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之乱与五胡乱华(三一):慕容归秦,王猛金刀

发布时间:2025-09-06 03:30  浏览量:1

369年,东晋桓温发动针对前燕慕容氏的第三次北伐。东晋初期进展顺利,收复淮水以北的广大地区。但由于孤军深入,河道干涸,供给不济,进抵枋头后停滞不前。前燕则在困境下启用名将慕容垂,并以割让虎牢关以西地区为条件向前秦苻坚求援。苻坚在王猛“先救燕再趁其虚弱而灭之”的策略下发兵援燕。东晋打通粮道无望,又无法击退慕容垂,加之前秦援军将至,只得退兵。而后在退兵途中屡被慕容垂击败,损兵折将数万人。桓温第三次北伐失败,未能实现灭亡前燕的战略目标。

桓温第三次北伐

尽管如此,桓温北伐仍然打击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导致前燕内部矛盾激化,并导致其后亡于前秦。

前燕慕容垂大败桓温,威名大振。慕容评对慕容垂是又忌又恨。后慕容垂提出奖励麾下将士,但被慕容评压住不报。慕容垂大为不满,与慕容评相争。太后可足浑氏素恨慕容垂,又曾借巫蛊案害死慕容垂的妻子段氏,遂毁其战功,与慕容评相谋,欲杀慕容垂。关于可足浑氏与慕容垂的恩怨,可以阅读本系列之前的文章《燕晋蓄势,王猛治秦》。

一代军神慕容垂

慕容恪之子慕容楷及慕容垂舅兰建知道后,告诉慕容垂说:“先发制人而后发制于人。只要除掉慕容评及乐安王慕容臧,其他的人就无能为力了。”但慕容垂始终心中不忍,说:“骨肉相残而首乱于国,吾有死而已,不忍为也”(《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二》)。不久,二人又告诉慕容垂说:“内意已决,不可不早发。”慕容垂说:“必不可弥缝,吾宁避之于外,馀非所议”(《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二》)。

慕容垂心中忧虑,未敢将此事告诉诸子,同时也是怕引起诸子的骚动。世子慕容令说:“您似乎有所忧虑,莫非是因为主上幼冲,太傅疾贤,而您功高望重,所以愈加被猜疑吗?”慕容垂说:“是的。吾竭力致命以破强寇,本欲保全家国,岂知功成之后,却令我身无所容。汝既知吾心,何以为吾谋?”慕容令说:“主上暗弱,委任太傅,一旦祸发,疾于骇机。今欲保族全身,不失大义,莫若逃之龙城,逊辞谢罪,以待主上之察,若周公之居东,庶几可以感寤而得还,此幸之大者也。如其不然,则内抚燕、代,外怀群夷,守肥如之险以自保,亦其次也。”(《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二》)慕容垂觉得这个办法很好,遂同意。

慕容垂与段氏

十一月,慕容垂以打猎为由,微服出邺,准备回故都龙城。可是到邯郸时,却出了意外。幼子慕容麟向来不为慕容垂所宠爱,便向慕容评告状,慕容垂左右也多有离去。看来这坑爹的典型,也并非汉人独有。慕容评知道后,在慕容暐面前尽说慕容垂坏话,遂派西平公慕容强率精骑追之,到范阳(今北京)时,慕容垂派慕容令断后,慕容强不敢追赶。时天将晚慕容令对慕容垂说:“本欲保东都以自全,今事已泄,谋不及设。秦主方招延英杰,不如往归之。”慕容垂说:“如今之计,舍此安之”(《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二》)。

慕容垂“乃散骑灭迹,傍南山复还邺,隐于赵之显原陵”(《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二》),又杀白马以祭天。慕容令对慕容垂说:“太傅忌贤疾能,构事以来,人尤忿恨。今邺城之中,莫知尊处,如婴儿之思母,夷、夏同之。若顺众心,袭其无备,取之如指掌耳。事定之后,革弊简能,大匡朝政,以辅主上,安国存家,功之大者也。现今之便,诚不可失,愿给骑数人,足以办之。”

慕容垂说:“如汝之谋,事成诚为大福,不成悔之何及!不如西奔,可以万全”(《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二》)。其子慕容马奴暗中谋划逃归,慕容垂杀了他之后起行。慕容垂遂率部西行,至河阳,斩津吏而渡。遂自洛阳与段夫人(是慕容垂原配妻子的妹妹),子慕容令、慕容宝、慕容农、慕容隆,慕容恪之子慕容楷,舅兰建,郎中令高弼一起投奔前秦,只留夫人可足浑氏(即太后之妹)于邺城。乙泉戌主吴归率兵追击,被慕容令击退。

前秦前燕对峙

自前燕慕容恪死后,前秦苻坚便有伐燕之意,但一直未成,一是因内乱,二是忌惮慕容垂之威名。苻坚闻慕容垂来归,大喜,亲自到郊外迎接,执其手说:“天生贤杰,必相与共成大功,此自然之数也。要当与卿共定天下,告成岱宗,然后还卿本邦,世封幽州,使卿去国不失为子之孝,归朕不失事君之忠,不亦美乎!”慕容垂感激地说:“羁旅之臣,免罪为幸。本邦之荣,非所敢望!”(《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二》)苻坚爱慕容令及慕容楷之才,皆厚相待,赏赐巨万,每次进见,都非常亲厚。关中士民素闻慕容垂父子名,皆向慕之。

名臣王猛

秦相王猛深知慕容垂有雄略,怕将来引以为患,便对苻坚说:“慕容垂,燕之戚属,世雄东夏,宽仁惠下,恩结士庶,燕、赵之间咸有奉戴之意。观其才略,权智无方,兼其诸子明毅有干艺,人之杰也。蛟龙猛兽,非可驯之物,不如除之。”苻坚未从,说:“吾方以义致英豪,建不世之功。且其初至,吾告之至诚,今而害之,人将谓我何!”(《晋书·苻坚载记》)并以慕容垂为冠军将军,封宾都侯,食华阴五百户。

前秦攻灭前燕之战

时前燕纲颓纪紊,日益腐败。桓温攻燕结束后,前燕又反悔食言,未将虎牢(今河南荥阳西北汜水镇)以西土地割让给前秦,前秦遂以此为借口,于十一月派王猛统将军梁成、邓羌等率步骑3万,进攻前燕(参见前秦灭前燕之战),并以慕容令为参军,充当向导。

公元370年正月,秦军占领前燕西部重镇洛阳,王猛又遣将击走燕乐安王慕容臧出荥阳(今河南省荥阳市),留兵屯守,凯旋西归,完成了灭燕第一阶段的战略计划。

此战中,王猛以一万轻骑大败十万前燕军,成功夺取洛阳,此战后,王猛高调凯旋回到长安,导致前燕慕容暐以为前秦只是想夺回之前答应割让之地。即便前燕的尚书左丞申绍看出前秦计策,建议慕容暐加强晋阳防务,但慕容暐终不能用。

因之前在北伐中未能实现凿通石门以通粮道的战役目标,导致枋头之战失败。东晋桓温将军事失败归罪于豫州刺史袁真,并上书朝廷要求贬其为庶人。袁真遂据寿春而反,并暗地与前燕联系。到370年二月,袁真病死,部将朱辅拥立其子袁瑾为豫州刺史。前燕、前秦都遣军援助袁瑾,桓温命部将竺瑶、矫阳之率军迎战。燕军先至,在武丘与竺瑶交战,结果大败而回。

前秦秣兵历马

六月,王猛辞苻坚于灞上,赴军再伐前燕。苻坚表示他要亲率大军随后东进,王猛却胸有成竹地说:“荡平残胡,如风扫叶,不劳陛下亲受风尘之苦,只请敕命有关部门给燕国被俘君臣预先造好住房就行了。”苻坚大喜。

出征前,王猛亲自向苻坚请求以慕容垂长子慕容令作为向导,出任参军。出征的前一晚,慕容垂府上来了一位客人,正是王猛,一来是王猛在前秦位高权重,深受苻坚信任,二来慕容令在王猛帐中,自然希望好好照顾。慕容垂丝毫不敢怠慢,盛宴为王猛践行,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王猛话锋一转,说了那么一句话“今当远别,何以赠我?使我睹物思人”,《资治通鉴》还用了“从容”一词来形容王猛的表现,用计而面不改色心不跳,可见这位王丞相绝对的演技派影帝,慕容垂到底是粗人,论心机深沉哪里及得上王猛,身边又没有其他的东西,慕容垂随手解下腰间金刀送给了王猛,此时他尚且不知自己已经陷入王猛的陷阱中。

王猛攻燕

大军快要达到洛阳,王猛又开始了他又一步计划,他买通了故事的又一位主人公——慕容垂的帐下亲信金熙。金熙手拿慕容垂的金刀来到慕容令帐中,带来了所谓的慕容垂的口信 “你我父子之所以投奔于此,无非是避祸。如今王猛心胸狭隘,数次想排挤我们,而苻坚表面上对我们礼让有加,但其心实在难测。估计我们父子仍然难免一死,况且最近听说燕国皇帝于我们走后颇有悔意。我现在已经在逃亡路上了,你不走更待何时?事起仓促,来不及写信,特派人传口信,以金刀为证。”事关重大,加之行军途中和慕容垂没有联系,不由得慕容令不信,怎么办,是走是留。思前想后,慕容令想燕国毕竟是祖上心血,父亲一定不忍见它灭亡,决定追随父亲回到燕国。于是慕容令借打猎为名,重回前燕。

千古第一反间计:金刀计

王猛将消息传回长安,慕容垂惊得魂飞魄散,当真祸从天降,连辩解也不敢辩解,仓促出逃,结果在蓝田被追兵赶上,押回长安。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金刀计”。

只是令王猛没想到的是,苻坚并没有责备慕容垂,相反安慰他:“你因为自家、朝廷争斗,委身投靠于朕。贤人心不忘本,仍然怀念故土,这也是人各有志,不值得深咎。然而燕国行将灭亡,不是慕容令所能拯救的,可惜的只是他白白地进了虎口而已。况且父子兄弟,罪不株连,你为什么过分惧怕而狼狈到如此地步呢”,对待慕容垂仍然和以前一样。王猛最终没有达成除去慕容垂以绝后患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