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遍就会爱上的元曲巅峰之作,不逊于唐诗宋词!
发布时间:2025-07-26 21:24 浏览量:1
元曲10大经典之作,大境界,大情怀!
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元曲是汉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灿烂的花朵,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明清小说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01
《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
金末元初·元好问
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
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赏鉴:
元太宗十一年(1239年),元好问携家眷回到故乡秀容,暂住在外祖家,作此曲。此时,其母早已去世,而外祖家的东园景色依旧,大有物是人非之感。此处远离尘嚣,窗外可见远处的山峰,屋舍后有长松,苍翠挺拔,清新潇洒,是理想中的隐居处所。无论是种树还是种庄稼,都让年轻人们去忙活吧,老夫我呀,只和这山间的清风明月相伴就好了。
元曲的最大特点,便是用词较为口语化,贴近生活,这支小令也是如此,但因作者是文人,非市井中人,语句中又多了一种文人品格,更具诗性。
02
《蟾宫曲·春情》
徐再思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 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赏析
作者最早为功名所困,故国沦陷后,作者开始追寻古代隐士的足迹,寻找自我解脱的良方,回归宁静淡泊的精神家园。作者在江南这处处是春、宜酒宜诗,犹如一幅真正山水画的西湖中,洗尽失意的感叹,流露出欣喜、洒脱以及远离红尘的闲适与平静,从而有所感触作此曲。赏析:这是一首闺妇思夫之作。题目为“春情”显然是写男女的爱慕之意,而全曲描写一位年轻女子的相思之情。
起首句连用三个“相思”,一下子就点明了整首曲子的主旨,展现了极为丰富的内涵,读者仿佛听到了少妇在喁喁自语,这自语中却掺杂着无尽的哀怨。 该曲语言上的一个特色便是首三句都押了同一个“思”字,末四句则同抑了一个“时”字,不忌重复,信手写去,却有一种出自天籁的真味。这正是曲子不同于诗词的地方,曲不忌俗,也不忌犯,而贵在明白率真,得天然之趣,一也就是曲家所谓的“本色”。
徐再思,元代散曲作家。字德可,号甜斋,嘉兴(今属浙江)人。与张可久、贯云石为同时代人。现存小令一百零三首,主要内容集中在写景、相思、归隐、咏史等方面。后人将其散曲与贯云石(号酸斋)作品合辑为《酸甜乐府》。
03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这首被赞为秋思之祖的成功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使用众多密集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诗情。
04
朝天子·归隐
元·汪元亨
荣华梦一场,功名纸半张,是非海波千丈。
马啼踏碎禁街霜,听几度头鸡唱。
尘土衣冠,江湖心量,出皇家麟凤网。
慕夷齐首阳,叹韩彭未央,早纳纸风魔状。
荣华富贵像是一场梦,即使名垂青史,也不过废纸半张,人间是非险恶。值得羡慕的是隐居于首阳山的伯夷、叔齐,令人哀叹的是韩信和彭越死于未央。不如装疯卖傻早早地呈送上一纸状书辞去官职,做一闲云野鹤的隐士。
05
山坡羊
陈草庵
晨鸡初叫,昏鸦争噪,那个不去红尘闹 路迢遥,
水迢迢 功名尽在长安道,今日少年明日老,
山,依旧好;人,憔悴了。
陈草庵(1245——约1330),名英,字彦卿,号草庵,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平事迹不详,元代散曲作家。曾任监察御史,中丞等职。现存小令二十六首。 在钻营中人也憔悴了,不如静听鸡鸣,闲看昏鸦归巢,红尘才是生活,不要再功名利禄中迷失了自己。
06
殿前欢·客中
张可久〔元代〕
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 南来北往随征雁,行路艰难。
青泥小剑关,红叶湓江岸,白草连云栈。
功名半纸,风雪千山。
遥望京师长安,只觉前程渺茫,而今已是两鬓斑白。我追随那南来北往的征雁,经历多少险难。走过泥泞险峻的青泥小剑关,到过地势低湿的红叶湓江岸,穿越过白草翻卷的连云栈。得了个半纸功名,不得不奔走于风雪千山。 一生怀才不遇的张可久,是元曲创作数量之最的选手,他的曲子多半是诗酒消磨,沉醉山水之词,这首曲子则是直接抒发自己一生仕途坎坷,功名未就的遗憾!
07
山坡羊·西湖杂咏·冬
元.薛昂夫
彤云叆叇,随车缟带,湖山化作瑶光界。且传杯,莫惊猜,是西施傅粉呈新态,千载一时真快哉!
梅,也绽开;鹤,也到来。
创作背景
薛昂夫的社会地位虽与汉族文人有明显的不同,但其思想却与他们极为接近。当他积极人仕,建功立业的宏图壮志屡受挫折后,失意的苦闷、有志难酬的愤懑,很自然的与他思想深处那种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意识融为一体。他开始对官场仕途的险恶纷争、倍受羁缚感到厌倦,却又难于割舍对仕途的留恋。这种矛盾的心理,几乎困扰了薛昂夫的后半生,自然也影响了他的散曲创作。他把一腔怨恨抛向社会,而把热情倾注到对大自然的欣赏,倾注到对田园隐居生活的赞美之中。因而,在薛昂夫的散曲中有大量描写山川景物,吟咏自然风光的作品,如《山坡羊·西湖杂咏》。此曲为其中第四首。
简析
此曲写西湖雪景。曲中把积雪的湖山比作神话中的白玉世界和傅粉新妆的绝代佳人,结尾信手点出梅、鹤,拍合本地风光,使人想到卧雪的高人隐士,更见得清雅脱俗。西湖的冬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漫游湖畔,云雾蒙蒙,一片银白色,仿佛飘然进入了仙境;迎霜的梅花,正绽开在这片白色世界之中,孤洁的仙鹤,也缓缓走来。大自然的神奇造化,通过作者的艺术构思,巧妙地呈现在目前。此曲不仅展示了西湖冬景的清峻、冷艳,同时还有作者对高洁、纯净内心世界的追求。
08
山坡羊·骊山怀古
元.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历史是残酷的,曾经雄伟壮阔的阿房宫在项羽的一把火之下,化为灰烬。
那些历史上的周、齐、秦、汉、楚等国家,不顾老百姓死活,常年打仗,就算打赢了又如何?最后还不是都化作了尘土~
世事无常,封建统治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09
《蟾宫曲·叹世二首》
马致远(元)
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韩信功兀的般证果,蒯通言那里是风魔?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
东篱半世蹉跎,竹里游亭,小宇婆娑。有个池塘,醒时渔笛,醉后渔歌。严子陵他应笑我,孟光台我待学他。笑我如何?倒大江湖,也避风波。
若说这首散曲的前半部分是自论身世形迹的话,后片则把眼光拉得更远更广,从历史的长河中总结人间的是非。楚汉相争,只缘功名二字,在关中大动干戈,多少人头落地,最终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刎乌江,而刘邦却从西蜀而入主关中。英雄身亡而小人得志,人生成败恍如梦境,难以捉摸。为刘邦打下天下的韩信,不忘刘邦知遇之恩,始终未听谋士蒯通之劝而与刘邦决裂,结果落得个功成命丧的可悲下场。月下追韩信是萧何,设计杀韩信的也是萧何。“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蒯通不幸言中韩信的结局,人世间哪里还有是非呢?
是作者从历史事实中回到现世时,把人世荒谬参破以后得出的避世原则。作者只愿长醉不愿醒,不是不关心世态人生,而是因为他的关心得不到证果,彻底绝望了。这种思想我们在另一首《叹世》散曲中亦可看出:“人间宠辱都参破,种春风二顷田,远红尘千丈波”、“争名利、夺富贵、都是痴”。作者的爱憎以及悲愤心情一览无余。他不是无病呻吟,亦非故作清高,而是顿悟人生因果,对人世失望的流露。因此,作者游戏林间垄上,而心境并未稍稍愉悦。这种人与自然不协调的情绪,正代表着作者作为一个现实主义的有责任心、关心社会人生的进步作家的生活态度。
10
《摸鱼儿·雁丘词》
【金】 元好问
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
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
是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
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
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
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
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
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所谓“雁丘”,源自一则隽永、凄凉的故事:
公元1205年,当时年仅16岁的秀容(今忻州)才子元好问,前往并州参加科举考试,途经汾河时,一位捕雁的农夫告诉他,这天早晨在河滩上网到两只大雁,杀掉其中一只后,另一只脱网逃走的大雁在空中悲鸣哀叫,始终不愿离去,最后竟一头撞向地面殉情而死。
听完农夫的诉说,元好问怀着难言的感慨买下了两只死雁,把它们合葬在汾水岸边,称之为“雁丘”,并即兴写下“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千古绝唱,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