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女工吴桂贤,37岁被提拔为新中国副总理,她的子女过得如何

发布时间:2025-08-13 16:59  浏览量:1

在人们的认知里,“女性”这一词汇仿佛与“政坛”毫无关联。从古至今,男性掌控政坛、女性远离政治似乎已经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现象。

作为女性,在政治领域崭露头角本就足够令人讶异,要是还处于高位,那就更免不了要遭遇更多的折磨与刁难。新中国第一位女性副总理吴桂贤,对此感触颇深。

如今的吴桂贤回首多年从政经历,依旧感慨良多。自1958年宣誓加入共产党起,她的一生仿佛就注定与国家和政治紧密相连,这份缘分既赋予她勇气,也曾让她面临考验。

今日,让我们一同回首往昔,瞧瞧这位年仅37岁便荣登国家副总理之位的传奇女性,是如何一步一步踏入政坛的。此外,在她的影响下,她的子女又选择了怎样的人生道路。

吴桂贤是地道的河南人,出身农民家庭的她家境困苦,兄弟姐妹数量多达九人,连每日吃饭都困难重重。吴桂贤的父母在子女教育方面也是力不从心,因此,吴桂贤从小没读过多少书。

13岁那年,心地善良且勤劳的吴桂贤,为了贴补家用,独自登上了往西行驶的列车。她打算找份工作,为家里还在吃奶的弟弟妹妹挣些买奶粉的钱。

经过多方打听,彼时的吴桂贤得知新中国首家国家纺织厂——陕西西北国棉一厂正在招聘工人,担心错失良机的她马上报了名。

面对招工人员带有试探意味的眼神,为了获得工作机会,吴桂贤不得已谎称自己年满十八岁了。

工作人员怎会轻易相信呢?毕竟彼时的小吴桂贤身形极为瘦小,模样柔弱不堪,全然没有成年人的模样。

面对工作人员的回绝,吴桂贤万般挽留,再三表明自己断不会因年纪小就偷懒,还当场在机器旁干起活来。她的这份热忱与专注打动了工作人员,最终,吴桂贤成了纺织厂里年纪最小的工人。

在让人劳累的工厂生涯里,吴桂贤从不耍滑,天天脸上都带着笑容,多次被评选为纺织厂的杰出工人。

就在这个时候,厂长找到了她,给她带来一个喜讯:“你能够加入党组织了!”这一年是1958年,那时的吴桂贤年仅20岁,且她未曾接受过一天的学校教育。

吴桂贤深知自己文化水平不高,便更加努力地工作,以自身的拼搏来回报组织的优待。后来,她被调到厂里当时由全国劳动模范、党的八大代表赵梦桃所在的工作小组,一同学习技术。

于此处,吴桂贤获得了真挚的友情,还从组长赵梦桃那里学到诸多组织管理方面的知识。

赵梦桃离世后,工作勤勉且深受器重的吴桂贤接过了她的职责,引领小组里的姐妹们持续奋进,让小组成为全国闻名的纺织团队。她本人也凭借此被授予“先进工作者”“厂级标兵”等称号,获得三好学生和优秀学员等荣誉更是顺理成章。

西北国棉一厂的副厂长退休后,在众人的拥护下,吴桂贤理所当然地担任了彼时的副厂长一职。

1963年,吴桂贤当选为陕西人大代表,1964年,她以纺织工人代表和典型的身份前往首都,见到了她梦寐以求的毛主席。正当吴桂贤沉浸在终于取得成就的喜悦中时,意外不声不响地降临了。

1966年,特殊阶段降临,刹那间全国民众都惶恐不安。看着众多杰出的前辈接连遭到批判,政治文化水平不高的吴桂贤满心都是困惑与不解。

然而,她对此毫无办法。面对这一切,她只能在毛主席和周总理发表广播演讲时,把自认为关键的知识记录下来。回到家后,她依据本子上的指引去做,用自己的方式来制止当时“造反派”的激进举动。

直至1968年,吴桂贤才得以再度进京参会。面对混乱局势过后杂乱无序的政治状况,毛主席即刻指示她留下参与政治局相关工作。

吴桂贤当时仓促之间连行李都没来得及准备,后来才晓得,自己获得任命竟然是周总理亲自指定的,原因是她工作踏实努力,并且出身符合“工农基层干部”这一条件。

吴桂贤留在北京后,听从安排,马上着手筹备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和共青团的重建工作。但面对繁杂的事务,在一众同事里年纪最轻、肩负责任最大且经验最匮乏的吴桂贤,一下子不知从何处开始,每日紧张得难以入眠,老是担忧自己无法胜任这份工作。

然而,事实表明,周恩来总理当时做出的决策是正确无误的。吴桂贤确实属于临危之际接受使命,出色地达成了组织交付的任务。

1975年,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举行,当国务院副总理候选人名单中出现吴桂贤的名字时,除她本人外,其他人都没感到意外。

在一轮唱票结束后,37岁的吴桂贤成功通过选举,在十二位副总理里排名第八。

尽管处于高位,吴桂贤却不止一回向身旁的人吐露:“我独自在北京,感觉就如同鸟儿被困在了笼子里。”

实际上,她内心真正期望的并非是在北京担任副总理一职,而是渴望回到西北国棉一厂,与曾经一同奋斗的姐妹们携手奋进。

1977年,在“四人帮”被粉碎之后,吴桂贤向华国锋表明了自己想回到西北国棉一厂的想法,期望对方批准免去自己副总理的职务。

华国锋十分乐意地说道:“副总理的去留问题,可等到第五届人大再做讨论。你就别再回西北国棉一厂了,直接回陕西省省委任职工作。”

吴桂贤明白这是让自己离开北京,也就不再强求,当晚便好似挣脱牢笼的鸟儿,飞回了她心心念念的陕西。

吴桂贤返回自己的工厂后,身着工作服与工友们一同拼搏了多年,于1998年退休。然而,退休在吴桂贤看来并非意味着停歇,她觉得自己还有更为关键的事要去完成。

2007年,在她的主持下,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设立了“桂贤”教育扶贫专项基金。彼时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三十年的重要节点,尽管全国面貌已然焕然一新,但不少偏远山村的经济发展依旧如同三十年前那般滞后、封闭。

吴桂贤亲自实地探访了解到实际状况,被孩子们无处上学的凄惨境遇触动,当下便决意投身到教育和扶贫工作中,还多次在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的成立大会上表示:“让先富起来的带动后富的,这是一份责任。”

能够这样讲,吴桂贤退休之后变得更加忙碌了。往昔,她每天只需待在工厂,全心全意投入到纺织工作中。然而退休以后,她的职责变成了奔赴全国各地,与各地的扶贫机构进行联络。

她行事低调、生活简朴,向来不乐意接受记者的采访。然而,每当公益活动有需求时,她总会在繁忙的日程中挤出时间,还多次借助媒体向社会发出呼吁,倡导大家给予弱势群体更多的关注。

没有冗长说教,没有刻板讲述,吴桂贤真挚的言辞触动了无数人的内心。

退休后的十一年间,她果真践行了自己的承诺,始终投身于扶贫工作中。她在深圳创办了用于为西部筹集资金的公益组织——陕西促进会,搭建起交流平台,推动了东部与内陆地区的经济联系。

四、优秀的子女

上天不会亏待任何一个善良且勤奋的人。或许是由于长期行善、积极做好事,吴桂贤多年来身体始终康健,她的家庭也格外美满。

她和丈夫王振涛在年轻时就相互爱慕、彼此倾心。二人邂逅之际,她青春靓丽、精明能干,他潇洒帅气、学识渊博。

在六年恋爱以及四十多年的婚姻生活里,二人几乎从未发生过争吵,感情甜蜜得好似刚结婚的小两口,让邻居们艳羡不已。

除了丈夫给予她贴心关怀,支持她的工作之外,吴桂贤的子女个个都事业有成,这得益于她独特的教育方法。

吴桂贤成为副总理前夕,她的儿子和女儿先后出生。由于工作极为忙碌,自小两个孩子就未由吴桂贤在身边亲自养育。

在他们眼中,“母亲”宛如一个神秘莫测的存在,唯有每月需要生活费之际,她才会寄来一封家书,借此传递心中的思念。

吴桂贤要和他们分别时,二妹才呱呱坠地两个月,连奶都还没断。天气酷热难耐,妹妹饿得哇哇大哭,那一声声啼哭如针般扎在吴桂贤心上,可组织的召唤却刻不容缓。

经过反复考量,她最后还是踏上了开往首都的列车。彼时,作为哥哥的老大,仅仅三岁而已。

之后,吴桂贤的丈夫王振涛考虑到孩子的健康成长,把大儿子留在自己身边抚养。王振涛在部队工作,和吴桂贤一样忙碌,大儿子只能依靠自己。王振涛教他煮鸡蛋,自此,水煮蛋成了这个五岁小男孩最常吃的食物。

只要提及自己的两个孩子,吴桂贤总会满心愧疚,她强烈地认为自己没能履行好母亲的职责,对两个孩子关怀也不够,唯恐他们会埋怨自己。

然而,两个小孩又怎会不明白母亲的伟大呢?

通过外婆讲述以及众多母亲工友的描述,他们了解到母亲正为了让更多孩子能与父母相伴而拼搏努力。于是,他们不但没有埋怨母亲,反而在未曾相见的日子里愈发想念她。

之后,吴桂贤成功退休,总算有了些时间来陪伴自己的子女,她也正式开启了对哥哥和妹妹的教导。

吴桂贤对他们进行告诫,切不可凭借自己母亲曾担任副总理这一身份,就在外面自命不凡,轻视其他同学。

相反,必须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人。要是碰到家庭处境艰难的同学,务必要马上给予帮助。这是由于母亲曾在贫困的困境中苦苦挣扎,最终挺了过来。如今家庭状况改善了,就更应当去帮扶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

在吴桂贤的悉心教导下,她的儿女不但传承了她对待工作和学习的严谨负责态度,还学会了她在与人交往时的谦逊有礼。他们学业出色,身边朋友众多,口碑极佳。

在那之后,两人先后考入深圳大学,攻读金融专业。吴桂贤明白自己没什么文化,所以从不干预孩子们的学业,全靠他们自觉。

如今,两人已然完成学业,进入当地颇具名气的金融机构任职。在闲暇时光,他们会去看望仍为公益事业四处奔忙的母亲,还拍了一张全家福。这一家人可谓是和和美美,着实令人心生羡慕。

文/南宫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