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徨》之你会爱孩子和自己嘛
发布时间:2025-07-18 22:52 浏览量:1
鲁迅在小说《彷徨》的《高老夫子》中说,每个人的尊严需求得到满足是很重要但很难的事。
难而重要的事是不是说明必须当下应该做,如果你不清楚说明你需要知道那个四象限的说法。
也就是说,你每天睁开眼有些事情重要紧急;有些事情重要不紧急;
有些事情不重要却紧急;还有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情,它们四个不同纬度就构成了我说的那个四象限。
见下图,可知具体管理时间四象限内容。
鲁迅笔下的《高老夫子》讲的是一个叫高干亭男性的故事,他是我们普遍认为的不好的一个男人。
因为他平常喜欢打麻将、喝酒,和一群狐朋狗友在一起鬼混。
就是不知道这种寄生虫一样的男人靠什么为生?还是说他不需要养家糊口?
我想这种男人,没有女人和孩子甚至父母喜欢想要拥有。但只要是人就会有优点。
比如他偶然编撰了一两篇道学的文章,居然就被当地的一个女校的校长看到了。
男女分校在鲁迅那时很普遍,所以他被看中后聘到女校当教员了。
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事情,只是你看到了开头,却猜不到结尾。
也许是他太畏难了,也许他从来没有被肯定被看见过。
总之他受人尊敬的职业生涯高开低走,最终回了麻将桌。
言归正传讲故事,高老夫子做教员前照镜子时,发现镜子的他只有缺点。
请问这是为什么呢?假如我问你,你家孩子的优点是什么你能一口气不停顿的说出孩子多少优点?
假如说不出几个,那你就该反省自己为何看不到更说不出口孩子优点这事了。
再或者你能说出你自己有哪些优点?
一个不被父母看见,不被重视的孩子不分男女如何自恰?又会如何看待自己以及别人呢?
自我认知是自信的来源,可为什么你看到或者看不到孩子的优点呢?
甚至你在他人面前说孩子考试从来都不理想?孩子考满分的时候,你付出了多少你忘记了?
还是说你为他当初感到自豪,或者肯定他了吗?
中国人爱孩子却过于习惯打压孩子,好像自己的孩子只能靠自己逼迫贬损才能让其成才一样。
但如果你自己半斤八两,孩子怎么可能跨越阶层成为所谓的精英呢?所以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会天天向上。
而且没有哪个父母不想被孩子超越,只是跨越父母的山头需要孩子有开放包容的心态与格局和眼界。
打压以及逼迫孩子只会禁锢其思想,而这样的孩子如何有可能会成为自己呢?
何谈跨越父母的山头?世代原地踏步的原因是什么呢?
对自我怀有惶惑不安没有自信是非常常见的,而那样的结果必然就是对自己不满意,怎么可能会自恰。
自卑本就是可以被超越的,因为它可以是你的动力呀。
只是有些人被它压垮后人格发生了扭曲。说再多可悲可叹,有啥意思?
说回鲁迅先生笔下的高老夫子,其实他偶然有机会做先生的时候,等于是他被看见了,而且看见他的是一个女校长。
男人需要女人的认可与爱慕,但女校长看到的只是片面。
只不过高老夫子尊严需要被满足的需求已经很迫切了。
所以,高老夫子他知道自己肚子里有几两墨水却也没法说出拒绝对方的话语就迎难而上了。
其实这种无知者无畏的精神也很值得肯定,但空中楼阁没有坚实的基础,所以他该如何踩实甚至走稳呢?
他迫切需要被所有人看见,以及肯定的现实让他需要另一个完美自我的表象展现。看山看水看自己中最重要的是看自己。
首先,他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高尔础,因为他想借助伟大的高尔基塑造一个全新的自己。
他以为那样就可以拥有自信全新的自我,从而可以获得一种优越感和尊严感。
请问我们小时候与小伙伴玩有谁不想赢呢?我上小学的时候,学校组织的踢毽子、摇呼啦圈、跳绳比赛有谁不想得名次甚至第一名呢?
即便是日常的跑城游戏,又有谁不想让自己所在的组赢呢?
我小时候玩跑城的最好发小叫宁宁,有时候我是她的跟班。
有时候不是,小时候的我还没有定性只是很喜欢玩。
良性竞争本就是应该的,因为良性竞争会促进孩子们争强好胜的心理。
当时还有考试分数的指标,所以孩子们可以各美其美。
即便我们在某个方面不出挑,但也会在其他方面找到优越感获得自恰。
当时的我们即便都是女孩子,也会义结金兰。其实那和桃园三结义没有什么区别?
所以电视也算是我们的老师或者重要他人,虽然它不会说话,但我们从电视里学习模仿到了很多东西。
而且,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话哪个父母与孩子不懂呢?
但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所以责怪自家孩子的时候,应该反省自己带娃的付出与水平有没有问题才更关键。
高老夫子曾有个朋友叫黄三,以前的老师不是被称为夫子就是先生。
如今常有人也把枕边人叫先生,其实叫啥都可以。
只是不能用言语贬低对方,因为那样会给孩子一种自己的父母可怜又差劲的感受。
这样一来孩子怎么可能会自恰?又何谈自信呢?无论男女,一个不自信的人在哪能够活得舒坦呢?
所以如今的我们不但在过自己的人生,还在为孩子打版他们未来的生活。
是责任也是义务,同时也是具象化日常。所以如果离婚不是最优解,那你就试着改变自己,因为只有自己改变了一切才可能会豁然开朗起来。
扯太远了,说说鲁迅笔下高而础为人师表的日常。
他刚做老师有个以前与他经常一起喝酒、打麻将的黄三找他。他发现自己看不起黄三,且蔑视黄三。
其实他看不起的是曾经的自己,或者说他迫切想与原来的一切都脱离关系。
这也说明了他的观念和思维没有背叛世俗。
所以张爱玲小说《金锁记》中的女主,她被哥哥与父母做主嫁给侯府常年生病的少爷时,她除了接受还能有啥选择呢?
我们常会不由自主的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别人,但易地而处回到当时当刻,我们自己又能比人家做的好多少呢?
中式又赫本风的连衣裙你喜欢吗?任何时候都要选自己喜欢的,因为骗不了自己是很痛苦的。不过能够愿意换风格也是能力。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定这句话要牢记。因为遭到反噬是因果轮回真实不虚的。只是时间长短问题。
世界是你内心的投影,变化的不是世界,自始至终只有你自己在变化。
再或者,无论如何你也不变化。不过咋样都有相对应的境遇在等你。
啥结果都有滞后性,选择不承担也不可能所以菩萨畏因才是最优解。
我们普通老百姓喜欢害怕畏果,但啥果不是自己的选择呢?愿赌服输这事也是给自己挣面子。
凡事都不能过犹不及,也就是不能过度在意面子,自然也不能把自己与他人的面子踩在脚下。
其实,谁的面子都一样。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如今回想初二学的物理是不是还挺有趣的?
鲁迅笔下的高而础夫子没有独立自主的人格,但他和我们普通老百姓一样渴望被看见。
哪怕自己确实不优秀或者他就是一点也不优秀,甚至他还有很多生而为人不该有的坏习惯,但他也需要被看见和被肯定。
只是,谁家女儿或者谁的父母希望有这样的孩子或者家长呢?
他偶然间被女校校长发现成为夫子以后,一转身却看不起自己曾经的小伙伴。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好比如你做了小三却要求你抢来的男人只围着你转。
而实际上,很多小三是被小三了的。所以也有被小三和原配合起伙来搞臭男人的戏码。
这个世界有时候很搞笑,但也不缺乏很多自己淋过雨见不得别人淋雨的人。所以邪不压正!!!
蔑视过去或者当做不存在,不就是否定过去的自己吗?可哪个过去不是自己当时不顾一切的选择?
世上好人多没毛病,但我们更应该为善良的人呐喊助威。
或者我们就应该拼尽全力拨乱反正一些错误的观念,这样可以给以后的孩子们一个稍微正常不区别对待感情和性别的世界。
做了妈妈自然舐犊情深,但如何爱孩子这也是个技术活。
就像做了老师自然需要备课,而初为夫子的高而础他也很认真的备了课。
一个新老师第一次上课一定是紧张的,高老夫子也不例外。
第一次上课的他紧张、局促,上课内容还没有下课却讲完了内容。发挥不好正常,但他退缩了不正常。
记得我上学的时候,有个专业课老师他很害羞,尤其是面对班里几乎全是女生这事让他很紧张。
那时候的我们很可爱,大学毕业的马老师也很有趣。所以他几乎看着黑板讲完了第一节课。
后来的他上课越来越自如,但他每次进教室时的笑容还是会给人一种害羞的感觉。
大学毕业见到女学生还害羞的男老师,你有遇到过吗?
还有我上初中时刚分到学校的英语老师被我们班的男生气哭跑出了教室。
所以,男女生都需要脸皮厚一点。钝感力强一点,见招拆招努力上进积极勇敢一点。
可是,高夫子第一次上课的紧张局促让课堂下面的女学生有一些若有若无的嘻笑声。
其实新老师谁遇到这些都会有一点窘迫,但一回生两回熟,脸皮慢慢练厚一点就好了。
可鲁迅笔下的高老夫子在隐约听到女学生的笑声之后,他的精神崩溃了。
因为他跌跌撞撞冲出教室,甚至还在路上摔了一跤,然后他就直接放弃教职回归了他的麻将桌。
我上初二的时候,我们学校的几何老师是个姓周的女老师。
胆子大的男同学在课堂说话,我们周老师一个眼神,教室瞬间鸦雀无声。
我想说,不要给自己和孩子贴标签。无论如何要让彼此成为自己才能不枉此生。
至于标题中的会爱自己和会爱孩子这事没有标准,而且国标都有误差呢。
何况我们大家都是不一样的。会不会的,大家自问自答吧。
好了,今天的《彷徨》故事就先讲到这里。关注我,每天都有故事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