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知府为什么在不辨真伪的情况下,就杀了秦明一家呢?
发布时间:2025-07-13 02:30 浏览量:1
秦明对着花荣高声叫道:反贼!有本事你就下来,和我大战三百回合!
惊魂未定的士兵们还在喘息之际,山顶上竟然冲下来漫天大水!
秦明走不多远,便扑通一声,连人带马跌进了陷坑里,
清风山前的这一场大战,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霹雳猛将性气刚,李代桃僵却荒唐,
捕风捉影施毒手,方知人生梦一场。
第五十回 收服霹雳火:李代桃僵,捕风捉影
书接上回。
秦明指挥步军杀上清风山,却迎头遭到滚木擂石的阻击,
他只能下令撤退,率军围绕着山脚下转来转去,
寻找没有埋伏的山路,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时分,可依然没有找到,
就在此时,西边一棒锣响,树林中闪过一支打着红旗的队伍,
等秦明领着人马追上去时,那支红旗军却不见了踪迹,
而前方只有几条蜿蜒崎岖的小路,
路口还乱七八糟地交叉堆积着被砍倒的树木,阻塞了上山的去向,
紧接着,东边又一棒锣响,树林中也有一支红旗军,
秦明急忙率领军马赶过去时,遇到了和西边同样的情况,
如此来回奔波,官军士兵都累得气喘吁吁、人困马乏,
秦明更是气满胸膛,暴跳如雷!
这种情形,就像西班牙斗牛士拿块红布戏耍斗牛一样,
可越是这样,秦明就越不肯罢休,他吩咐众军士两边散开,
继续寻找上山的路径,在一个士兵的引领下,
秦明得知东南面有一条上山的大路,等他率部赶到了那里的时候,
天色已晚,眼见士兵们已经精疲力尽,
秦明打算先在山脚下埋锅做饭下寨,休息一下再说,
不料山上燃起一片火把,刺耳的锣声再次响起,
秦明怒不可遏,率领几十骑马军冲上山去,
不料山道边的树林中,却射出了一通密不透风的箭雨,
秦明措手不及,一些马军接连中箭,他只得再次下令撤退,
等他撤回山脚下,喘息未定的时候,山上树林中又出现了一片火把,
他刚要再率人马上山,树林中的火把一齐熄灭了,
秦明大为惊疑,便下令让士兵们用火把烧树林,
想要把树林中装神弄鬼的那些人给逼出来,
谁知山上竟传来一阵乐声,秦明举头望去,
见山顶上有一簇火把,火光照耀之下,花荣正在和一个人对坐饮酒,
那个人当然就是宋江,只是秦明目前还不认识他而已,
秦明心道:我被你花荣耍了一整天,到现在水米未进,
你却在山顶饮酒作乐,这不是存心要气死我吗?
要说秦明也确实搞笑,明知道对方气他,他不生气不就行了吗?
可是他实在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有心杀上山顶,
又怕花荣的神箭,只得指着花荣大骂起来,
晚风中远远传来了花荣的声音:
秦统制不要焦躁,早些回去歇息,明日再与你斗个你死我活。
这话在秦明听起来,充满了揶揄的意味,他心中的怒火更盛,
对着花荣高声叫道:反贼!有本事你就下来,和我大战三百回合!
可花荣依旧是怡然自得,不为所动,他慢悠悠地说道:
秦总管,你今天已经很累了,我就算赢了你,那也是胜之不武,
还是早些回去歇息吧,明天再来可好?
秦明还要叫骂,他背后的人马却发出一片惊叫之声,
山路一边漆黑的树林中,射出一阵阵急如飞蝗的火箭,
书中交代,花荣把小喽啰们分成二三十人一组,
从不同的角度对着扎堆的官军士兵乱射一气,
惊慌失措的士兵们发现,山路另一边的山坡上有几个深坑,
情急之下,他们便争先恐后地跳进坑中避箭,
惊魂未定的士兵们还在喘息之际,山顶上竟然冲下来漫天大水!
原来这山上有两处溪水,花荣预先让小喽啰用土布袋,
堵住山顶上溪水的源头,如此一来,就露出了那些原来在溪底的深坑,
等到官军们被逼跳坑的时候,小喽啰便拿开土布袋,
使得大水从天而降,将官军们淹死了一多半,
有些勉强爬上岸的士兵,也全都被小喽啰用挠钩给活捉了。
眼见一边是火箭,一边是溪水,部下们又伤亡惨重,
秦明又该怎么办呢?原著中这样写道:
且说秦明此时怒气冲天,脑门粉碎,却见一条小路在侧边,
秦明把马一拨,抢上山来,
所谓脑门粉碎,是指秦明的怒火已经达到了顶峰值,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要单人独骑继续战斗,称得上是百折不挠,
只可惜,选择大于努力,秦明走错了路,再顽强也没用,
他走不多远,便扑通一声,连人带马跌进了陷坑里,
书中交代,这陷坑的四周埋伏了足足五十名挠钩手,
当下众人七手八脚,用挠钩牢牢搭住秦明,
将他拽出陷坑,脱了头盔衣甲,然后把他绑了起来,
至此,花荣所指挥的这场战斗大获全胜,
我们再来复盘一下整个战斗过程,看能够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花荣下山迎战,与秦明大战几十回合,
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枪法和箭术,力挫了秦明的锐气之后,
又和小喽啰们退回山寨,这是为了故意激怒秦明的诱敌战术,
东西两侧树林中的锣响和红旗军的出现,
是为了消耗官军的战斗力,砍断树木塞路,
是为了将官军逼入伏击圈,这就是故意折腾秦明的疲敌战术,
秦明在怒火万丈,却又无计可施的情况下,丧失了起码的判断能力,最终果然中计,选择了看起来最为平坦的东南大路,
可事实上,这却是一条充满着埋伏和杀机的不归之路,
花荣和宋江在山顶饮酒作乐,
既是为了进一步激起他的怒火,让他彻底失去理智,
也是为了吸引他的注意力,趁其不备在他的后方出手,
树林中的火箭,山顶上的大水,消灭了官军的有生力量,
这都是充分利用了清风山地利条件的歼敌战术,
在水火交加的情况下,秦明死战不退,
再一次错误地选择了那条唯一可以上山,
然而又有陷坑和挠勾手等待着他的小路。
花荣的这套战术,与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初出茅庐之时,
博望用火、白河用水,大破曹军的计策,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清风山寨的人马并不多,又都是一伙未经正规战阵训练的小喽罗,
燕顺等三将也不懂兵法,可是在花荣的战术指挥下,
竟然能全歼秦明所率领的正规官军,取得一场辉煌的大胜,
官军士兵无一人逃脱,除战死之外,
被俘虏了一百多人,此外还有几十匹好马。
不得不说,花荣真将才也!将门之后,果然是名不虚传。
从这场战斗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得到以下的启示:
第一,要深刻理解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
花荣的箭法,清风山的地利,以及小喽啰们熟悉环境,灵活出击,
这些既是清风山人马的优势,也是青州官军的劣势,
花荣充分利用了这些优势,从而扬长避短取得了完胜。
第二,要善于控制自我的易怒情绪,
花荣的从容不迫属于性格优势,秦明的火爆急躁则属于性格劣势。
但凡秦明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也不至于吃这么大的亏。
第三,要懂得正确选择,千万不要有占便宜的心理,
尤其是在遭遇挫折的情况下,更要保持冷静的头脑,
秦明两次选择错误道路的教训,就充分说明了,
从来就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免费的往往是最贵的,
能轻而易举被人发现的好运气,多半都是有坑的,
说回秦明,他被押到了山寨聚义厅上,此时天已大亮,
五个好汉正坐在交椅上等着他呢,原著中这样写道:
花荣见了,连忙跳离交椅,亲自解了绳索,纳头拜在地下道:
小喽啰不识尊卑,误有冒渎,切乞恕罪。
站在花荣个人的角度,他根本没有必要,
对秦明这样一个手下败将行此大礼,但是宋江既然要收服秦明,
他就得拿出大将之风来,对秦明礼遇有加。
所谓败军之将,不可言勇,秦明虽然莽撞,
可是到了如此境地之下,也只能慌忙答礼,
他以前曾经征剿过清风山,认识燕顺等三将,也了解他们的本事,
自然也就知道,此次自己是败于花荣之手,
令他感到惊奇的是,坐在正中交椅上的竟然不是花荣,
而是一个黑矮汉子,于是便向花荣询问此人究竟是谁?
当花荣又为秦明介绍了宋江之后,这次轮到秦明纳头便拜了,
当秦明得知宋江被刘高冤屈拷打的情况时,他选择了相信宋江,
表示回到青州之后,要向知府为宋江和花荣申辩,
只不过他自己心里也很清楚,在宋江等人歼灭了数百名官军之后,
这种申辩就已经没有毫无意义了,
秦明的这种态度,到底是出于正直,还是为了活命呢?
且听我接着道来。
随即山寨里摆下酒宴,款待秦明,几杯酒后,
秦明想要就此下山回青州,燕顺却开口劝他留下落草,
原著中秦明站起身来这样说道:
秦明生是大宋人,死为大宋鬼,朝廷不曾亏了我,我如何肯做强人,背反朝廷?你们众位要杀时便杀了我,休想我随顺你们!
秦明之所以如此斩钉截铁,一口回绝,
除了他的忠君思想之外,还因为他的全家老小都在青州,
他若是为了活命而落草,必定会祸及家人,
由此可见,秦明是一个非常有担当的大丈夫,为了保全家人,
他情愿牺牲自己的生命,足见他不是贪生怕死之辈。
眼见话说僵了,花荣连忙出来打圆场道:
既是总管不肯落草,我们也不能相逼强留,
今夜且在此痛饮,明早就送兄长归去如何?
秦明奈不过情面,只得重新坐下,又架不住几位头领轮番劝酒,
不知不觉喝得酩酊大醉,被小喽啰搀扶着去房中沉沉睡去,
在刚才这出劝降的戏分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
在后文书中,一向拜降将让位,拉兄弟入伙的宋江,却没有开口,
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并不难解释,
因为宋江了解秦明的顾虑,他很清楚,
就算是自己亲口来劝降,秦明同意落草的可能性也还是零,
但是他必须得做出这样一个先礼后兵的过场,
所以燕顺的劝降,花荣的圆场,都不过是尽人事而已,
那么,明知道是过场,宋江为什么还要做呢?我们接着说,
秦明醉酒之后,宋江如此这般做了周密的安排,
几位头领各自分头行事,整整忙活了一夜。
到了第二天一早,秦明酒醒,起身便要告辞,众人稍作挽留,
便将头盔、衣甲、马匹、军器还给了秦明,并将他送下了清风山。
秦明打马如飞往青州而来。等到离城近时,
他发现城外居住的数百户人家,被烧做了一片瓦砾场,
同时还有不少百姓被杀,尸体横七竖八,惨不忍睹,
秦明大惊失色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等他来到城门下,高声叫门的时候,却发现吊桥高挑,
城门上旌旗招展,号带飘扬,滚木擂石,严阵以待,
这更让他一头雾水,他只得勒马大叫道:
我是秦总管,快放吊桥,让我入城!
但见慕容知府在城墙上伸出头来大喝道:
你这不知羞耻的反贼!昨夜率领强人来攻打城池,杀人放火,
现在还敢来赚我?秦明亟待要分辩,自己昨晚一直在清风山寨,
慕容知府又喝道:我怎会不认得你的马匹衣甲、军器头盔?
你以为还能抵赖得了吗?你如今想赚开城门,带走家小,
简直是白日做梦!哼哼,你来看!
秦明顺着慕容知府手指的方向看去,
只见军士将自己妻子的首级挑在了枪上,
秦明哎呀大叫一声,眼前一黑,差点从马上栽倒下来,
此时的秦明不明真相,恨满胸膛,却又悲伤不已,
种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让他一时之间竟然有了轻生之念。
他恨不知道是谁冒名顶替自己,做下如此大案,
害得自己如今百口莫辩!
他的眼前闪现着临行之前,慕容知府笑容可掬,亲自相送的情景,
现在想起来,那全都是惺惺作态的伪善之举,
他没有想到,慕容知府竟然如此昏庸歹毒,翻脸无情,
在不辨真伪的情况下,就下令杀害了自己的妻子,丝毫不念袍泽之情!
宋朝重用文官,压制武将,人为地在各级管理机构中,
制造了文官和武将的矛盾与对立,刘高和花荣之间是如此,
慕容知府与秦明之间,大概率也是如此,
否则的话,他们两人共事日久,慕容知府肯定了解秦明的性格,
在没有亲眼目睹秦明造反之前,他就不应该过早地下此毒手,
合理的解释就是:秦明并不知道,慕容知府早就看自己不顺眼了,
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一个捕风捉影的机会,他又岂能放过呢?
宋江应该也是考虑到了文武矛盾这一点因素,
才用了这条并不高明的李代桃僵之计,断绝了秦明的退路,
此时的秦明进退两难,真的是有家难奔,有国难投,
可是慕容知府并不会给秦明太多的伤感时间,但见他一挥手,
城上箭矢如雨点般射了下来,秦明无奈,只得拨转马头,走回旧路,他信马由缰,思前想后,不由得青筋暴起,双眉倒竖!
走不到十来里路,前面一片树林中,转出一伙人马,
为首的正是清风山五筹好汉,宋江当先答话,
他听秦明说出原委之后,脸上不露声色,
嘴上却邀约秦明回到山寨再做计较,秦明此刻已然是心灰意冷,
无路可走,也只得跟着众人一起回到了清风山寨,
来到聚义厅上,众人将秦明让到中间位置坐下,然后齐齐跪下,
这让秦明如何敢当?他连忙答礼,也跪在了地下。
宋江开口道:总管休怪!昨日酒席宴上,你坚决不肯留下,
我爱慕总管之才,这才定下一计,找了一个和你模样相似的小卒,
穿戴了你的全副披挂,由燕顺、王英率小喽啰赶到青州城下,
指挥他们杀人放火,以此绝了你的归路。
前文说过,宋江要走先礼后兵的过场,目的正在于此,
要不然秦明就会这样说:你们要我落草,先要跟我说清楚,
我也不会不同意,那样的话,我可以先回青州,把妻子接出来,
再来投奔山寨也不迟呀,你们现在这样一闹,
害得我妻子丢了性命,这不是存心坑我吗?
以宋江的老到,他不可能留给秦明说这种便宜话的机会,
所以才要走过场,等宋江说完之后,秦明这才恍然大悟,
原著中这样描写了他的心情:
一则是上界星辰契合,二乃被他们软困,以礼待之,
三折又怕斗他们不过,因此只得纳了这口气。
这三条理由,其实都不够充分,秦明之所以忍了这口气,
根本原因在于,他彻底看清了慕容知府的真实面目,
也终于明白了,只要朝廷中有这样的奸臣存在,
自己忠君报国的理念,就不过只是人生一场大梦,
眼下的秦明已经没有了任何退路,他只得这样说道:
虽然是你们一番好意想要留我,可这条计策也太毒了些,
送了我一家老小的性命!
宋江毫不避讳地答道:
若不如此,总管怎会死心塌地同意落草?
既然嫂夫人已经不在了,我倒有个主意,不知总管意下如何?
那么,宋江究竟出了个什么主意呢?
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