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20年前农村的上学路

发布时间:2025-09-08 14:39  浏览量:3

20多年前,也就是2000年千禧年的时候,那时候农村还没有凋敝。村子里面还是有很多的小孩,大人。每个村子都会有一个村小小学。每个乡还会有两所初级中学,有的还不止两所。后来乡镇合并了就没有乡了,我们乡的两所中学就消失了。

我现在尽可能的客观理性的回忆一下,那时候好像市场经济也比较发达,就是感觉一切东西都比较新鲜,时尚,蓬勃向上。特别是在电视里面可以看到很多的非常有高级感的东西,就是放到现在也是非常高级的,我无法去具体描述,总而言之就是各种风格都能看到。你比如说电视剧有一些都市言情剧,青春偶像剧,还有一些欧美的东西,日韩的也有。当然,这些青春偶像,影视明星对于时尚还有青少年也有一定的影响。

我们今天要谈论的是20多年前,农村中学放学上学时候的场景。全部为100%真实的回忆原创,如果能够引起你共鸣,欢迎留言评论。

那时候很多孩子都喜欢追星,男孩子喜欢留长发,我记得我们小学的校长因为长发的问题,亲手掐了一个混混到办公室去。责令他下午去剪头发,他不剪,然后跟校领导干起来了。他们喜欢那种飘逸的长发,是受港台剧尤其是古惑仔影响。觉得这样非常的洒脱,狂放不羁。当然也有一部分抽烟。老师就叫我们不要跟这些坏学生在一起,会变坏。

放学的路上,我们几个小伙伴,一个村的都会一起结伴回家,在路上经常会看到一些小混混们约架干仗。他们一般都会画地为牢,占山为王,成立一个所谓的什么门派,我记得当时有什么蝴蝶帮乱七八糟的,有男有女,女的就是和电影中的角色差不多,老大身边的女人。他们经常会因为一些所谓的地盘啊,乱七八糟的恩怨打起来,然后约架一般都是确定在放学或者某个地方。我们这些吃瓜群众就会在一起组团看他们打仗,所谓的打仗也就是拿着棍子两帮人火拼。本着看热闹不嫌事大。我也不自觉的成为鲁迅笔中的坎坷,那时候没有明显的喜怒哀乐,就觉得好玩刺激。

他们觉得自己很酷,很潮,父母都是农民,有的时候会从家里面偷点米到学校的食堂去卖,然后去兑换很多零食来吃。有的时候也会装阔气,为了吸引异性的注意,我给他们买好吃的,有的出手大方的,会给他们买随身听或者是复读机,这样就觉得非常的阔绰。当然也有部分老实的女孩子,可能因为颜值还不错,会成为很多男孩追捧的对象,不自觉的就上了贼船,开始混日子,混事不好好学习。这些女孩子其实是最大的受害者,她们只是贪慕虚荣,因为男生的爱慕,所以慢慢的就成为了她们其中的一员,天天瞎混日子。再后来互联网开始发达之后,就成为非主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乡村的中学基本上都是在一个乡的中心点,所以离我们村子很远,我们都要走路去上学,当然我们并不是最远的,还有更远的村庄。每天天亮一大早就要赶路,我记得我家距离中学的路是3km,初中数学学的比较好,步行每小时是5km左右,我们基本上要花40分钟能走到学校,所以大概3km。每天中午放学之后还要回家吃饭,吃过饭再到学校,放学再回来。所以每天要来回四趟十二公里。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在学校小卖部旁边的食堂吃饭,每天的饭票是8毛钱,可以从家里面带米来换粮票。

我们放学的路上经常会看到很多人扛着一袋米,往学校赶,他们就是换饭票的。因为他们家离学校远,所以中午没法回家,只能在学校吃饭。当然这些人拿着很多饭票不老实,经常会用饭票去买零食,饭票是硬通货和钱,流通性质是一样的,可以用饭票去买零食吃。

有一条大路,当然也会有一些小路,根据每个家的路径和距离不同,有的人可能会选择走小路。小路上风景好一点,弯弯曲曲的,经常会看到一些很奇怪的东西。比如说野生的植物啊,果子,还有野兔子,稀奇古怪的动物也会有。因为我们是平原地区,没有山地,所以空旷一望无际安全系数是可以保证的。

那时候农村的路还不是柏油路,也没有多少小汽车,通勤的工具就是有一些黑头车,主要是三轮车和面包车,面包车把村里面的人拉到乡里面或者是镇上2块钱一个人。三轮车好像便宜一点,但是黑烟比较浓,噪音比较大。不是现在的电动三轮车,是烧油的。

那时候的物质条件就是比较欠缺贫乏,但是精神食粮还是非常富足的。每天中午回来都迫不及待打开电视看七龙珠动画片。晚上回家的时候还可以看动画,城东王城的时候播的动画片是虹猫蓝兔七侠传,还有一些综艺节目。我记得有一个叫做奇思妙想,挺有意思的。那时候的电视节目还是百花齐放,很有意思,还有老毕的周末什么国庆7天乐。还有一些晚会什么的,还有综艺节目,我们安徽的超级大赢家,每周五晚上。

上学放学的路上,偶尔会遇到孩子的父母,我们都叫叔叔阿姨,他们从集市上赶回来,会带一点零食给我们吃,我最欣赏的就是早上吃的肉包子,因为很少能吃到肉包子。我父母亲也只有在集上卖菜的时候,可能会买一些,还有第一次吃辣糊汤。我总感觉父母亲那一代他们有自己的文化底蕴,可能我们年轻人接受新鲜事物比较快,变得浮光掠影,但是回过头来看能真正过日子,安下心来的还是老一辈。他们知足常乐,作息规律,可能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慢一点,但是日子过得很扎实,早睡早起。

有的人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就会买一辆自行车,如果有自行车的话,上学放学就方便多了。只需要15分钟就可以骑到学校。那时候我三姐家有一辆破自行车,他说要给我,我心心念念的,后来真给我了,但是这个车有个问题,轮胎是歪的歪歪扭扭的,也没法上锁,我就勇敢的尝试骑过一次去学校,后来再也没有骑过了。因为我觉得不是很安全,而且刹车也不是很灵,是一个女士的自行车。我怕同学笑话,就悄悄的停在角落。

放学路上经常会有一些拖拉机。拖拉机上面都是当地的村民运粮食的。有的熟人的话就会捎带我们一车,然后我们就坐着拖拉机回家。平心而论,我们的生存利益要比现在的孩子好太多了,也没有父母管我们。吃的也很普通,粗茶淡饭。回家还要忙着喂猪,到田里面去。摘红薯还有玉米,有的时候还要烧猪食,就是把芋头上手之后加点米糠饲料混合起来给猪吃。现在应该没几个孩子会喂猪了吧?

放学路上最好玩的就是几个人结伴而行,然后大家评头论足前面的哪个女孩长得漂亮。哪个人长得比较磕碜,就觉得很好玩。乡村的节奏就是比较慢,大家也不知道未来发生什么,但是都未来都充满了希望,眼里面都有光。有的家庭条件比较好的会带给随身听放音乐给我们听,我记得那时候周杰伦有一张专辑叫《范特西》,我们听音乐觉得很厉害,觉得这个可是很强,以后绝对不得了,好多人都喜欢他。

觉得家里很远的,走回家之后可能都天黑了,我问过我的同学们,他们离家远的。到学校要走两个小时,一来一回就要4个小时,难怪身体看起来很结实,天天4个小时的活动量还是很强的。

再后来这个路就变成了柏油路,变得更加宽敞明亮,干净整洁,但是这又没有人在上面来回走了,因为我们毕业之后没过两年,学校就因为招不到学生合并了,再后来就没有了,销声匿迹了。老家的那条路,我就再也没有看到学生在上面走了。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都没有人了。农村变得像屎一样沉寂,我有时候感到怅然若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