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生仅存一首回文诗,诗中含7958首诗,此诗被誉为千古第一奇诗

发布时间:2025-07-23 17:10  浏览量:1

“野鹤尚能寻伴侣,阳雀深山早教归”,是前秦《璇玑图》内的一句诗,图内只有841字,却可以解析出7958首诗。

不过,《璇玑图》的作者,不是耳熟能详的大诗人,她是一个被丈夫抛弃的女子。

这幅图是一个女人对丈夫的呼唤,那最后这名女子又是何结局呢?

五胡十六国时期,陕西这里的政权是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

第二代君主苻生继位后,好滥杀大臣和妃嫔,朝野人心惶惶。

氐族贵族与汉族士人联合密谋推翻暴政。

时任龙骧将军的苻坚,暗中联络尚书吕婆楼、将军梁平老等,获得禁军支持。

趁着苻生大醉,夜宿宫廷,苻坚亲自率领死士突入寝宫,生擒了苻生。

苻坚将苻生废为越王,为了团结六夷,推行胡汉共治,改元“永兴”,自降称号为“天王”,这一年是公元357年。

也是这一年,有个可爱的小女孩在武功县呱呱坠地了。

她的名字叫苏蕙,自幼聪慧过人。

她三岁开始习字,五岁可以诵诗,七岁学会作画,九岁精通刺绣,十二岁便擅长织锦,到及笄之年,已经成为才貌双全的闺秀,在当地非常抢手。

饱读诗书的苏蕙,一直倾慕书中文武兼济的好男儿。

她的父亲是陈留县令苏道贤,给她安排了很多亲事,她都看不上。

眼看到了16岁,马上成为大姑娘了,家里一直非常着急。

有一回,苏蕙随家人到阿育王寺烧香游玩。

烧完香后,苏蕙和侍女到山脚下踏青,走到河边时,看到一个男子在河边练习射箭。

这个男子就是窦滔,出身将门,祖父窦于真是前秦的右将军。

只见他箭术超凡,仰身射飞鸟,俯身中游鱼,长得又仪表堂堂。

苏蕙上前和窦滔交谈,发现窦滔不仅武艺高强,还身负才学,苏蕙便心生爱慕。

窦滔也对蕙质兰心的苏蕙一见倾心,便让家里长辈出面,请媒人上门求亲。

两家也算门当户对,最后一拍即合,两人结为连理。

婚后二人曾琴瑟和鸣,常切磋诗文,窦滔常夸苏蕙是自己的“知己”。

因窦滔才能卓著,被苻坚重用,并被火速提拔为秦州刺史。

在任期间,窦滔更是政绩卓著,屡建军功,在苻坚统一北方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好景不长,窦滔身为王猛的部将,他的崛起,使汉人集团越发壮大。

这让氐氏贵族越发忌惮,很快窦滔就被人诬陷暗通东晋,有结党营私的嫌疑。

为了平衡朝堂势力,在378年,苻坚把他流放到了沙州。

守护爱情

此时的苏蕙,刚刚22岁,不舍得与丈夫窦滔相隔两地,便陪着窦滔一起前往沙州这个西北边陲苦寒之地。

可能是官场失意,让窦滔一度心灰意懒。

他在沙州整日饮酒消愁,很快结识了一名善解人意的歌姬赵阳台。

苏蕙劝他低调行事,窦滔依然纳了赵阳台为妾。

苏蕙无奈之下,只能接受此事。

可是,自小锦衣玉食,知书达礼的苏蕙,又怎么比得上能歌善舞,擅长逢场作戏的赵阳台。

很快,就因为一连串的小事儿,苏蕙被赵阳台成功离间,遭到了窦滔的厌弃和冷落。

苏蕙自然非常生气,便收拾行李,独自回了家。

到了381年时,苻坚决心南下攻打东晋,急需军事人才。

于是窦滔被苻坚重新启用,任命为安南将军,调任襄阳。

窦滔调任襄阳时,依然带着歌姬赵阳台。

苏蕙因为厌恶赵阳台的品性,不愿和窦滔一同前往襄阳,窦滔一气之下,不再和苏蕙联系。

长久的孤独,让苏蕙自尊心倍受打击。

她终于想通了,不能再继续郁郁寡欢下去,下定决心要挽救自己的婚姻。

苏蕙将840余字织于八寸(约26厘米,单字不足1厘米)见方的锦缎上,每厘米布面需穿插超24根经线,840字涉及数万次经纬交错,容错率极低。

花费数月时间,将“思念、悔恨、愤懑”等情绪交织成诗,苏蕙创作出了回文诗《璇玑图》。

图中文字纵横反复皆可成诗,包含三言到七言多种格式,表达出了苏蕙的缠绵之情和悔意。

382年,窦滔收到《璇玑图》后,感慨苏蕙创作此图的意志力,和对婚姻的重视。

琢磨许久后,窦滔才渐渐找到图里的玄机。

从这幅图里,他看到了苏蕙对他的爱意以及对未来美好的渴望。

这其中有哪些诗呢?

如:“本要与夫同时去,公婆年迈身靠谁”;“更想家中柴米贵,又思年幼少寒衣”;“思量当初结发好,岂知冷淡受孤欺”;“叔父恩深久别里,鸳鸯枕上泪双垂”;“野鹤尚能寻伴侣,阳雀深山早教归”;“可怜天地同日月,我夫何不早归回”。

窦滔自己在沙州,家中全靠苏蕙一人支撑。

苏蕙独自一人照顾孩子、照顾公婆,又被丈夫嫌弃,独守空房。

图中的诗句,深深刺痛着窦滔的心,他深感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深受感动的窦滔送走了赵阳台,隆重迎回了苏蕙,二人终于重修旧好。

《璇玑图》的解读

《璇玑图》被公认为回文诗鼻祖,可解读出数千首诗。

最基础的阅读方法有两种:纵横正反读、区块化解读。

这首诗可从右至左、左至右、上至下、下至上直线阅读。

如右上角顺时针读为“仁智怀德圣虞唐”,逆时针则成“伤惨怀慕增忧心”。

斜向交叉阅读可衍生新诗,例如对角线或“之”字形取字。

另外,如果按五色丝线分区(红、黄、蓝、白、黑、紫),每色区域独立成诗,主题各异。

若以中心“心”字为轴,也可以辐射状向外扩展阅读。

基础阅读中,还可以只取方阵四角文字组合成诗。

明代康万民兄弟总结出十二种读法,覆盖所有可能路径:正读与反读、起头读、逐步退一字读、交叉读、中间辐射读。

通过上述方法,一共可以解析出7958首诗(三言至七言体均有),包含爱情、忠贞、讽喻等主题。

比如四言诗“赵轻淑女,佞巧奸险”,暗讽赵阳台;五言诗“岁寒识松柏,患难见真情”,表忠贞;七言诗“明月皎皎照空帷,思君长夜泪沾衣”,抒思念。

武周时期,武则天亲自主持编撰《织锦回文记》,盛赞《璇玑图》“纵横反复,皆成章句”,苏蕙的才情“超古迈今”,并亲自解析两百余首诗作,推动《璇玑图》在宫廷传播。

历代文人也持续研究解读,士大夫阶层将它比作“文字迷宫”,竞相破译方阵中的回文诗,形成了“长安纸贵”现象。

张潮在《奚囊寸锦》中指出,《璇玑图》中的诗句可以称得上“泣血之情穿透回文机巧”,璇玑图成为了忠贞爱情的图腾。

至今陕西扶风等地,依然保留着新娘织诗文帕的婚俗,而“苏蕙的锦,女儿的心——丝丝缕缕断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