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官司算什么?宗馥莉的母亲施幼珍,更大的风浪都见过

发布时间:2025-08-02 03:04  浏览量:9

娃哈哈百亿遗产争夺案已在香港宣判,被告方宗馥莉输了。作为新闻主角之一的宗馥莉母亲施幼珍,至今仍不发一言,稳稳地神隐于幕后。在如此重大的舆论风暴面前能这样稳如泰山,没有足够的底气支撑是很难做到的。

要知道,她可是陪着宗庆后从一无所有到打下半壁江山的女人啊!她与老宗之间的牵绊之深,是很难被撼动的。

接下来,我们就来讲讲施幼珍与宗庆后之间的故事。

大龄未婚的返城知青

宗庆后与施幼珍相识于1979年。那时宗庆后34岁,施幼珍30岁,同属于“大龄单身青年”。

至于“剩下来”的原因,都是因为去当了知青。

施幼珍是家中长女,下有两个妹妹。在杭州第八中学毕业后,她主动报名去到东北边陲完达山下一个名叫雁窝岛的地方参加北大荒建设。宗庆后传记里说,施幼珍是为了把留城的机会留给妹妹。而当时时代氛围推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施幼珍毅然远离家乡,也许不仅因为她是长姐,更因为她追求进步。

当时的雁窝岛条件很恶劣,饭也吃不饱。宗庆后的传记里说她在那里割麦、养猪、放牧,表现很出色,后来被升任副排长。

在最美的年华去到最艰苦的环境磨炼了整整十年,施幼珍付出的时间和努力恐怕是他人难以想象的。她多有毅力,可想而知。

宗庆后下乡插队是在1963年,先是去到舟山马目农场,后来又被转移安置到了绍兴茶场。宗庆后在传记中讲述,那时每天干农活都累得骨头散架,但他还是千方百计地读书学习,“我的内心时刻有着这样的一种准备,虽然这样的准备在那个年代显得有点奢侈。你不断寻找,却什么也找不到。”

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宗庆后还在绍兴茶场干农活。他的终身大事便成了父母的一块心病。他们多次催促他在当地娶妻安家,但宗庆后并不打算永远留在农场,也就迟迟没有发展感情。据传记所述,在茶场插队15年,也不是没有女孩向宗庆后主动示好,只是他对待感情态度严肃,所以均无下文。

眼看着宗庆后已年过三十,母亲王树珍甚至拿出家中积蓄买来木料,把全家人发动起来为宗庆后打了一套崭新的实木家具,而后辗转托人,运送到了绍兴茶场宗庆后的宿舍院子里。

父母的用意不言自明,但宗庆后并不接受。第二天,他雇车把一整套家具又送回了杭州家中。

1978年,宗庆后终于得以以回杭顶替母亲岗位的名义,结束插队生涯,被安排到了同属教育系统的杭州上城区邮电路小学校办工农纸箱厂当工人。不久,上级单位给王树珍分配了一间位于杭州城北拱宸桥的小宿舍,全家商议后一致同意把这间小屋交由宗庆后使用。

正是这间宿舍,后来促成了宗庆后与施幼珍的姻缘,甚至成为了二人新婚燕尔时的婚房。

相见恨晚,相识相爱

两人的相识,由宗庆后单身宿舍邻居老伯促成地。老伯是个退休老干部,施幼珍是他同事的大女儿,对她非常了解。对于宗庆后,老伯也在长时间的观察中认定他勤奋进取,值得托付。

一番撮合,他们相爱了。《宗庆后:万有引力定理》中里说,“兵团和农场的岁月使他俩有太多共同经历和话语,也使他们有了彼此的理解与珍重。白天的辛劳、夜晚的竞赛、风霜雨雪、日月星辰,都构成了两人的回忆,虽然隔着绍兴和完达山的漫长距离,可是它们一旦被叠加,就会产生似曾相识的模糊,以及彼此心意相通的亲切。”

交往了将近一年,两人开始谈婚论嫁时,她已去过了宗庆后柳翠井巷的家中,宗庆后也拜见了她的父母。双方父母都同意了这桩婚事。

1979年,这对同病相怜、彼此珍重爱慕的青年,将要携手进入婚姻。

当时宗庆后家中经济仍旧拮据,身为长子的宗庆后便决定要自己攒下结婚所需的费用。他先是干起了电表的销售。那时为了找客户,他常常背着十几只电表样品,不远千里到外地开拓市场。鼓鼓囊囊的背包,重达上百斤。他走街串巷,不放过一点机会,也受尽白眼和冷遇。

曾经有一次,宗庆后没有没有向领导请示,也没有通知家人,一个人跑到了海南岛去开拓市场。那时通讯不发达,施幼珍根本无法主动联系到宗庆后。40多天里,她的未婚夫仿佛人间蒸发一般,杳无音讯。

直到宗庆后带着大大小小的一沓订单回来,为宗庆后担忧了月余的施幼珍及他的家人,才放下心来。母亲王树珍看到他又黑又瘦,心疼得都哭了:“再过几天你就要结婚了,怎么还天南地北地跑,连个消息都不往家里送,这不是让人家担心吗?”宗庆后不好意思地看向施幼珍,以为对方会怪罪自己。没想到施幼珍却笑着宽慰母亲:“您别担心,他其实也是想多发展事业,现在厂里的事情办好了,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安心地办婚事了。”

1980年5月1日,宗庆后和施幼珍领了结婚证。结婚时,宗庆后对施幼珍说了一句话:“妈妈把我们带大不容易”,言下之意,就是要施幼珍和他一起好好孝敬母亲。

宝贝女儿降生

婚后不久,施幼珍就过起了独守空房的生活。那时宗庆后常被派往外地去收尾款,一去就是好多天。蜜月还没结束,宗庆后就急匆匆赶火车去了,作为新娘的施幼珍也都默默支持。

1981年,宗庆后又开始没日没夜地去推销电扇。他东奔西跑,在家的日子少之又少。

就在那一年的上半年,施幼珍怀孕了。从外地返回后,宗庆后陪她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施幼珍的身体很好,孩子发育得也不错,“她很开心,作为丈夫的宗庆后也很开心。”

1982年1月,他们的女儿出生了。高龄当爹的宗庆后为她取名“宗馥莉”,馥谐音福、莉谐音利,他祝愿自己的女儿有福又有利。

施幼珍出院的时候,因为没有汽车,宗庆后就找了辆三轮车,一路踩着,载老婆和女儿两个一起回家。想来,这个三口质价最开始也享受过恬淡的幸福,正如千千万万个平凡家庭一般。宗庆后也说过:“那段时间也是我生命中的美好时光,是我和她们在一起的时间最为充裕的阶段。宗馥莉使我相信,未来是值得我去充满希望的。”

然而,施幼珍还没出月子,宗庆后又被派到内蒙古去催收欠款。那时已经临近春节,距离年三十没几天了。宗庆后跑到内蒙,连除夕夜也不能在家陪伴妻女。为此他很愧疚,“有时候回想起来,我觉得自己真算不上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如果妻子和女儿因此对我有所抱怨,我也实在没什么可辩解的。”

一家三口在教室住了9年

《宗庆后:万有引力原理》里说,在宗馥莉小时候,主要由她的奶奶王树珍带着,所以她与奶奶的感情很深。当她上了幼儿园,则是由爸爸宗庆后负责早晨送她上学。

后来有几年,宗庆后不再做销售工作,无需为推销和追债东奔西跑,与妻女相处的时间多了许多。按理说,这个时期应该是幸福的。然而,宗庆后对这段日子的形容却是“浑浑疆噩,慢慢地就接近到麻木”。

41岁那一年,宗庆后终于等来了新的机会:他被推荐为杭州市上城区文教局下属校办企业经销部负责人候选之一。那年4月底,他获得了正式任命。1987年5月1日,宗庆后亲手把“杭州市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红字招牌挂在了清泰街的小楼前。这一天,也是宗庆后与施幼珍结婚7周年的纪念日。

整个经销部共三个人:宗庆后与另外两名女同事。宗庆后包揽了所有重活,无论黑夜白昼、刮风下雨,只要有人要货,他便踩着三轮车以最快速度送达。

经销部成立两个月后,宗庆后看好儿童营养品市场,上级单位同意由他牵头创办“杭州保灵营养食品厂”。

宗庆后忙得脚不沾地,为了兼顾工作与家庭,他索性领着妻女把家搬到清泰小学,找了一间教室安顿了下来,一住就是整整9年。

9年间,宗馥莉从5岁长到了14岁。也是这9年间,宗庆后的事业也跃上了一个又一个台阶:1988年10月,“娃哈哈”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1991年7月,娃哈哈与宗庆后被新华社内参长篇报道,受到极大关注,同年9月,杭州娃哈哈食品集团公司正式成立。

娃哈哈的老员工至今还记得,清泰街娃哈哈总部二楼那间由教室改成的宿舍,就是老板宗庆后的家。那时候,宗庆后和施幼珍都忙着工作,小小的阿莉放学就背着书包来到宗庆后办公室,在爸爸的办公桌埋头做作业,碰到不懂的题目,她就问办公室里的叔叔阿姨。肚子饿了,她就自己到公司食堂吃饭。做完作业,她还经常在几个大学生集体宿舍里跑进跑出。

百亿老总的太太不舍得开空调

娃哈哈的发展势不可挡,宗庆后和施幼珍、宗馥莉的日子,自然也好了起来。以这个家庭的经济实力,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杭州置办一套房产并不是什么难事。为什么他们直到1996年才搬离清泰小学,大概与施幼珍勤俭持家、深谋远虑密切相关。

传记里说,宗庆后总是早上七点到公司,晚上十一点回家,他的生活就是工作,工作也是生活,至于家里的事情,宗庆后从来不管,那是施幼珍的地盘儿,“买房子,她做主。房子装修,她去弄。”

施幼珍做主买的房子,在杭州一个不算很高档的小区里。一家人搬过去之后,她还是非常节俭,“施幼珍在家热水器也不怎么开,空调也不怎么开,他们都习惯了艰苦。”

宗庆后越来越忙,几乎没时间照顾家庭,一切都赖施幼珍的照料。女儿生病,也是施幼珍一人去张罗。施幼珍在早年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说了,“宗庆后不属于我们家里的某个成员,他已经属于娃哈哈集团公司,因为他是娃哈哈公司集团的老总。”

宗馥莉升入高中后,宗庆后夫妇开始为她谋划出国读书。值得注意的是,宗馥莉前往美国读书的时间点,是1998年。网上很多信息说宗馥莉是1996年14岁时赴美读书,这跟事实是有出入的。

悄无声息之间的格局变化

时间来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这个故事中的另一位女主角杜建英,开始在宗庆后相关的书中频频出现,甚至很多时候是杜建英、施幼珍这两个名字同时出现的时候。

《宗庆后为什么能》写道:1999年10月,宗庆后向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政府正式上报了要求实行企业改制的报告。得到政府支持后,娃哈哈集团董事会迅速成立起来,经过股东大会的表决,宗庆后、杜建英、倪天尧、袁建强、丁培玲、方霞群、施幼珍等七名董事浮出水面,董事长的头衔毫无悬念地落到宗庆后头上。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娃哈哈”特色的名单:深得宗庆后赏识的女将们成为董事会主力,其中杜建英是他最得力的干将,施幼珍则是他的夫人。

《宗庆后的坎》中写道:1999年12月6日,哈哈集团临时股东会决定将注册资本从5.15亿增至5.26亿,其中杜建英、施幼珍等28位高管持股增加576.5万元。

《宗庆后:万有引力定理》中得更多。据粗略统计,全书提及杜建英的地方不下20处,从1991 年起杜初入娃哈哈,直至后来的“达娃大战”、签约代言人王力宏等,几乎每一场娃哈哈的关键战斗都有她的身影。

这一时期的施幼珍,与宗庆后的关系并未显现出异样,甚至可以说,他们仍在坚定结盟。在零星的媒体信息中我们能够看到,2003年的春节联欢晚会现场,宗庆后与施幼珍曾一同现身观演。

在21世纪初著名的达娃大战中,宗庆后更是冲冠一怒为妻女——当达能起诉宗馥莉和施幼珍的时候,宗庆后对访问者们喊道:“真是笑话!让他们去告吧!”

可以说,达娃大战除了是一场商业上的恶战,也是宗庆后保护施幼珍和宗馥莉的一场战斗,“苦难和煎熬使宗庆后一家人共同面对未来,他们相互理解、包容……如果因此需要感谢这一战的话,宗庆后会毫不吝啬自己的谢意。”(据《宗庆后:万有引力定理》)

不过,至此之后,关于施幼珍的信息就几乎完全“断更”了。在关于宗庆后的许多本书里,她的姓名都不再被提及,媒体上她更是从不出现。茫茫的网络中,关于她的最新消息只有一位网友发布的一则视频,里面有71岁的她悠闲享受旅游的身影。

在目前这场遗产争夺大战中,没有人知道她正在做什么、心情怎么样。却也正因为如此,更让人有理由相信,这位沉得住气的大女主,不简单。也许这场战争的转折点,将是由她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