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生只写了一首诗,一首诗流传了1200年,末尾的两句过于现实
发布时间:2025-07-16 22:30 浏览量:1
寒食节的当天,他蜷缩着有些发冷的身体默默蹲守在一处大宅院的门外,坚定地伫立,仿佛等待着什么……
没多久,一群女眷从门内出来。
看到其中一个闷闷不乐的女子,他心如刀绞,滚烫的泪从眼角落下,发出了那句流传了千年的哀叹……
伫立在门前的是一名诗人,名为崔郊。
而那名女子是他曾爱慕的人,只可惜造化弄人,只能赋诗一首,用《赠去婢》表达心中苦楚。
诗中这样写到:“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崔郊生活于唐朝,他和清河崔氏可能有宗亲关系。
清河崔氏是魏晋隋唐时期的世家大族,据传是西周开国元勋姜尚的后裔,该氏族在当地树大根深。
但家族的福荫没有给崔郊提供多少便利。
崔郊早年父母双亡,家道中落。于是他选择去襄州(今湖北省襄阳市)投靠姑母。
在襄州生活的几年间,崔郊勤奋读书,想要求得功名,振兴家业。
期间,他结识了姑母家的一位婢女。
此女虽出身寒微,但擅长音律,这对同样热爱音律的崔郊来说,简直是“清冷七弦上,高山遇流水”。
二人以音律为引,相谈甚欢。女子俊秀的面容更是让崔郊魂牵梦绕。郎情妾意,仿佛这一切会有美好的结局。
但天意弄人。几年后,姑母家也逐渐败落。为了维持生计,姑母遣散佣人,将该婢女卖给了当时的襄州司空于頔。
离别之际,二人相顾无言。婢女眼含泪花地去了新的府邸,崔郊满腔愤懑却又宣泄无门。
在古代礼教的制度影响下,官员家的女眷受到严格约束,除了重大节日可限时外出,平日只能留在家中。
所以,崔郊和婢女二人都明白,此后余生,只怕再难相见。
这之后,崔郊每天都要去女子所在的府上,希望能够偶遇一次。
结果,他从天亮等到天黑,依旧没有看到所爱之人的影子。这样日复一日,崔郊感觉生活没有了盼头。
直到寒食节的到来,他顿时见到了希望。
因为节日当天,他朝思暮想的人会出门采买东西,二人才有机会见面。
崔郊站在一个角落里,眼中满含期望地看着对面的司空府。
这时,司空府的大门打开,里面走出了一群说说笑笑的女眷。
崔郊踮脚望去,看到了那抹朝思暮想的身影。
对方似乎也心有灵犀般朝他望了过来。四目相对,二人心中都思念不已,恨不得上前相见。
但彼时身份有别,崔郊“懦弱”地站在原地,望着爱人离去的背影。
回去之后,崔郊悲伤不已,想着那巍峨的司空府大门,犹如天堑,将相爱之人隔开。
他提笔写下《赠去婢》,相思之情跃然纸上。
机缘巧合之下,这首《赠去婢》被传到了司空于頔手中。
诗句中流露出的深情与不舍让于頔这个武将出身的人都深受感动。
后来,于頔恢复该婢女的自由之身,允许其于崔郊相伴,还赠送崔大量钱财,成全了这段姻缘。
崔郊一生只写了这一首诗,但却被后世传送了1200多年。至于为何有如此效果,可能是引发了大多数人的共鸣吧!
莫言曾说,文学艺术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它应该揭露社会的不公,表达大众最真实的诉求。
也正因如此,明朝嘉靖皇帝治下,青词宰相严嵩一生作品无数,却无脍炙人口之佳作。因为严家父子的诗都是在唱粉饰太平的赞歌,罔顾民生艰难。
而《赠去婢》不同,整首诗的每一句都情感饱满,写尽了对恋人的不舍,引发了天下有情人难成眷属的共鸣。
首句“公子王孙逐后尘”,描写了权贵子弟追逐在婢女身后的情景,表面上是其乐融融,但实际上重点在婢女。
因为在这些人的眼中,那些女子不过是片刻欢愉的对象,很有可能只是工具。
这些女眷或迫于生计,或被语言蛊惑,只能强装笑容与权贵子弟嬉戏追打。
而第二句“绿珠垂泪滴罗巾”则讲述了绿珠的故事。
绿珠是西晋时期首富石崇的爱妾,传言绿珠为人貌美,石崇贪图其美色,于是不遗余力将其据为己有,纳入府中。
而此绿珠则是在写崔郊所爱之人,不得不与真爱分离,被“囚”于高官府中。
“侯门一入深似海”直言权贵家中的危险,勾心斗角、后院私事等应有尽有。
侯府与皇宫一样,各处纷争比战场上还要危险,若不稍加警惕,很有可能付出惨痛的代价。
当初唐高宗的皇后王氏遭武则天算计,被扣上以“厌胜之术”的罪名,被李治冷落,后又被武则天害死。
《红楼梦》中的贾元春,为了维护家族的长远利益,入宫为妃,最后却身死家败。
其实关于贾元春的死因,书中没有直接说明。
但判词“虎兕相逢大梦归”、曲子《恨无常》中“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等,暗示她可能卷入宫廷权力斗争,无不说尽宫廷斗争的残酷。
而全诗最后一句“从此萧郎是路人”既是无奈的愤懑,也是绝望的叹息。
崔郊和于頔身份地位相差悬殊,即便考中进士,入朝为官,也很难做到人家的高度。而他的爱人不过是小小婢女,一切都由府中之人决定,与崔郊再无可能。
古代的等级制度,就是这样残酷!
而诗中的萧郎出现在很多人的词中,大多是指爱慕某个女子的男子,也特指某个女子的情郎。
关于萧郎一词,其主流说法是与南朝时期的梁武帝萧衍有关。
梁武帝萧衍年轻时才貌出众,非常受女子青睐,“萧郎”一词便由此而生。
崔郊是幸运的,面对心爱之人的别离,他发出了一声哀叹。这一声音感动了权贵,借此成全了崔郊和婢女二人的爱情。
但幸福的人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焦仲卿和刘兰芝夫妇只能带着不甘谢幕了人生的悲剧。
焦仲卿原本是庐江府的一名小吏。虽然官职不高,但乐得自在。
而
他的妻子刘兰芝也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美人,勤俭持家。“鸡鸣入户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是妥妥的贤内助。
但原本恩爱的夫妻二人,却因为长辈的不满,被棒打鸳鸯。
焦仲卿的母亲对刘兰芝百般刁难,为了攀附权贵不惜让儿子休掉妻子,迎娶官员的女儿。
夫妻二人苦求无果,最终分离。焦仲卿思念妻子,来到了妻子家中,做下“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的生死之约。
但可惜的时候,刘兰芝迫于家里的压力,只能嫁给高官的儿子。
新婚当天,看着镜中憔悴的自己,想起了那些与丈夫的美好时光。随后在无人看见的角落,她穿着婚服跳入了河中。
而焦仲卿闻听闻噩耗,心知是生离死别,对这世间再无留恋,于是在家中的一棵树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二人死后,家属如梦初醒。但奈何逝者已去,无法挽回。痛心疾首间,为二人合葬。
二人坟茔处有一棵梧桐树,两只孔雀停在树上,发出悲鸣,向东南飞去……
不论是崔郊和婢女,还是焦、刘二人,本默默无闻,却因一篇诗文,让他们的爱情故事流传至今,为世人所知。
直到现在,我们依旧能够通过诗篇去感受古代的风貌,可能也只有这些诗篇才能真正体现出含蓄的情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