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夺人妻私奔成婚,借父亲资源,在商界搅弄风云,可怜一生无后

发布时间:2025-07-29 23:52  浏览量:1

1992年冬夜,纽约曼哈顿高档公寓里,一76岁老头孤独离世,死前身边无一儿女送行,手里紧紧攥着一张泛黄了老照片,那正是大他17岁的妻子白兰花。

老头就是豪门长子孔令侃。

父亲是政商两届的重要人物孔祥熙,母亲是宋家大姐宋蔼龄,两位小姨,分别是孙中山和蒋介石的妻子,身边的亲戚朋友,都是非富即贵的身份。

凭借着这样雄厚的家世背景,孔令侃也被宠成了混世魔王。

他的一生,荒诞且丰富,权势、金钱、美女,都是他无需追求就能信手拈来的,也因为这些,他做的荒唐事,数都数不清,上海人民恨不能人人诛之。

这个豪门少爷,究竟做了哪些事,让国民党体系内直言让他死,被称为民族的罪人。

1916年12月10日,孔家大宅内喜从天降,孔祥熙和宋蔼龄的第一个儿子呱呱坠地,孔祥熙高兴地一夜未曾合眼。

因为是家中长子,孔家上上下下,都对这个孩子付出了一百二十分的疼爱,生怕磕了碰了,就连哭一声,都牵动着孔家夫妇俩的心。

别说吃穿用度都是最好的,就连呼吸的空气,恐怕都是有讲究的。

1933年,孔令侃17岁,家里安排他进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就读。

为了掩人耳目,孔家决定低调行事,让儿子和其他普通学子一样:穿普通的灰布大褂,圆口布鞋,随身带来的日用品,也都是普通的物品。

加上孔令侃本人相貌就不出众,因此刚开始,其他学生并没有在他身上看出什么不同,以为他只是家中有些小钱。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对孔令侃家世背景的猜测,越发的火热起来。

其他同学都住普通的宿舍,3-4人一间,而孔令侃,却独自一人一间宿舍,不仅在住宿上有优待,其他方面的特权,也让人越来越看不懂。

初进大学,孔令侃还想稍微伪装一下,让父母看了安心,也就不经常唠叨自己了。

可才过了半年,他那嚣张跋扈的性子,就藏不住了。也许是因为在家受母亲的严加管教,进大学后,才真正放飞了自我。

别的学生都吃食堂,学校独给孔令侃安排小灶,他却嫌小灶饭菜难吃,让母亲每天从宾馆订饭送到学校,才肯作罢。

学校规定学生必须住校,不得在外留宿,孔令侃却偏偏每天玩到深夜爬墙进校,要么就住小旅馆;

每到星期天早上8点,孔令侃就安排两辆私家轿车,过来接他和保镖:一辆他自己坐,另一辆几个保镖坐。

很快,孔令侃的特权行为,就被其他学生看在眼里,并向校方举报,可连着几次下来,学校对此毫无作为,就连校领导,都得对他毕恭毕敬。

这样一来,孔家大少爷的豪门形象,就在学校彻底立住了,而他也刚好光明正大地行奢靡之事。

而当时的宋蔼龄与孔祥熙夫妇,在政治界的声音越来越大,管教儿子的时间也就少得多了,对他们而言,儿子只要平安,不惹事就是最好的。

可就这么一个家财、权势两全的豪门大少爷,怎能乖乖待着不惹事呢?

孔大少爷,不仅在生活上奢靡,情感上也是颇有故事,当年的两件事,可是闹翻了上海滩,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周围的人,包括孔祥熙夫妇,都知道这个儿子好色,但他们以为只是单纯的玩闹,做不得真。

毕竟,以孔家的实力,将来儿子要什么样的女人,都不在话下。

一天,他突然跑到母亲宋蔼龄面前,支支吾吾地说自己有了心上人,宋蔼龄一听,忙问:儿子这是长大了,不知道谈的是哪家的姑娘啊?

“是张满怡!”孔令侃轻声说道。

听到这名字,宋蔼龄重重拍了孔令侃一胳膊,“傻儿子啊,以咱家的条件,你要什么女人没有,为何偏偏是她?”

且不说这张满怡是舅舅宋子文的老婆,张乐怡的娘家妹妹,那时张满怡尚且为人妻,还未办理离婚手续。

而且若是孔令侃娶了她,那这辈分不就乱套了嘛,孔祥熙也坚决不同意这门亲事,认为儿子纯属胡闹。

可孔令侃却一脸严肃,振振有词地说:“娘舅怕什么,讨了他的小姨子,我和他宋子文,不就能平起平坐了?”

孔家和宋家的矛盾由来已久,若是此时因为这件事,继续加深矛盾,唯恐不会发生点什么大事。

遭到反对的孔令侃心情郁闷,不吃不喝,就躺在家里,还扬言:“若是不让我娶张满怡,我宁愿终身不娶。”

见儿子如此要死要活,宋蔼龄一点办法都没有,终日郁闷不知怎么办才好,劝不住也解不开。

一次,孔家照常安排了牌局,常客盛升颐和其妻子白兰花也在场,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宋蔼龄视白兰花为闺蜜,将家中的烦心事,都说与她听,包括儿子孔令侃这件荒唐事。

盛升颐知道后,急忙上前献殷勤,自荐说:“这件事,就包在我盛某人身上了,定能让孔夫人和少爷满意!”

白兰花在一旁没说话,她知道丈夫这是为自己铺路,此事若是办好了,和孔家的关系就能更近一步,生意场上也好说话。

那段时间,白兰花经常往孔家跑,孔令侃见到她时,三魂就被她勾走了两魂,两人经常在一起谈心,孔令侃打心底里爱慕她。

白兰花在嫁给盛升颐之前,曾是青楼的头牌歌女,嗓音如天籁,肤如凝脂,盛升颐因心中烦闷,去青楼解闷时遇见了白兰花,并义无反顾地爱上了她,将她八抬大轿娶回了家。

但因盛升颐是盛宣怀的第七个儿子,因母亲出身风尘,他一个庶子,在盛家也是举步维艰,白兰花跟着自然也少不了受委屈。

可在孔家就不一样了,孔令侃可是家里最宝贝的少爷,如果能攀上这根高枝,她白兰花也能变凤凰了。

这一来二去的,郎有情妾有意,两个人就勾搭在一起,孔令侃甚至还在外面租了间房子,供两人约会时用。

白兰花心里明白,自己大孔令侃17岁,宋蔼龄这个闺蜜是肯定不能同意的,“生米煮成熟饭”是目前唯一的办法。

可时间一长,白兰花也觉得瞒不住了,便向丈夫袒露了事实,没想到这懦弱的盛升颐不仅没发脾气,反倒决定放手,让白兰花答应孔令侃的追求。

白兰花哭着找到孔令侃,意在想要个名分,却没成想,刚好碰上孔祥熙训斥儿子,白兰花只好悻悻离去。

因武汉被日军占领后,孔令侃被派到香港,他利用父亲的职权办了个歌颂孔家的报纸,为方便与重庆取得联系,还秘密设了电台,结果被日本在香港的特务发现,向港方施加压力,要求查办此事。

宋蔼龄担心孔令侃会成为众矢之的,请求宋美龄协助儿子赴美留学。

这时,孔令侃出发前想起了白兰花,便给她发了封电报,让她速来与自己同去哈佛。

在去往美国的途中,这个浪荡子在马尼拉的岸边,向白兰花求婚。宋蔼龄气得三天没有吃饭,接连发多封电报,想要阻止这场婚礼,却没能如愿。

看了上面的荒唐事,如果你觉得这孔令侃只是单纯的纨绔子弟,那就大错特错了。

相比于父亲孔祥熙,儿子孔令侃可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早在圣约翰读书时,孔令侃的政治野心,就昭然若揭。

他打着父亲在政治界的名号,在学校组织了一个叫“南尖社”的学生团体,表面上只是做学术研究,并无政治意义,实际上,他已经在为将来自己涉足政治界,积蓄人才。

宋美龄、宋庆龄,包括蒋介石都时不时地恭维他几句,杜月笙还赞赏他在学校时的批文像模像样。

毕业后,孔祥熙这个财政部长,为了培养儿子孔令侃,还专门在家为他设立了一个主任的职位,熟悉日常事务,认识各界名流,为以后的发展铺路。

见儿子初有成就,孔祥熙紧接着又将财务部特务秘书的职位给了他,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孔祥熙认为孔令侃已经有了足够的政治经验,便想让他涉足商界。

当时孔祥熙任中央信托局理事长,孔令侃很快就顶替了张嘉副总裁兼任局长的职位。

那时孔令侃,才不过20岁的年纪,为了掩人耳目,孔祥熙还设置了个傀儡局长,实际背后的掌权人,还是儿子孔令侃。

上海沦陷后,中央信托局撤到了香港,孔令侃代行董事长之职,他也看到了绝佳敛财的机会。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利用香港的便捷货运渠道,孔令侃大做私人进口买卖,积攒了不少的财富。

后因电台一事,孔令侃被赶出香港。

但孔令侃仍在活跃在商界,在姨母宋美龄访美期间,利用代表团秘书长的头衔,与美国许多著名的大公司进行洽谈,并取得了很多大公司在华经销的代理权,为他日后回国创立“扬子公司”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扬子公司”是孔令侃在抗战胜利后不久创立的,他利用孔家的财产和影响力,利用自己在美建立多年的关系,驰骋商界,大量囤积货物商品,为得就是发一波国难财。

1948年,10月中旬,蒋介石令淞沪警备司令兼上海市警察局长宣铁吾,实行经济检查,宣称“平抑物价,不准囤积居奇”。浦石路十三层楼对面楼上,一占地七八亩的仓库,被突击闪电方式查获。

这个仓库,就是孔令侃租下的,他这只“大老虎”,即便是东窗事发后,也能安然若素,还恬不知耻地给蒋经国去了一封信,为自己辩护称:

“这完全就是莫须有的罪名,我仓库里所有的货品,都已‘合法登记’,不存在违法行为。”

经过一段时间的纠缠,孔令侃在家族的庇护下消声了一段时间,待事情平息后出山。

这样一来,孔家大少爷既可以逍遥法外,而这一惊人的案件,又没了下文,全上海市的市民,都表示上海当局令他们太失望了。

可又能怎样呢?那可是孔家,家大业大,孔祥熙博士的财产,都可以足够中国抗战五年的经费,他的财富富可敌国,二十年前最有钱的哈同,也是比不了的。

扬子企业公司,利用豪门的特权,在改革币制前拼命扒取外汇,拼命搜购物质,奢侈品如汽车、化汝品,日用品如洋货呢绒,以及其他各种可囤的货色,无不尽被搜罗,俨然成为进出口贸易的“权威”,这是国人们熟知的事实。

蒋经国的“打虎”行动失败后,孔令侃迅速利用海外资源,将孔家的金银帝国搬到了美国。

孔令侃与白兰花这对怨偶,在孤独的北半球,度过了余生。

因白兰花年纪大,加上之前打过胎,无法生育,两人到死,也没有孩子,难怪孔祥熙会痛哭着说:“孔家真的绝后了!”

真是因果报应,报应不爽。孔令侃的这一生干过的荒唐事,足以报应他绝子绝孙。

他利用家族权势抢占他人之妻,在百姓流离失所,连饭都吃不饱时,暗地里大发国难财,像他这样的阔公子,无疑是国家的罪人,民族的败类。

孔令侃可能到死都不知道,自己为何会断子绝孙,孤独地死在公寓的沙发上,发臭了才被人发现。

对于孔令侃的所作所为,您怎么看呢?

1.《宋蔼龄全传》 孙琳著

2.《孔氏家族档案全揭秘》 孔祥云编

3.《民国花边新闻录》陈若丽,韩冰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