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环环相扣,情丝丝相连——评川剧《连环计》

发布时间:2025-10-10 19:37  浏览量:1

在四川省第三届川剧汇演中,《连环计》作为一部经典的传统剧目,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该剧取材自《三国演义》中脍炙人口的“王允巧施连环计,貂蝉巧离董卓心”的故事,讲述王允借美人计挑拨吕布与董卓的关系,从而间接除掉董卓的传奇谋略,将观众的注意力拉回到三国历史长河中的一段智谋佳话。

《连环计》在川剧舞台上历演不衰,是传统“三国戏”的重要代表。它既有历史故事的厚重感,也有川剧艺术的浓烈风韵,更以紧凑的叙事与浓烈的戏剧冲突,展现了人性与权谋的复杂交织。

权谋与人性的博弈

《连环计》的故事核心,是一场环环相扣的政治谋略。从剧情结构来看,它呈现出“层层递进”的特点:第一环,王允为国除奸,谋划美人计;第二环,貂蝉先与吕布定情,再暗中示弱于董卓;第三环,吕布与董卓心生嫌隙,矛盾不断升级;第四环,吕布在矛盾激化后痛下杀手,董卓身亡。这种环环相扣的叙事设计,不仅紧贴“连环计”这一主题,更通过计策与人性的双重作用,营造出极强的戏剧张力。

值得注意的是,《连环计》不仅仅是一出“谋略戏”,它更注重揭示人物内心的情感与矛盾。吕布既是三国第一猛将,又是情感上最脆弱的人物。他对貂蝉的爱慕与对董卓的忠诚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张力,使其成为全剧最具矛盾感的人物。董卓则因权势膨胀而失去理智,最终陷入情与欲的陷阱。王允则以老臣的沉稳与智谋,主导全局,成为幕后导演。至于貂蝉,则在“美人计”的身份背后,承载了极其复杂的角色使命:既是政治工具,又是情感主体。

全剧因此不仅表现了“阴谋”“阳谋”的政治斗争,更折射出“情与权”的人性纠葛,观众在欣赏谋略层层推进的同时,也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挣扎与撕裂。

唱念做打的精彩运用

作为传统川剧名剧,《连环计》在表演上充分展现了川剧“四功五法”的艺术魅力。吕布的刚柔并济。他既是武生,动作上需要干净利落、气势凌厉;同时又是多情之人,眼神、唱腔中必须展现出柔情与犹豫。演员在“见貂蝉”一折中,眼神频频游移,台步稳健却显迟疑,唱腔中带有颤音,生动表现出吕布内心的矛盾。到最后怒杀董卓时,动作凌厉,唱腔高亢,一气呵成,展现出人物由犹豫到决绝的心理转折。

貂蝉的柔美与坚决。作为全剧的关键人物,貂蝉的表演不仅需要旦角的功夫,更需要心理层面的细腻刻画。在与吕布对唱的场景中,水袖轻舞,唱腔婉转,表现出柔情似水的爱情氛围;在与董卓周旋时,则通过目光回避、声腔收紧来表现恐惧与委屈。特别是在“拜月”一折中,演员将貂蝉的动作与唱腔相结合,把“忠孝难两全、爱情难自主”的复杂心情推向高潮,使这一折成为全剧的情感核心。

王允与董卓的对照。王允作为谋略的制定者,舞台形象沉稳克制,唱腔庄重,台步稳健,处处彰显智者风范。而董卓则相反,常以花脸的夸张程式表现其骄横与欲望。尤其在表现董卓怒极时,演员肩膀抖动、双手猛拍,配合锣鼓点的急促敲击,使人物形象极具舞台张力。

经典剧目的当代表达

作为传统剧目,《连环计》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出新”。本次汇演的演出并未对剧情进行大幅度改动,而是在演员选择与舞台细节上下功夫。

在演员阵容方面,启用老中青三代同台,既保证了传统技艺的延续,又展现了青年演员的创造活力。尤其是貂蝉与吕布的表演,由中青年演员担纲,赋予了人物更多情感层面的细腻度。以川剧高腔为主,辅以帮腔渲染氛围。在“拜月”一场中,乐队运用锣鼓、唢呐与笙笛烘托氛围,使貂蝉的唱腔更具悲怆感。

在音乐与舞美上适度引入现代元素,使全剧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同时,更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习惯。在舞台呈现上秉持“以传统为本”的原则,但又融入一定的现代元素。舞台布景以虚拟性为主,如月台、殿堂、庭院等场景,运用现代灯光技术,通过几件道具加上灯光变化来呈现,突出川剧的写意美学。在表现“拜月”时采用冷色调,配合柔和光束,营造出静谧而悲凉的氛围;在吕布杀董卓一幕,则以强烈的红光与急促的鼓点营造紧张气氛。这种舞台美学既保留了传统戏曲假定性、程式化的特点,又通过现代灯光与音乐增强了观众的沉浸感。

这种“守正创新”的思路,使《连环计》在重现经典的同时,也具备了新的艺术生命力。

智谋与情感的永恒主题

《连环计》不仅是一出谋略戏,更是一部揭示人性复杂性的作品。王允的智谋,吕布的矛盾,貂蝉的无奈,董卓的骄横,构成了一幅权谋与情感交织的历史画卷。这种复杂的人物关系,使该剧具有超越时代的价值。

在当代社会语境中,《连环计》对观众仍具有现实启发。它提醒人们,智慧与个人情感往往交织在一起,任何单一的欲望都会导致毁灭;而坚守大义、把握平衡,才是社会发展的正道。更重要的是,它让人看到女性在历史叙事中的特殊位置:貂蝉虽作为“工具”出现,但她的情感与牺牲,也折射出现代观众对女性命运的反思与同情。

作为川剧的传统大幕剧,《连环计》在本次汇演中展现了川剧艺术的程式之美与叙事之力。它不仅让观众再一次领略到“三国戏”的舞台魅力,也通过当代表达,使这一经典作品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可以说,《连环计》既是川剧舞台的“老戏”,也是川剧艺术不断焕新的见证。它以“环环相扣”的叙事、“唱念做打”的精妙表演、“虚实结合”的舞台美学,成功地将智谋与情感、历史与当代、传统与创新紧密结合。

【本文为2025年度四川文艺评论中心青年评论人才孵化项目“‘有腔有调’川剧青年评论活动”成果。文章经授权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


作者简介

谷琳,四川传媒学院教授,四川传媒学院戏剧与影视评论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杨航帆,四川传媒学院助理研究员,四川传媒学院戏剧与影视评论研究中心研究人员。