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去世10年,女儿远走他乡,85岁达式常忙活大半辈子孤独吗?
发布时间:2025-09-08 10:53 浏览量:2
达式常真是忙活了大半辈子,八十多岁了还在打卡上班,这敬业程度不得不服!
他简直就是一股清流,不炒作,没有花边恋情,没有绯闻,一生只爱妻子王文皓一个人,
妻子去世后,唯一一个女儿,也不在身边,你说人这一辈子图啥呢?
如果不是今年长春电影制片厂80周年庆典上那惊鸿一瞥的影像,或许很多人还不知道,咱们的老偶像达式常,已经85岁高龄了。
镜头前的他,目光依然清澈有神,岁月的痕迹在他脸上刻画出阅历,却丝毫未减那份独特的魅力。
大家是不是以为85岁的老人就该颐养天年、含饴弄孙,每天晒晒太阳,打打瞌睡?但达式常可不走寻常路!
在2023年11月的厦门金鸡奖颁奖礼,达式常高票斩获“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
这个奖有多重磅?它是专门颁给那些为中国电影事业做出卓越贡献,而且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在此之前,上影演员剧团只有张瑞芳、秦怡、牛犇三位前辈拿过。达式常能成为第四位,足见他在电影界的地位。
可站在领奖台上,他依然是那副谦逊的模样,这份云淡风轻,是历经风雨后的从容,更是对艺术的无上尊重。
拿了奖就该功成身退,好好享受退休生活了?他偏不!
83岁的他,给自己找了个新任务,给中国青年出版社的精装版《牛虻》当有声书导演!
不仅如此,他还亲自上阵,一人分饰两角,旁白和蒙泰里尼神父的配音。
为了这部作品,他三天两头往武康路上的上影演员剧团跑,把原著翻得都快烂了。
选角时更是费尽心思,邀请老搭档赵静为吉普赛老太太配音,还特意拓宽她的戏路,又让崔杰给上校配音,充分发挥他的特色。
而且参与这部有声书录制,几乎没什么酬劳,大家就是领份盒饭。
可剧团的腕儿们,佟瑞欣,王诗槐,于慧这些老熟人,都被达式常那股子对艺术的痴迷劲儿和人格魅力给征服了,个个有求必应。
结果这部作品一经推出,立刻被听众们夸成听觉大餐。这背后,就是老艺术家对艺术那份骨子里的执着和热爱。
到了2024年,84岁的达式常更是“艺高人胆大”,挑战了一个更高难度的活儿!
他在电影《父亲在远方》里饰演老连长徐达,更跟着剧组去了昆仑山高海拔的山谷拍戏!
高海拔地区的严寒和缺氧,对年轻人都是不小的考验,何况一位八旬老人!
可他呢?从没叫苦叫累,每场戏都亲自完成,一丝不苟地演绎着那个不畏艰险的兵团连长。
虽然今年公开露面少了,但他依旧过得充实。上影演员剧团的同事说,他还是保持着规律的生活,偶尔去剧团转转,和老朋友们聊聊天,那份对电影和表演的痴迷,从未改变。
达式常的人生,除了艺术,另一个绕不开的词就是爱情。他和妻子王文皓的故事,在演艺圈,简直就是一部神仙眷侣的浪漫史。
上世纪60年代初,青涩的达式常在上海电影专科学校,遇到了美丽的王文皓。
她身世坎坷,从小父母双亡,这让她比同龄人更懂事,也更懂得珍惜。
两个年轻人在艺术的熏陶下,心生爱慕,在清贫的日子里相濡以沫。
1965年,达式常凭借《年青的一代》一炮而红,成了上影厂的香饽饽,身边自然不乏追求者。可他心里只有王文皓一个人。
1966年10月1日国庆节那天,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个日子选得特别有意义,就像他们的爱情一样,要红红火火地过一辈子。
王文皓原本也有演员梦,但因为声带有问题,只能在美影厂做编辑。
她从没因为丈夫的成功而失落,反而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家庭上,全心全意支持达式常的事业。
当他拿下百花奖,激动得热泪盈眶时,台下的王文皓也跟着流泪,那个奖项,是他们共同付出的最高回报。
王文皓身体一直不好,达式常心疼她,坚持只要了一个女儿达秧。
多年来,他拍戏再忙,也从未疏忽过对体弱妻子和年幼女儿的照顾。那份体贴,不是演出来的,而是发自内心的深情。
然而,相伴了50多年的爱妻,在2015年骤然离世。这对75岁的达式常打击太大了,几乎让他崩溃。
他在后来的采访中,字字泣血地说道:“王文皓不仅是我的妻子,更是我的知己、朋友、精神支柱,她的离去让我感觉失去了人生的一半。”
当时他甚至没来得及好好告别,这让人感到非常遗憾。
妻子离开了,女儿又远在海外,这似乎成了达式常孤独的另一个佐证。可事实远非如此。
达式常的独生女达秧,长大后定居美国,从事纪录片拍摄工作。她远走他乡,不是因为和父亲关系不好,而是为了追求自己的艺术理想。
从小在父母的熏陶下,达秧对艺术有着浓厚兴趣,尤其钟爱真实记录生活的纪录片。
虽然身处异国,但达秧和父亲的感情,却从未被距离冲淡。以前父母身体好的时候,达式常夫妇每年都会去美国探望女儿,后来王文皓身体不好,就变成了女儿经常回国看望父母。
2015年王文皓去世后,达秧更担心父亲的生活,回国的频率更高了,几乎每年都会回来住上一段时间,陪伴父亲度过难熬的时光。
现代科技的发展,让父女俩的交流变得无比便捷。
达秧知道父亲喜欢吃家乡菜,每次回国都会带很多上海的老字号点心,还会提前学几道父亲爱吃的菜,回来亲手为父亲烹制。
她也全力支持父亲继续工作,觉得只要父亲开心就好。去年达式常拍摄《父亲在远方》时,达秧更是专门从美国飞回来探班,在昆仑山待了几天,陪父亲聊天解闷。
生活中的达式常,是个特别纯粹、特别低调的人。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有个坚持了几十年的习惯,那就是不开车不买车,现在年纪大了,就骑自行车或者步行。
不仅如此,80多岁的达式常还坚持到上影厂演员剧团打卡上班。对他来说,“上影演员剧团”就像另一个家,只要剧团有活动,他肯定参加。
哪怕没有具体工作,他也愿意去剧团转转,和老同事聊聊天,看看年轻演员排练。这种对集体的热爱和归属感,在如今的演艺圈,实属难得。
达式常的生活特别简朴,不追求名牌,平时穿的都是普通的棉布衣。但他对别人却很大方,剧团里年轻演员有困难,他总是主动帮忙。
不过他的淡泊名利才是最难得的,成名这么多年,他拒绝了无数广告代言,从不参加综艺节目的录制。有人算过,光这些拒绝的广告代言,加起来就有上千万的收入。
但达式常一点不后悔,他说自己是演员,不是商人,拍广告会影响观众对他角色的信任。
这种对艺术的敬畏心,对初心的坚守,值得现在很多年轻演员深思。
妻子去世后,剧团同事怕他孤单,经常约他聚会。现在他的生活有专人照料,饮食起居都安排得妥妥帖帖。他自己也说,每天有事做,有老朋友聊天,不觉得孤单。
他用“敬、淡、忠、正”四个字总结自己的人生:敬艺术、淡名利、忠感情、正言行。
这四个字,不仅是他一生的写照,更是他对抗孤独的精神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