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届诺文学奖之叶芝:多少人爱慕你年轻的容颜/唯一人爱你圣心
发布时间:2025-07-20 02:15 浏览量:1
威廉·巴特勒·叶芝(1865年6月13日~1939年1月28日),亦译“叶慈”“耶茨”,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和散文家,著名的神秘主义者,是“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也是艾比剧院的创建者之一。
威廉·巴特勒·叶芝,192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评委会称其“以高度艺术化的诗作,表达了整个民族的精神”。
他生于都柏林,幼年辗转于伦敦与爱尔兰乡野,神话与民间传说渗入骨髓。
1889年,他遇见女演员茅德·冈,一生求而不得,情诗皆淬火于此。
1917年,他娶乔治·海德-利斯,借其“自动书写”探索神秘主义。
晚年,他参与爱尔兰独立运动,却对政治幻灭,转向象征与玄思。
他的思想如迷宫:早期浪漫,中期转向民族叙事,晚期糅合神秘主义与哲学,在《幻象》中构建月相体系,将人性与宇宙归于螺旋的宿命。
《驶向拜占庭》
“这非老人之乡。青年人/相拥于林间,垂死的世代……”
衰老的肉身与不朽的艺术对峙。
叶芝将拜占庭铸成符号——灵魂脱去血肉,熔入金鸟的永恒。
此诗是他晚期美学的宣言:物质世界如朽木,唯有艺术能超脱时间。
《当你老了》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
一首情诗,却冷如墓志铭。
茅德·冈的影子贯穿字句,爱被提炼成“朝圣者的灵魂”。
叶芝的情欲与绝望,在此凝结为冰晶。
《基督重临》
“猎鹰听不见驯鹰人的呼唤/万物崩解,中心难再维系……”
一战后的末世预言。
文明如倒悬的沙漏,而“粗野的兽”将从沙漠踱来——叶芝的“反基督”非毁灭,而是轮回的必然。
埃兹拉·庞德曾担任叶芝的秘书,却讥讽其神秘主义是“老妇的呓语”。
叶芝却从庞德的意象派中窃取火焰,淬炼出更锋利的语言。
另一人是格雷戈里夫人,她将叶芝引向爱尔兰民间叙事,合作创立阿比剧院。
但最终,叶芝越过她的民族主义,独行于玄学之径。
叶芝的诗是银器上的血痕。
他穷尽一生追问:爱能否不朽?文明是否轮回?答案藏于月相晦暗的转折处。
诺贝尔奖于他,不过是一块墓碑。
真正的奖赏,是他在词语中炼出的金子——“冷冽,明亮,足以刺穿时间”。
- 上一篇:10部被埋没的黑暗奇幻动漫神番
- 下一篇:狄青演义:狄青招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