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遇到了一个人,我以为他是缺爱的,于是我疯狂补偿他,后来才发现缺爱的原来是我,我爱他的方式,原来都是我想被爱的样子
发布时间:2025-07-17 03:40 浏览量:1
后台有个读者留言:
我遇到了一个人,他沉默寡言,总把心事藏得很深。
我见他独自吃饭,独自加班,便认定他是缺爱的,于是拼了命对他好。
我每天为他准备早餐,在他晚归时留一盏灯,把所有温柔都捧到他面前。
直到那天,他轻轻推开我的手:“你不用这样的,我很好。”
我愣在原地,看着他转身的背影,突然恍然大悟。
原来,那些我强加给他的关怀,不过是我内心深处的渴望。
我总怕他孤单,其实是自己怕被冷落;我总想给他陪伴,其实是自己渴望被惦念。
这让我想到一句扎心的话:
“我们总在爱别人的名义里,偷偷满足着自己的期待。”
以为是在治愈对方,到头来才发现,真正需要被治愈的是自己。
那些奋不顾身的付出,不过是把自己缺失的爱,小心翼翼地投射到了别人身上。
因为,你拼命想给别人的,往往正是自己最想要的。
1、《道德经》中讲:“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生活中,很多人倾尽所有去爱一个人,希望可以得到同等的回应。
殊不知,你爱他的方式,往往藏着你最渴望被爱的方式。
《意林》里记载了一个故事:
民国时期,一位叫素云的女子爱上了一个戏班的武生。
她变卖了所有首饰,只为给心上人添置行头,生怕他穿得不够体面,被人轻视。
她每日熬夜为他缝制衣裳,生怕他冻着饿着,影响了演出。
可那武生却只觉得理所当然,甚至对她的付出视而不见。
直到有一天,素云生病卧床,武生不仅没有嘘寒问暖,反而抱怨她耽误了自己的演出。
素云这才明白,她拼命地给予,是因为她从小就渴望被呵护,被珍视,被放在心上。
她以为只要自己做得足够好,就能换来同样的爱,却忘了爱是相互的,不是单方面的付出。
后来,素云离开了戏班,嫁给了一个平凡的商人,那商人虽然不会甜言蜜语,却会在寒冷的冬夜为她暖被窝,会在她生病时端茶倒水。
素云才明白:原来真正的爱,不是你付出多少,而是对方是否懂得你的需要。
正如作家苏芩所说:
“好的感情,是彼此治愈,不是互相消耗。”
所以当你下次又想为TA熬夜织围巾时,不妨先问问自己:
这是TA真正需要的温暖,还是你小时候那条总是不够长的旧围巾?
那些倾尽全力的付出,是否暗藏着期待被同样对待的渴望?
爱情最美的模样,从来不是一个人燃烧自己照亮对方,而是两盏灯互相映照时,那份刚刚好的明亮与温暖。
2、佛家有云:“自渡方能渡人。”
人活一世,没有谁的幸福,是依靠牺牲自己换来的。
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真正懂得爱的人,首先学会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别人。
曾在网上看过一个故事。
网友@柠檬茶本是性格内向的女孩,后来爱上了一个阳光开朗的男孩。
为了迎合男孩的喜好,她开始改变自己,学习化妆打扮,努力变得外向健谈。
自从两人在一起后,她每天都小心翼翼地维护这段感情,生怕自己做得不够好,让男孩失望。
可即使她付出了这么多,男孩还是觉得她不够有趣,不够懂他。
女孩越来越迷茫,她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让男孩满意。
直到有一天,她生病了,躺在床上动弹不得。
男孩不仅没有关心她,反而抱怨她耽误了自己的约会。
@柠檬茶这才明白,她一直都在努力地爱别人,却忘了好好爱自己。
后来,她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学习自己喜欢的技能,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变得自信而独立,也吸引了更多欣赏她的人。
再次遇到爱情时,不再委曲求全,而是勇敢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享受彼此的陪伴。
《庄子》说:
“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爱自己,才能拥有选择的权利,才能遇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人。
著名作家张爱玲,一生都在追求爱情,却始终没有得到真正的幸福。
她为了爱人胡兰成,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和尊严,最终却被无情抛弃。
而杨绛先生,一生都在坚持自我,她独立思考,笔耕不辍,不仅成就了自己的文学事业,也赢得了丈夫钱钟书的尊重和爱慕。
爱人先爱己,方能长久相依。
成全自己,才能更好地爱别人。
很认同一句话:
“与其站在原地等别人递来火把,不如自己点燃一盏灯。”
把情感寄托在他人身上,就像在沙滩上建城堡,海浪一来便荡然无存。
内心的荒芜,从来不是别人能填满的,唯有自己播撒种子,才能长出参天大树。
学会放下对他人的期待,转身拥抱自己,日子会变得轻盈许多。
你不再因对方的冷淡而自我怀疑,也不再因旁人的忽视而辗转难眠。
内心的力量一旦觉醒,就像有了永不熄灭的光源,无论外界如何变幻,都能照亮脚下的路。
向内求,不是封闭自己,而是懂得把人生的方向盘握在自己手里。
别人的爱或许是锦上添花,但自己对自己的珍视,才是人生的底色。
当你学会好好爱自己,就会发现,原来最可靠的港湾,一直在自己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