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书左思《咏史》诗——毛主席手稿背后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5-07-16 14:18 浏览量:1
这是毛主席手书的西晋左思《咏史》诗八首中的第一首诗。书法图片来自中央档案馆网站。全诗如下: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左思(约250年—约305年),字太冲,西晋著名文学家,出身寒门,以《三都赋》和《咏史》八首闻名于世。
左思出身寒门,相貌丑陋,身材矮小,举止笨拙,还有口吃。就连父亲左雍也曾当众贬低他,说:“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甚至后悔生下他。这种歧视激发了他的斗志,他转而发愤苦读,以才华证明自我。
西晋美男子潘安出行时,女子“掷果盈车”表达爱慕。左思效仿其乘车出游,反被路人“群妪齐共乱唾之”,狼狈而归。此事也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他立誓以文章扬名,打破“颜值即正义”的偏见。
左思曾经读过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二京赋》,读后认为其“虚而不实、大而无当”,决心写一篇基于史实的《三都赋》。他主张“美物者贵依其本,赞事者官本其实”,强调考据真实。为此,他亲赴魏都邺城、蜀都成都、吴都南京,收集地理、物产、风俗等资料。他家中各处包括厕所都放有纸笔,一有灵感就马上记录,耗时整整十年才写就《三都赋》。
当时名士陆机听说左思写了《三都赋》,讥笑“当以覆酒甕耳”,直指该书毫无价值。左思转而求助文学家张华,张华读后惊叹“班张之流也!”并推荐名士皇甫谧作序。皇甫谧赞其“言不苟华,必经典要”,张载、刘逵等学者纷纷为其作注。
经过多位名家推荐,《三都赋》顿时风靡洛阳,豪贵争相传抄,导致纸张供不应求、价格暴涨,“洛阳纸贵”的成语由此诞生。曾嘲笑左思的陆机读后,也“大叹服,以为不能加也”,把自己未完成的《三都赋》手稿直接销毁了。
毛主席熟读《晋书》,曾多次引用“洛阳纸贵”的典故。个人窃以为,左思批判压迫、歌颂抗争,尤其是反门阀制度,这一点应当与毛主席有着很深的思想共鸣,这恐怕是老人家手书左思诗作的缘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