞为徒,并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将一身武艺倾囊相授。
寒浞学成之后,拜谢师傅一家决定继续去往斟鄩投奔后羿。
寒浞
刚走出不远,寒浞心想,如果师傅再将这些本事教给其他人,自己岂不是又多出一个对手,于是他又折返回来,找了个机会将师傅全家毒死。
其心狠手辣恩将仇报的这股劲,跟曹操有一拼。
当年曹操逃亡的时候,投宿吕伯奢家,吕伯奢一家准备杀猪款待曹操,曹操听到磨刀声以为要杀自己,便先下手为强杀了吕氏一家八口。
陈宫因此与曹操决裂,分道扬镳。
曹操也在这个节骨眼说出了一句话为自己开脱: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继续说寒浞。
放火烧掉师傅的宅院之后,寒浞是一路西逃。
辗转来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夏都斟鄩。
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
寒浞找机会见到了后羿,并使用浑身的解数,赢得了后羿关注和青睐。
寒浞没钱没背景,他深知自己要想在异国他乡立足,最关键的,就是要博取后羿的充分信任。
当然,对于朝中的权贵,他也是尽量去拉拢。这个人非常聪明而且能说会道。
后羿虽然称王,但是并没有天下太平,
忠于夏朝的诸侯,比如斟鄩氏、斟灌氏、有仍氏等诸侯,长期反抗后羿的统治,
这也给了寒浞等人建立军功的机会。
寒浞随着后羿的大军征战诸侯,屡立战功,不到一年的时间便升为大将军。
后来又独自带兵平定了方夷国的反叛,进一步被擢升为左司马。
后羿对寒浞是百分认可,万分的喜欢,于是后羿就把寒浞收为义子,并赐婚成家。
这时候的寒浞才16岁!
寒浞的妻子叫姜蠡,也不是等闲之辈,她是九黎蚩尤氏的后人。
作为蚩尤的后人,姜蠡可以说能征善战,以女子身份统领部落。
寒浞领兵征讨方夷国的时候,在战场上与姜蠡相识。
两人惺惺相惜,互相爱慕,于是姜蠡便率本部族投降了寒浞。
姜蠡与寒浞结婚后,协助其四处征战,屡立战功,
此后寒浞更是不断升迁,不到二十岁便成为主政大臣。
而后羿呢,则在和平幻象中腐化堕落,沉迷女色酒肉,关键是后羿也跟太康一样,喜欢打猎。
后羿将朝政全部交给义子寒浞,
而寒浞一方面趁机结党营私壮大势力。
另一方面继续投后羿所好,进献美女、美酒、良马与猎手,让后羿自甘堕落,
他这么做呢,反而更得后羿信任。
但是后羿朝中也不乏耿直的大臣。
比如,武罗、伯因就曾多次暗地里提醒后羿要提防寒浞的野心,但是后羿根本不信忠心耿耿的干儿子寒浞能背叛自己。
这些老臣知道后羿的王朝即将倒台。
但是,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寒浞一步步向王位靠近。
后羿三十一年,寒浞拜相总揽朝政。
后羿三十二年,后羿纳诸侯之女纯狐为少妃。
夏朝早期全图
纯狐十八岁,年轻貌美倾国倾城,后羿五十八岁,长期沉迷酒色身体早被掏空了;
所以呢,年轻的纯狐不甘心就这么平淡一生,直到看见代后羿掌权的寒浞。
才又重新燃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纯狐被寒浞的年轻有为的王者气息所吸引,而寒浞也被纯狐的美貌折服。
从此以后两个人就搞起了婚外情,在古代叫私通。
时间久了,纯狐劝寒浞杀掉后羿自立为王。
寒浞则对纯狐说时机还不到,因为忠于后羿的人还没死干净。
此后的三年里,寒浞以莫须有的罪名陆续除掉了后羿身边的亲信大臣,终于为篡权扫清了障碍。
有一天晚上,后羿喝的是咛叮大醉,回到自己的寝宫,正好看到寒浞和纯狐正在床上搞事情。
后羿猛然惊醒,哦,原来死去的那些老臣说的都是真的啊。
但此时后悔,无异于噬脐莫及。
于是后羿拿起剑就想杀了寒浞。
此时的后羿哪是寒浞的对手,后果可想而知。
寒浞杀掉后羿之后自立为王。
在古代凡是篡权之人,都有一个共性,就是要对被篡权之人灭族。
不止要杀掉他的血亲,还要杀掉整个部落的人,称为灭祀
为的就是防止被杀之人族人的复仇。
在这一点上,后羿不如寒浞做的绝。
后羿篡权,赶走了太康,扶植了仲康和夏王相。
因为后羿本来就是有穷国的诸侯王,对于天赋王权是有所忌惮的,
所以他要了权利,却不敢对夏后族灭祀,更不敢赶尽杀绝。
但是寒浞不一样。
寒浞是本族流放之人,是个弃子,
十四岁就忘恩负义杀了师傅全家,
骨子里相当冷血,几乎没有任何底线,
他只相信暴力不相信神权,
寒浞杀了后羿,做了件更绝的事,
那就是把后羿的肉剁成肉泥,掺上毒药之后,赐给后羿族人吃,吃了就毒死,不吃就杀死。
可以说,寒浞对于后羿这个义父的族人展开了积极的屠杀,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也只能隐姓埋名有多远跑多远,后羿的有穷氏一族自此消失。
灭了后羿之后,二十岁的寒浞正式称王,改国号为寒,把纯狐立为正妃。
为什么立纯狐而不是他的原配妻子姜蠡。
个人猜测,因为纯狐也是一方诸侯的女儿,寒浞刚刚立国,特别需要得到四方诸侯的认可,可能为了得到纯狐父亲一族的支持,才把正妃的位置给了纯狐。
寒浞称王后,吸取了太康、后羿的教训,把精力全部用在了治国上。
对内,推行削富济贫、减轻赋税的政策,改善民生以稳固统治,同时广泛征招士兵加强军备,对外则居安思危,以攻为守,逐步蚕食夏朝的剩余领地。
寒浞知道自己虽然在表面上称王称霸,但是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与夏朝平分天下。
不灭了夏朝的王族,他永远不可能安全。
寒浞正妻姜蠡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寒浇、寒戏。
这两个儿子继承了寒浞和姜蠡的优秀基因,从小就勇猛善战,十几岁就开始领兵作战,深得寒浞的喜爱。
寒浞十一年,寒浞带着俩儿子,突袭夏朝领地,掠夺财物、俘获了不少百姓为奴,算是打响了灭夏第一枪。
寒浞十二年,寒浞命令长子寒浇进攻斟灌氏弋邑,自己与寒戏佯攻夏都与斟鄩氏分散夏朝的兵力,寒浇一举攻陷弋邑。
战后,寒浞封赏功臣,将大儿子寒浇封为过王,镇守过邑,今山东莱州市西北,封次子寒戏为弋王,镇守弋邑,今河南太康与杞县之间。
这次寒夏首战,虽然寒国赢了,但是寒国的有生力量也遭到了重创。
但是夏王相因畏惧寒浞没有组织有力的反击,错失了打败寒浞的良机。
此后,寒夏两国休战六年给了对方休养生息的时间。
六年后,战火重燃。
寒浞十八年,寒军再度出击攻夏。
寒浇首先攻斟灌氏,设伏击杀首领姒开甲,攻占斟灌;
寒浞十九年,又在潍河水战中,利用夏军不习水性的弱点,凿穿战船,击败斟鄩氏,杀死首领姒木丁。
寒浞二十年,寒浞兵分三路围攻夏都帝丘,夏王相率军民抵抗无果,帝丘被破,夏王相及族人被尽数诛杀,夏朝正式亡国,统治区域也尽归寒国所有。
寒浞以为夏后族已经绝祀,可以高枕无忧了,却不知夏王相的妃子后缗当时已怀身孕,从帝丘城墙水洞逃出,扮作农妇逃回母家有仍,今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周边。
寒浞二十一年,后缗在有仍生下一个男婴,取名少康。
少康长大后任有仍国牧正,一个掌管畜牧的官职,身份泄露后遭寒浞之子寒浇追捕,逃往有虞国,位于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一带。
寒浞三十九年,十八岁的少康被有虞国国君虞思招为女婿,还被赏赐了伦邑与数百名士兵。
他自此刻苦习武、广交贤才,筹备复国。
说到底,少康多少还带着夏朝王族的基因。
寒浞五十五年,逃亡到有鬲的夏朝老臣伯靡,暗中联络残存的斟灌氏和斟鄩氏族人,率领他们投奔少康,组成了一支复国大军,向寒国宣战。
寒浞五十七年,复国大军攻克过城,诛杀寒浇;
寒浞五十九年,少康之子杼领兵收复弋邑,诛杀寒戏。
寒浞六十年,少康的复国大军攻克寒国两大封国(过国,弋国),收复中原大部,随即进军寒浞老巢夏朝的老都城斟鄩。
但是此时寒浞已年近八十,根本无力抵抗,其部下见寒浞大势已去,将他从宫中擒获献给少康。
寒浞自杀未遂,被绑到少康面前。大将伯靡历数寒浞各项罪状,少康命人将他的肉一片一片地割下,被凌迟处死。
寒浞的族人也被斩尽杀绝。
自此,夏朝的政权又回归正统,这就是著名的少康复国。
从太康失国到少康复国,夏朝政权空档大约一百年的时间。
连年内乱,导致夏朝国力衰微。
少康复国后,勤政爱民,专心农业水利,重建了夏后氏对国家的统治,并建都纶邑,最终实现了中兴的局面。
为了确立夏王朝的正统地位,少康命史官对寒浞的篡政史进行了大规模的销毁,几乎抹掉了寒浞存在过的痕迹。
在此后的史官眼里,寒浞的篡权乱政以及恩将仇报等一系列暴虐卑劣行径,同样为他们所不齿。
于是,这个曾经登顶古代中国权利顶峰的人物,就这样被刻意遗忘在了历史长河中。
参考资料:
1、《史记·夏本纪》
2、《竹书纪年》
3、《左传·襄公·襄公四年》
4、《楚辞·天问》
5、王逸《章句》
说明:
文中后羿篡权时间线和寒浞人物时间线存在严重矛盾,比如:
1、视频中说寒浞在位60年,意味着他20岁就要称王,
但他称王的时间显然要晚于20岁;
2、另有资料显示后羿在位仅3年,视频中按照后羿在位三十余年进行叙述。
3、还存在其他多处时间上的瑕疵。
因无确切的资料可以考证,本视频仅供娱乐,不能作为史实参考,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