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释法】“AI换脸”不是“遮羞布”:一纸判决守住数字时代的肖像尊严
发布时间:2025-07-08 02:30 浏览量:1
“我们可以用代码改写虚拟形象,
但不能用技术篡改人格尊严。
每个像素背后,都站着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追求者小帅(化名)对朋友小美(化名)心生爱慕却遭婉拒。不甘心的他竟用AI软件将小美的照片合成了20余段性感舞蹈视频,配上“求关注”文案在某平台发布,短短几日播放量突破万。小美深受困扰,最终选择诉诸青山区法院,要求立即下架删除视频。
经审理查明,小帅未经允许使用小美肖像制作视频,虽心理为“只是开个玩笑”“想引起对方注意”,但客观上导致小美社会评价降低,生活安宁被严重侵扰。法院指出:“小帅未经小美本人同意,擅自在某平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使用小美照片,已经侵害了小美的肖像权。”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条,判决小帅立即删除全部侵权视频,在某平台发布致歉声明并保留7日。
【AI滤镜 vs 法律红线】
“AI换脸技术让普通人秒变‘网红’,但未经许可将他人肖像投入流量池牟利或泄愤,就是把科技利刃变成了伤人之器。”——技术中立性不成为侵权的挡箭牌。
【情感冲动 vs 权利意识】
“爱情的小船说翻就翻,维权的大船必须稳如泰山。追求爱情可以浪漫,表达心意不能越界。”——法官在判决书中巧妙提醒:情感纠纷不是践踏他人权利的“免罪金牌”。
【吃瓜狂欢 vs 人格尊严】
“评论区里随手敲下的‘666’,可能是压垮当事人的最后一根稻草。网络空间没有‘法外观众席’。”——判决不仅保护原告,更警示围观者:网络暴力同样需担责。
数字公民的“防身指南”
给技术发烧友:玩转AI前先默念“三不原则”——不偷脸、不造谣、不商用。
给情感困扰者: 发帖表白不如当面交流,用法律红线丈量“为爱疯狂”的距离。
给普通网友: 遇到“瓜田李下”保持理性,不做键盘侠,举报比转发更显正义。
这起案件不仅是AI时代的肖像权保卫战,更是一场关于数字文明的行为示范。当技术狂奔时,法律始终是那根牵着风筝的线——既保护我们翱翔云端,也守护我们免于坠落。愿每个人在数字星辰大海中,都能带着敬畏与善意前行。
© 包头中院新媒体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