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5-07-22 01:59 浏览量:1
一天,店门口停下一辆三轮车,从车上下来一个胡子拉碴的老头,走进店里买一盒创可贴,说是手擦破皮了。我定睛一看,竟然是我卫校的王老师。多年未见,老师已经认不出我了,但我还是一眼认出了他。我赶紧上前,热情地为他消毒伤口,贴上创可贴,顺便和王老师聊了起来。王老师语重心长地说:“人生不爱慕虚荣,不攀比,就是好日子。”这句话让我陷入了对金钱意义的思考。
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金钱确实显得尤为重要。有一句顺口溜说得好:“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这句话道出了金钱的重要性。对于普通人来说,金钱首先满足的是“衣食住行”这些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有了更多的钱,才能满足更高层次的社会需求。
在我眼中,王老师是一位妥妥的千万富翁。从我上卫校的九十年代开始,王老师一边上班,一边做生意,经营着“王牌元宵”。经过三十多年的深耕,这个品牌已经成为小县城里的元宵第一品牌。如今的王老师,虽然穿着普通的背心短裤,骑着一辆三轮摩托,但从抖音上可以看到,他两个儿子已经成家立业,有房有车,他自己也已经退休,还在经营着自己的画室,卖元宵时还做起了直播。这让我想起一句陕西方言歌词:“别看我衣服穿的烂,我腰里别着800万。”也许,这就是金钱对王老师的意义。
当我把王老师的故事讲给一个同学听时,同学又给我讲了一个刘局长的故事。刘局长退休前是市里的一位局级领导,退休后放下官架子,帮老伴经营馍店,短短十几年,就将一个小小的馍店经营成了全市闻名的品牌,几年间还为贫困学生捐款300多万元。如今的刘局长布衣素食,为人谦卑低调。当有人问起他女儿:“你爸捐了那么多钱,你能舍得吗?”女儿说:“只要我爸身体好,赚的钱全捐了,我都没意见。”这或许就是金钱对刘局长的意义。
晚上躺在床上,脑海里不断浮现出王老师的话:“虚荣,攀比。”我才真正意识到,老师之所以能成为千万富翁,是因为他早已参透了人生的真谛。而我,毕业二十多年,解决了基本的衣食问题,这几年却一直在买房买车、换房换车的路上奔波。疫情期间,专家明明提醒不适宜买房买车,我却偏偏在此时换房换车,导致债台高筑,虚荣和攀比的因素占了很大比重。换房还算有点刚需,换车则纯粹是出于攀比心理。
我的云南朋友买车后,换车时都选择“奔驰、宝马、奥迪”这几个品牌,所以我也跟着选了其中一款。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圈子决定文化”。如果金钱对我现在的意义就是还账、由负转正,那我真希望有一天能像歌词里唱的那样:“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大醉一场。”
王老师要是早些给我上这堂社会课,我可能早就找到焦虑的病因了。我的发小侄子,正干着活,“哐当”一声倒下去,再也没起来,年仅49岁,英年早逝,留下一个年幼的儿子,家庭也因此破碎。他一辈子省吃俭用,靠打零工赚钱,银行里有30万元存款。我还曾说,比我这个有两个药店的老板现金都多。但假如他能拿出1到2万元做点健康投资,或许就不会英年早逝。如今留下的金钱,只是个数字而已。消费和积累本是一对矛盾,只赚不花,金钱似乎也失去了意义。
有人说:“钱花了,就是价值;钱存起来,就是数字。”我越来越认同这个观点。爱人也常说:“会花钱,就会赚钱。”这大概也是这个道理。
四个故事,四种赚钱方式,四种对金钱的价值观,留下了四种不同的理解。人生终归是赤条条来,赤条条去,让金钱在自己的家庭和社会圈子中实现放大,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这才是金钱对每个人真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