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极端化皇权,皇帝暴虐狭隘,宦官专政奸臣当政,政治基础毁坏
发布时间:2025-07-13 02:23 浏览量:1
明太祖实行独裁统治,是杀戮功臣最多的皇帝,成为恐怖政治酷法政治的代表,异常暴虐。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发动洪武第一大血案,杀害三万余人。为了防止宰相擅权乱,维护皇权稳固,明太祖罢中书废宰相,使实行了1600余年的宰相制度退出历史舞台,将相权集中到皇帝手中,成为高度集中的君主专制制度,实行独裁统治。
明太祖宰相制度,将决策权执行权集中于皇帝手中,大大提高效率,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皇权的稳定,明朝没有出现像汉唐时期被宦官朝臣杀害替换的现象。但是却在明太祖死后仅两年,就出现了靖难之役,燕王朱棣造反,推翻建文帝而自立为皇帝,也是历史的讽刺。
明朝皇帝与朝臣场景
从王朝的发展历史来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是历史的倒退,导致明朝整体平庸没落,没有创造如汉唐宋的辉煌的文化和历史成就。明太祖为了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属于皇帝自身的特务机构锦衣卫,对任何人不经过任何程序就可以进行调查收藏逮捕审查下狱处决。从而滥杀无辜。
洪武四大血案就是由锦衣卫执行造成的,权力泛滥,成为杀人的工具和帮凶。明太祖还设立廷杖制度发动文字狱,对朝臣官员文人儒士进行打击迫害,毫不领情,使人心恐怖,岌岌可危,性命之忧,朝不保夕。
明太祖朱元璋雕像
明中期以后的十位皇帝几乎全部是昏庸无道之君,无法发挥君主专制制度的高效性,反而出现了宦官专政,奸臣当政的局面,朝纲紊乱,国力衰落。明朝16位皇帝中仅有5位皇帝有所作为,创立了明初三大盛世和弘治中兴之世,而明中期以后的十位皇帝,几乎全是昏庸无道、平庸无能的君主。
他们根本无法发挥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的作用和效力,反而出现了宦官专政干政乱政的局面,出现了皇帝呆政懒政庸政的状况,奸臣当政祸国殃民,朝纲紊乱,国力衰落。
明朝阉党头目九千岁魏忠贤像
反而使极端化的皇权,成为一种畸形的政治,缺乏宰相的统领,难以发挥士族集团的作用,无能的皇帝宠信重用身边的宦官,导致宦官政治泛滥。
在明英宗时期,司礼监太监王振诚宦官专政第一人,贪污受贿,贪赃枉法,卖官鬻爵,政治混乱,导致土木堡之变失败,50万明朝军队几乎全军覆没,皇帝被俘虏王振被杀害,国力军力衰落。
从而使明王朝盛极而衰,明朝四位皇帝创造的丰厚的物质基础和条件,被明英宗葬送了,从此明王朝走向的衰落,再没有达到鼎盛时期的水平。是败家败国之君。
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以及末代皇帝明思宗朱由检暴虐残忍,大开杀戒,明太祖发动洪武四大血案,杀害朝臣、官员等十余万人,开国功臣几乎被清除殆尽,第一功李善长都被族灭,徐达、刘伯温也被牵连致死,仅有汤和得以幸免。
明成祖朱棣像
明成祖推翻建文帝后,也是将方孝儒等建文朝臣灭门,其他官员也惨遭伤害。末代帝王崇祯皇帝大兴冤狱,杀害两名内阁首辅,7名兵部尚书11名巡抚,其他官员被杀害无数。
崇祯皇帝与明太祖同样暴虐残酷,杀戮朝臣,滥用极端皇权,造成严重危害,最终王朝灭亡。崇祯皇帝刚愎自用,残暴不仁,自私狭隘,爱慕虚荣。奸佞狡诈之徒受到重用,身边的宦官受到专宠,全无良善仁义之士。其暴虐程度与明太祖相比有过之无不及,动用杀戮之心以处理危局。
其中就包括蓟州督师元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后世学者认为是自毁长城之举,袁崇焕罪不至死,更不该处以极形,失去了重要将领和有为军事领袖,更重要的是失去人心,手下无可用之将,无忠心之臣,实际失去守疆护边的精神长城。
明朝著名将领袁崇焕被凌迟处死
是极端皇权的滥用,消极作用极端化倾向。明朝头尾两位皇帝,是暴君恐怖政治的表现,极端皇权造成了严重危害,原创者和毁灭者的代表。明朝中期的10位皇帝,继承传承其先祖留下的高度集中的君主专制制度,唯我独尊,难以发挥极端皇权的积极作用,反而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让渡或者被窃取,形成了宦官专政干政乱政的局面,皇帝的追求享乐奢靡的生活,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奸臣当政,擅权乱政,或者是皇帝怠政懒政庸政,还处于荒废状态。
嘉靖皇帝二十年不上朝万历皇帝正是长达30余,陷入断头政治之中,朝政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政治运行处于停滞半停滞的局面。各种社会矛盾出现,最终激化成为农民起义,将明王朝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